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通常应选择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而《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所得税是以人民币计算的,对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计算的,应当区分以下四种情况折算成人民币,计算缴纳(或退还)企业所得税。  相似文献   

2.
赵新荣 《新智慧》2005,(3):28-29
我国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外币业务核算可以采用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作为折算汇率,也可以采用业务发生当期期初的市场汇率作为折算汇率,期末按照期末汇率折合为记账本位币。但不论企业采用哪种汇率核算外币业务,均是以某一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外汇牌价或以此为基础折算的。我们所熟悉的外汇牌价包括买入价、卖出价以及基准价.而《企业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并未就此问题做出明确规定。那么,企业住实际操作中究竟该如何选择这些汇率?不同选择对企业财务状况又有何影响呢?本就此作以下讨论。  相似文献   

3.
曹伟 《新智慧》2004,(11A):45-46
一、外币报表折算方法与外币交易会计处理方法的联系。外币报表折算是将以某一种货币反映的财务报表按照一定的汇率折算为以另一种货币反映的财务报表的行为。需要进行外币报表折算的情况一般有:①跨国公司的母公司为了在年末编制集团公司的合并会计报表,必须首先将以外币反映的子公司财务报表折算为与母公司整体财务报表相同货币反映的财务报表。②采用外币分账制核算的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将外币财务报表折算为以记账本位币反映的财务报表。③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境外企业向国内有关部门编报会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可见,外币报表折算不仅在跨国公司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需要应用,而且在跨国经营,以及国内经营但涉及外币业务时也需要应用。对某些跨国公司来说上述三种情况可能同时存在,外币报表折算更是不可回避。  相似文献   

4.
郭永昊 《新智慧》2008,(7):36-37
当企业境外经营机构(包括子公司、合营企业、联营企业和分支机构)的记账本位币不同于企业的记账本位币时,需要将企业境外经营机构的财务报表折算为以企业的记账本位币反映的财务报表,并纳入企业的合并财务报表。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就是在上述折算过程中,由于财务报表的不同项目采用不同的汇率折算所产生的差额。企业会计准则对外币报表如何进行折算作了详细规定:①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项目,  相似文献   

5.
外商投资企业接受外币投资时,对于实收资本账户按何汇率登记入账,新旧会计制度规定有所区别。《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更符合实收资本采用历史汇率核算的要求,更能如实反映公司实际收到外币出资时的人民币金额,不会出现出资不实情况。  相似文献   

6.
关于新会计准则之《外币折算》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准则之19号《外币折算》与旧准则主要区别有:增加了记账本位币的定义与变更记账本位币的规定;外币交易中会计处理有所变化;外币资本投入不再产生"资本公积——外币资本折算差额";要求企业采用统账制或分账制等。新准则实施后,尚有问题待商榷。对企业而言,我国商业银行将面临更大的汇率风险,同时将较大地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  相似文献   

7.
杨洪 《天津商学院学报》2002,22(6):54-55,64
从我国外币业务中记账本位币的概念及其确定、入账汇率确定和外币报表折算方法选择三个方面分析现行规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工业企业会计制度》未设置“汇兑损益”科目,工业企业外币业务发生的汇兑损益在“财务费用”科目下设子目核算。但《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设置了“汇兑损益”科目,并在其《会计科目使用说明》的《第557号科目汇兑损益》标题下,对“汇兑损益”科目的使用方法作了说明(以下简称“‘汇兑损益’科目使用说明”),其中第二点第一段文字如下:“月份、季度或年度终了,企业应将有关外币帐户原币余额按照期末国家外汇牌价折合为人民币,作为外币帐户的期末人民币余额。调整后的有关外币帐户人民币余额大于原帐面人民币余额的差额,作为汇…  相似文献   

9.
《中外合货经营会计制度》规定外币折合为人民币所用的记帐汇率,建立在历史汇率的基础上,实施后暴露出许多问题。不利于企业的效益管理,《补充规定》仍有诸多不足。本文认为:为了适应国际会计惯例,应按时态原则,把货币性项目的外币折算建立在现行汇率的基础上,这是一个值得探计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童一杏 《新智慧》2004,(11B):46-46
目前我国对处理外币交易的规定主要集中在《企业会计制度》、《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统称为《制度》)中,对外币报表折算的规定集中在《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中;而国际会计准则对外币业务会计处理的规定体现在第21号《汇率变动的影响》(IAS No.21)上。相比之下,IAS No.21和我国的相关规定有着不少相异之处,下面作些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1.
财政部于2000年12月29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制度》,1998年颁布实施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以下简称《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同时废止。《企业会计制度》与《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相比,主要有以下重大变化,笔者对此作进一步的剖析。 一、制定了严谨、规范的企业会计制度 众所周知,在实施《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的同时,财政部制定并发布了一系列具体会计准则。对于《企业会计准则》、《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具体会计准则之间的矛盾之处,财政部虽陆续发布了一些补充规定予以协调,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仍不易把握,给一些股份有限公司粉饰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留下空间。《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只是对会计科目的运用和会计报表的编制进行说明,而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除对会计科目、会计报表进行规范外,还对会计要素、非货币性交易、外币业务、会计调整、或有事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财务报表进行了规定,其中对会计要素的计量、报告的规定尤为详细。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并不局限于对会计核算的说明,还将具体会计准则较好地融人其中,从而使会计准则更容易理解和执行,使会计处理更加统一、规范。 二、新增“实质益于形式...  相似文献   

12.
廖涵平 《新智慧》2008,(5):60-61
一、外币交易记账方法 《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以下简称《外币折算准则》)主要从记账本位币的确定、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以及披露等方面来对外币事项进行规范。在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上,《外币折算准则》仅介绍了统账制的会计处理方法。而我国金融保险企业由于外币交易频繁、外币币种较多,通常采用的是分账制。因此,《外币折算准则》应用指南规定:“对于外币交易频繁、外币币种较多的金融企业,也可以采用分账制记账方法进行日常核算。”虽然两种记账方法的程序不同,但是无论采用何种记账方法,外币交易折算产生的汇兑差额应该一致,并均计入当期损益。  相似文献   

13.
国家对外贸企业实行外汇留成政策,使外贸企业的自有外汇额度的性质,从不可转让变为有偿转让,从无价变为有价,成为外贸企业流动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现行外贸会计制度下,企业结存外汇额度的价值却不能反映在盈亏总额内,从而增加企业财会报表上盈亏的不真实性。这不但给企业的经营决策带来了困难,而且也路上级主管部门考核企业实绩和财政、银行部门监督企业的经营活动带采了麻烦。本文认为。迫切需要改革外汇额度和人民币资金相分离的会计模式,从立足于目前外贸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并根据精简、实用、效能原则,首先将自有外汇额度科目由表外改为表内;其次,以人民币为记帐本位币的同时,采用复币记帐法,进行双币核算,将人民币价值与外币价值予以统一,直接控制平衡。  相似文献   

14.
杨萍 《新智慧》2004,(4A):43-43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中关于外币业务现金流量反映方法的规定是:企业外币现金流量以及境外子公司的现金流量,应以现金流量发生日的汇率或平均汇率折算。汇率变动  相似文献   

15.
折算风险是汇率风险的一种,其汇率的变动将对企业产生影响,一般是指跨国企业在编制母公司与境外子公司的合并财务报表所引致不同币种的相互折算中,因汇率在一定时间内发生非预期的变化,从而引起企业合并报表账面价值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跨国经营的折算风险问题在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开始显现出来。 一、折算风险的形成 跨国企业是由不同地域的母、子公司构成的经营实体,为了反映企业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需要在每个给定的会计期间编制整个企业集团的合并财务报表。由于境外子公司一般采用所在国家或地区的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并采用当地货币编制财务报表,因而必须将母、子公司的财务报表折算成统一的基准货币,通常是将子公司以外币表示的财务报表折算成母公司记帐本位币表示的财务报表,进而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境外子公司财务报表的折算主要涉及当地货币对基准货币的两种不同汇率,即有关财务事项发生时的历史汇率和财务报表折算时的现行汇率。与此相适应,外币折算主要有以下四种折算方法,其所面临的不同折算风险如下:①现行汇率法:折算风险由资产减去负债的净值(即资本账户)来衡...  相似文献   

16.
不同会计制度下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行会计制度包括行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这三种主要形式。根据规定,股份有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核算适用《企业会计制度》。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以下简称“新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执行该准则的企业不再执行现行《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伊始,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就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2000年12月29日,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并已于2001年1月1日开始在股份有限公司施行。这次变革给企业会计到底带来了哪些变化,是每个会计人员关心的问题。为此,本刊邀请吴联生博士等专家,对《企业会计制度》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发布以来,财政部又发布了若干个补充规定,这些补充规定也是《企业会计制度》的基础;具体会计准则的颁布施行,更是为《企业会计制度》的制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由于篇幅所限,作者仅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作为比较的标准,不考虑后来所发布的补充规定;另外,对《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未涉及而《企业会计制度》新增加的内容,包括“非货币性交易”、“会计调整”、“或有事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等,也没作具体的分析,读者可以参考相应的具体会计准则及其修订稿。由于《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遵循《企业会计准则》作为比较标准。期盼他们的努力能够有利于广大读者对《企业会计制度》的学习。  相似文献   

18.
企业会计制度新世纪变革──资产会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总体上看,《企业会计制度》在资产会计上继承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的基本原则,对于其中多数资产的初始确认、后续计量以及处置的会计核算大体上是一致的。但两者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归纳起来,《企业会计制度》的修订主要遵循了以下两个原则:①积极贯彻稳健性原则,如扩展了资产减值的计提等;②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作出了更加全面的规定。本文拟就两者之间的主要差异进行以下分析。 一、资产及其入账价值的确定 《企业会计准则》将资产定义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而《企业会计制度》指出,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尽管两者都认为资产应为企业所拥有或者控制,但两者的侧重点却不尽相同,前者强调资产的可计量性,后者则强调资产应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 在资产的入账价值方面,《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虽然都强调应按资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入账,但后者对各项资产初始确认的规定更加明确。而前者规定的则不甚明确或者没有相应的规定。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接受捐赠的各项资产,包括存货、固定资产和无...  相似文献   

19.
从总体上看,《企业会计制度》在所有者权益会计方面基本上保持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中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内容,如所有者权益的构成、实收资本和盈余公积等的核算完全一致,其差异主要在于资本公积的核算,同时,《企业会计制度》对所有者权益的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义。本文拟就这些差异进行分析。 一、所有者权益的概念 《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规定:“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包括企业投资人对企业的投入资本以及形成的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等。”《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由此可见,两种对所有者权益的定义略有不同,但其核心内容是相同的,即“所有者权益一资产一负债”。它就是《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中所说的“净资产”,也就是《企业会计制度》中的“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其区别在于《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将所有者权益定义为“所有权”,而《企业会计制度》将其定义为“经济利益”。应该说,前者似乎有逻辑循环之嫌,因为所有者权益就是所有者拥有的所有权,而后者则更能明确所有者权益...  相似文献   

20.
从总体上看,《企业会计制度》在负债会计方面基本保持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中的原则和内容,在负债的分类与内容、入账价值的确认与账务处理以及应付债券的溢价、折价摊销等方面基本未发生任何变化。但《企业会计制度》改变了负债概念和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强化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会计处理,并新增了有关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业务中长期应付款和企业接受国家拨入的专项应付款方面的规定。本文拟对这些新变化和新规定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一、负债的概念 《企业会计准则》第34条规定:“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企业会计制度》第66条规定:“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所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企业会计准则》将负债定义为“债务”,这样定义项与被定义项是同一回事,有逻辑循环之嫌;《企业会计制度》将负债定义为“义务”,更能体现出负债的本质:负债是一种经济义务,履行这种义务将会导致企业可用的经济资源减少,从而使企业的经济利益相应地减少。另外,《企业会计准则》对负债的定义强调的是负债的可计量性(可用货币进行计量)和负债的偿付手段(要用资产或劳务进行偿付);而《企业会计制度》一是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