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子银行是个新颖概念,影子银行体系对一些国家和全球金融体系的金融结构、市场结构和制度规范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影子银行的杠杆操作、业务界限突破、过度金融创新、信息披露不完整以及规避金融监管等特性给金融体系带了新的风险.在阐述中国影子银行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影子银行体系对中国金融稳定性的影响,并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完善我国影子银行监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影子银行体系在本世纪以来出现了爆炸式的发展,特别是美国和国际金融市场曾经在很长时间内出现了极度的繁荣。而美国和全球金融机构的制度规范、市场结构以及金融结构等在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中出现了根本性的改变,同时影子银行的规避金融监管、不完整的信息披露、过度的金融创新、业务界限的突破以及杠杆操作等特点也使得金融体系面临了新的风险,特别是存在有非常大的系统性风险,严重地威胁到了金融体系的稳定。  相似文献   

3.
高旗胜 《当代经济》2016,(12):44-46
影子银行系统在美国主要是指具体的信用中介体系,是指有可能导致系统性的全面性的金融风险的中介活动体系.在影子银行最初的发展阶段,引导金融衍生品的创新与发展,对于美国以及全球的金融市场的发展都都是极大的推动力.但是由于影子银行自身的脆弱性也给使金融系统的发展极不稳定,随着影子银行推动金融行业的发展,最终导致了美国2007年的次贷危机,为世界经济的发展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本文通过对我国影子银行的概念的认识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对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和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影响进行了评价.本文认为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运作,作者认为我国的影子银行对金融体系的影响分别体现在一方面推动了金融行业的不断更新,有利于我国货币金融体系的创新;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来说也对金融体系带来了发展的不确定性,给金融机构的运行带来了很大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介绍在后危机时代背景下,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的原因以及对中国金融体系的影响,我国同美国影子银行的监管领域、对象及手段等方面进行对比,从中找出值得借鉴的地方,弥补我国这类领域监管的不足,完善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控制各类风险的发生,使我国影子银行更加良好的发展,经济运行更加稳定,金融监管体系更加完善,金融体系运行更有效率.  相似文献   

5.
影子银行体系监管改革的顶层设计问题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影子银行体系是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非正式金融组织及其产品运营体系的总称,它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影响越来越显著,美国次贷危机、欧洲债务危机都与影子银行体系有关系。各国正在加强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改革探索。中国政府提出了改革顶层设计的新概念,作为影响全局的金融监管改革,应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设计。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对影子银行体系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中国影子银行监管改革的顶层设计问题,重点分析顶层设计的基础、重要性与设计思路,以期为中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郑阳 《时代经贸》2010,(18):181-182
本文通过对影子银行与信用扩张阐述,解释了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是信用的过度扩张,而影子银行便是这种信用扩张的工具。最终对影子银行的产生、发展乃至导致次贷危机的发生形成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吸取其中教训为中国金融创新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影子银行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迅速,现有金融体系功能的缺失和深层次的抑制性因素为其发展提供了土壤。现阶段,影子银行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推动我国金融体系功能和结构的完善,但是与生俱来的风险特征也威胁着经济的平稳运行。我国金融深化改革的推进为影子银行的治理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应该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提高金融体系的透明度,采取有效的风险隔离措施,防止影子银行的风险向商业银行蔓延,同时,要在金融创新的进程中及时完善相关法规,对影子银行实行动态监管。  相似文献   

8.
冯柏 《现代经济信息》2013,(13):294-295,299
2007年次贷危机后,影子银行问题逐渐受到关注。正当发达国家影子银行体系去杠杆化之时,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却在悄然壮大。鉴于我国的影子银行体系的独特特征,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各类影子银行独特的业务模式、风险特征及现状,对现阶段我国影子银行体系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9.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影子银行体系作为引发危机的重要因素,引起了各国政府和金融监管者的高度重视。本文首先分析了较成熟的美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内涵、特点和风险。其次界定了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内涵、运行模式和风险。从中国各类影子银行业务的风险评估来看,目前我国影子银行体系总体风险可控,结构上有风险暴露隐患。未贴现承兑汇票、委托贷款结构较为简单,同属银行表外业务,其风险与银行信贷相当。银行理财产品最大的风险是期限错配与收益率错配风险。信托贷款中信政合作、基建信托及产能过剩行业的信托违约风险较大。小额贷款公司等非典型金融机构的规模较小。最后根据中国影子银行体系风险情况提出了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10.
金融体系风险分担机制包括银行中介的跨期风险分担机制和金融市场的横向风险分担机制.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资本跨国流动导致全球投资组合的优势凸现,银行资金流向金融市场,导致金融体系风险分担机制发生变迁,金融市场横向风险分担机制侵蚀银行中介跨期风险分担机制,而金融市场横向风险分担机制无法有效分担系统性风险,因此,金融体系更易受到外部系统性冲击的影响.增加了货币危机发生的概率.通过建立风险分担系数,使用88个国家的数据实证检验金融体系风险分担机制变迁对货币危机的影响,结果显示,金融体系风险分担机制变迁可以显著增加货币危机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1.
基于金融体系视角的银行危机的传导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清  韩颖慧 《经济问题》2008,(10):98-101
世界各国的金融体系可简单的分为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和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银行在金融体系中为全社会提供流动性、管理支付清算,银行的稳定对一国金融体系的稳定至关重要。传统的银行危机传导理论并不能有效解释近期银行危机传染事件。运用三期模型比较了不同金融体系下银行挤兑在区域间的传导条件,对发展中国家、转轨国家频繁爆发的银行危机的原因给出体系层面解释。  相似文献   

12.
影子银行体系是近30年来国际金融创新的结果,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结构变化的必然产物,其过度扩张和监管缺位是此次金融危机的重要原西.危机之后,发达国家监管机构及国际金融组织都在研究旨在加强对影子银行体系监管的制度改革和工具设计.然而,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迎合了金融市场筹资者和投资者的多样化需求,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严格监管可能导致效率的丧失,而且也会引发监管和创新的新一轮博弈.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影子银行与信用扩张阐述,解释了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是信用的过度扩张,而影子银行便是这种信用扩张的工具.最终对影子银行的产生、发展乃至导致次贷危机的发生形成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吸取其中教训为中国金融创新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2007年发生的美国次债危机是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事件。本次事件当中,最为引人瞩目的就是"影子银行"的存在。影子银行系统作为现代美国金融体系最具创新性的金融安排机制,成为了推动本次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并蔓延至全世界的关键环节。本文通过对既有关于影子银行问题的产生、发展、原因等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影子银行在当代金融体系中的意义、地位及其管理进行判断,进而审视中国类影子银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次贷危机背景下影子银行体系特性及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影子银行体系"是造就华尔街昔日辉煌的有效机制,也是推动次贷危机衍生为波及全球之金融风暴的关键链条。文章界定了"影子银行"及"影子银行体系"的金融学概念,概括了影子银行所具有的不透明性、高杠杆性,表外性以及具有实质性的信贷膨胀效应等显著特点,深入剖析了影子银行体系脆弱性的主要根源:期限错配、自我加强的资产抛售循环、高杠杆率及风险跨境传递,最后阐明了金融危机背景下影子银行体系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6.
影子银行体系的产生和发展长期以来被认为是金融创新和促进金融市场繁荣的有效推手。但是,影子银行体系的扩张也会给金融体系带来系统风险和不稳定性。因此,加强对其监管就显得十分重要。文章从博弈论的角度,论证了我国影子银行体系有效监管的难点,并运用模型分析了这一状况存在的原因,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经济师》2013,(3)
2007年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席卷了全球主要经济体,此次危机显示出影子银行体系过度扩张、内生脆弱性及监管缺位等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文章对影子银行体系的内涵、在金融危机中的负面作用展开研究,分析主要国家和组织在危机后的金融监管改革措施,揭示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和监管现状,提出有助于我国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进而导致世界经济危机。有人认为,导致此次危机的主要原因就是影子银行。2011年我国出现了温州"跑路事件",民间借贷问题浮出水面,影子银行成为我国金融乃至经济的潜在风险。影子银行的概念是2007年开始提起的,因而人们对其的研究历史并不长。  相似文献   

19.
芮琳琳 《当代经济》2016,(30):73-75
起源于美国的影子银行在中国地区形成了特有的运行机制.中国的影子银行主要的表现形式及资金来源就在于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虽然在当前市场化进程中,影子银行的资金有效完善了我国的银行金融体系,但随着影响力的扩张,许多影子银行正游走于金融监管之外,成为了最有可能导致金融危机的因素之一.加强影子银行的监管力度,应该从深刻研究运行机制入手.本文首先探讨了中国的影子银行基本内容,同时对影子银行的运行机制进行了解读,提出了相应运行风险的具体改善策略.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众多学者提出影子银行监管不充分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重要原因,影子银行规模扩张增强了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并造成了金融风险的积累.与此同时,具有逆周期调控理念的宏观审慎政策开始被各国金融监管机构付诸实践.本文通过构建符合中国经济金融运行特点,纳入影子银行和宏观审慎政策的NK-DSGE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分析,研究了影子银行对中国金融风险的影响以及宏观审慎政策调控的有效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影子银行高杠杆的经营方式加剧了金融系统脆弱性与风险积累,对影子银行和商业银行信贷监管不对称会刺激影子银行规模扩张;宏观审慎政策实施能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包含影子银行的宏观审慎政策能够抑制影子银行的顺周期性,使金融调控政策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