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4 毫秒
1.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公平行政是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服务型政府的创建是实现公平行政的关键所在;通过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实现公共行政转型,塑造一个现代服务型政府,实现公平行政,造福于人民。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的公共政策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的纲领对公共政策提出了崭新的挑战,同时正确的公共政策的选择和制定对和谐社会纲领的实现将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认为探讨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中国政府公共政策的有关问题,是公共行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各种力量的作用聚合。在各种力量的对比冲调中,政府的力量无疑是最具有权威性的,其对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作用是其它任何社会组织无法替代的。目前,在各种矛盾和冲突日益突出的变革时代和社会转型期。对政府的职能要求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政府要履行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本职能,就必须具备高度的管控力、整合力、平衡力、公信力、执行力,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发挥政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权威和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对后现代公共行政和和谐社会的内涵进行了阐释,其次分析了对该理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宗教伦理及传统的个体德性伦理等方面的约束减弱和公共信仰危机的日益加深,公共行政伦理研究开始重视道德化的制度安排,其意义在于制定和运用具有人性化特征的制度来约束公共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其公共行政制度安排与道德建设任务还远未完成,基于此,认真区分公共行政制度道德与行政人员个体道德,正确处理公共行政制度的道德化与公共行政道德的制度化的关系,对于认识理解公共行政伦理的价值,敦促政府建立符合国情的公共行政道德规范体系,促进和谐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公共服务理论:缘起、内涵及启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核心是民主治理,其思想来源于民主公民权理论、社区与公民社会理论、组织人本主义与新公共行政和后现代公共行政,其基本观点包括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不是掌舵,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在思想上要具有战略性、在行动上要具有民主性。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启迪是落实主权在民的理念,完善公民参与机制,强化公民在监督体系中的作用,建立科学的复合型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逐步推行行政问责制等。  相似文献   

7.
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目标是建设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而建设法治政府则是建设民主法治社会的前提和进一步实现全面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的基础,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诉求。各级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始终处于支配地位,一个依法行政的政府是社会改革发展的稳压器和助推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工程中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统筹规划、积极推进的主导性作用。建设法治政府的根本保障是实行民主宪政。民主宪政追求的目标正是社会的和谐。实行民主宪政的基本要求是确立民主宪政观念,弘扬民主宪政精神,建立民主宪政制度。  相似文献   

8.
治理视阈下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转变政府的治理观念,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中国需要解决的诸多课题之一。非政府组织以其独特的社会治理优势,有效回应了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问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着优化结构、组织创新和社会整合的重大作用。为更好地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应该采取必要的治理策略,从重新构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建立健全管理非政府组织的法律法规、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监督与管理以及促进非政府组织的自律建设和能力改造等方面入手,更好的促进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前服务型政府建设遇到很多技术问题。特别是大部制改革背后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要求必须对当前我国公共行政范式建设深入思考。根据公共行政的发展趋势及西方政府的发展经验,我国公共行政范式处在旧范式的基础正在破碎。新范式基础尚未建立的阶段。该阶段的范式构建要以现代管理型政府为基础与以服务型政府为导向并重,借鉴西方政府建设实践,关注我国政府发展的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10.
自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来,“和谐社会”几乎成了众多媒体的主导语,理论研讨热烈,政府工作积极,但认识并非完全一致。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的美好理想,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巨大社会工程,而劳动关系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目前,劳动关系中的问题和矛盾复杂而突出,需特别关注。在确立构建和谐社会的长期规划和阶段目标时,要从理论、制度、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思考,化解社会矛盾,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
建国之后,我国慈善事业呈"V"型发展态势,从急剧消失至迅速复兴,由官办慈善向大众慈善转变,其地位日渐凸显。慈善事业之所以受到重视,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快,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而发展慈善事业,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福建慈善事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但仍需恰当处理好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并立足当今,以史为鉴,顺应国际化潮流,积极与国外慈善组织互动,以推动慈善事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2.
和谐管理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和谐管理。和谐管理要素是和谐管理的基础。既要重视和谐管理主体与实体,又要重视和谐管理机制:和谐管理层次是和谐管理的关键,在基本制度层和谐的前提下,必须做好三个层次的和谐.即和谐管理体制层、和谐管理运行层、和谐管理沟通层。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和谐管理会面临新考验、新任务、新情况,这就要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谐管理规律.使和谐管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论责任保险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责任保险在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分散责任风险、完善社会管理机制、增强公众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对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加快责任保险的发展,必须正确认识在和谐社会构建中责任保险发展的动因、发展阶段,并在宣传教育、国家立法政策支持、产品研发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从产业区域走向和谐区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理性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和谐区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经阶段.由于传统效率观的影响、社会资本缺乏、地方博弈和文化冲突,使我国和谐区域建设步履艰难.只有坚持效率与公平并重、注重均衡和创新,同时强化区域公共管理、发展社会资本,培育区域文化,我国和谐区域建设才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基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的法治基础研究是近年来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法治作为和谐社会的基础应当表现为其不可或缺性、不可替代性和必须依赖性;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基础、制度基础、规范基础和基础性保障。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挥高校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既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论述了高校图书馆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及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提出了高校图书馆面对和谐社会如何向社会开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公民的公共精神是实现和谐社会最为重要的思想道德基础,它要求每个公民时时处处都选择与公共利益相一致的行为模式,养成有益于社会和他人的道德品质。中国传统"伦理本位"的社会特征是中国公民缺乏公共精神的社会根源,因此发展公民社会以培育公民公共精神是一较佳选择。我国公民社会的发展必须以国情为基础,发展高质量的有中国特色的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18.
由于当代社会利益的多元化,公共管理活动必然面临着许多需要解决的矛盾。公共管理谈判是公共管理领域解决冲突、化解矛盾的重要途径,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公共管理谈判更是具有重要意义。公共管理谈判实践迫切需要公共管理谈判理论的指导,因而,开展这一方面的研究是极为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群体性事件的特点、成因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体性事件是我国经济和社会改革时期各种矛盾问题的综合反映,对我国的社会治安环境产生了严峻的挑战。“湖北石首事件”代表性地揭示了众多群体性事件表现出来的特点和引发原因,可以从提高公民法制意识、拓宽民意表达渠道、增加政务信息公开和建立官员问责制四个方面寻求事件的解决方法,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从而减少该类事件的发生,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成功构建。  相似文献   

20.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和谐、人际关系尤其是利益关系协调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积极推进利益制度创新,妥善处理人与自然、城乡、地区、所有制、劳资、公平分配等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