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张童发  顾凯 《乡镇论坛》2014,(29):18-18
“省委帮扶工作队不光在资金上帮扶,还在项目上帮扶,真是太好了。”8月18日上午,江苏省沭阳县周集乡宿迁太合生态园林发展有限公司的苗木种植大棚里,10多位青年妇女正在忙着给大棚苗木喷水,她们谈笑风生,忙得不亦乐乎。最近,村民贾金华也正在忙着苗木整理工作。去年春,她把家中的3亩多土地流转给了公司,闲下来就到企业做工,既领土地租金,每月又能拿到2000多元工资。  相似文献   

2.
大学4年,她靠打工解决了每年1.8万元的学费,还供养弟弟、妹妹上学,帮助身患重病的父亲撑起那个风雨飘摇的家。4年里,她最多时兼过13份工作,最高的一个月收入1.7万元,4年打工所得20万元她叫朱燕娟,是同学眼中的“兼职达人”,“发条女孩”,“校园打工王”……  相似文献   

3.
“多亏徐老板的帮助。我才凑齐学费给孩子上大学。”王高宗感慨地说,“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他。”  相似文献   

4.
丛一 《中国质量》2007,(1):40-41
今天,许多的人感受到生活的压力在加大。上学、就医、买房——孩子从上幼儿园到上小学、中学,都要交纳大笔赞助费,大学学费更让工薪阶层捉襟见肘;治个感冒动辄几百块钱,以致一些人有病不敢看;买套房子,一家两代人拿出几十年的积蓄,也仅够首付款。  相似文献   

5.
<正> 赵雪出生在青海海西农村。1992年8月,比小赵大两岁的姐姐和她同时收到西安一家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可是,全家人在欣喜之后马上又陷入了沉默、因为仅两人的学费就要上万元!无奈之下,姐姐撕碎了自己的录取通知书,将上大学的机会让给了妹妹。 1995年大学毕业的赵雪回到家乡,但她又失望了,上班除要交一笔数目不小的上岗费不说,每月的工资也就二三百元,  相似文献   

6.
刘丽英是胶州市一家困难企业的困难职工,三年来花费的高额医疗费用一直没有着落。最近,当她领到劳动保障部门为她报销的7100多元医疗费时,激动万分,感慨地说:“党和政府没有忘记我们这些困难职工,我们打心跟里感激!”这是今年以来该市劳动保障部门开展的“帮扶弱势职工,奉献真情爱心”大行动中的一个镜头。就业帮扶。该局深入开展以“进百家  相似文献   

7.
她是个普通的农家女孩,去年高考考了683分,超出重点录取分数线近100分。但是,家里早已债台高筑,面对高额学费,如何去筹?当地媒体报道了女孩面临的窘境,引起了著名音乐人高晓松的关注,他联系上了女孩,答应要资助她。半个月后,女孩致电高晓松的秘书:“请转告高叔叔,我被浙江大学录取了。”当高晓松第二天准备汇款时,那女孩又打电话来了:“高叔叔,非常感谢您的好意,可是我不能接受您的资助了,一位好心的伯伯已经资助了我大学四年的学费……”高晓松非常惊讶,也被女孩的诚实深深打动。他仍然想帮助她,于是说:“那我就负担你4年的生活费吧,每月50…  相似文献   

8.
一个6岁的孩子,看到我的脚搁在茶几上,她轻轻走过来说:“叔叔,对不起,你这样好像不礼貌。”客厅里有许多人,他们全愣在那儿,然后哄堂大笑。笑的是小女孩像个小大人。 这是一个经济条件十分优越的家庭,她在城里学费最为昂贵的学校读书。6岁的孩子,就已经知道如何照顾自己,懂得如何与人相  相似文献   

9.
合理的学费价格体系可以有效配置教育资源,增强大学活力。针对目前学费价格体系出现的问题,提出“以政府调控、大学自主定价、社会监督服务为一体的、有限制的弹性价格体系”的改革思路,以实现更大的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0.
“都说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现在因为学费问题,我已经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侯贵双这样说。可以肯定的是,在全国范围内绝不止一个“侯贵双”。当我国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型到大众教育的同时,似乎留下诸多伤痕。以“大学收费”为主要特征的高等教育市场化改革,主张受教育者与政府共同承担教育成本,就是其中之一。高昂的学费,让不少寒门才子在大学门前望而却步。  相似文献   

11.
《国土经济》2005,(5):48-50
近几年,高校收费问题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高校收费和学生生活费用的不断增长。使上大学难的呼声越来越高。如今出现一个现象,家庭富裕的孩子考上大学后欢天喜地,而贫困家庭的孩子考上大学后则悲喜交加,悲在于无钱支付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喜在于,可以通过上学这条路改变自己的一生。  相似文献   

12.
最近,四川省宣汉县县委、县政府认为:无论有千条理由,万般“必要”,如果把我们这个县搞得孩子交不起学费读不起书,农民穿不上新衣过不起年。我们这些“父母官”还不如衣锦还乡、回家种红薯。为此决定采取“十不准”措施,切实减轻农民的不合理负担。  相似文献   

13.
他是一名曾因家庭困难而申请缓交学费的贫困大学生,为了赚学费当起了“倒爷”,却发现了更大的商机,成为校园经济的开拓。从2000年开始,经过三年的经营和积累,他拥有了一个注册资金50万元的“三人行”学生创业公司,不仅替父母偿还了家里所有的债务,还去了“贫困生”的帽子,圆了求学梦,也成就了自主创业的理想。  相似文献   

14.
“凉皮老太”名叫芦彩文。八十年代初,芦彩文从新乡市百货供应站退休回家。在这个时候,大女儿已经参加了工作,儿子和小女儿还在上大学,这一切既让她感到欣慰,又让她感到肩上的巨大压力:仅凭自己和丈夫的一点退休金供养两个孩子上大学,一  相似文献   

15.
教育是很神圣、很崇高的,中国的旧式知识分子有两面旗帜:实业救国;教育救国。古训还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但什么时候世道就变了,大学教育也成了一种消费品。赚钱!赚钱!最近国内大学学费疯长,学费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其他消费品增长的速度。大学成了最为贪婪的商家,为富不仁。这都是美国带的坏头。美国名校的学费正向每年三万美元迈进。  相似文献   

16.
母亲穷,所以,供他上学费了劲,像所有农村的家庭一样,母亲在万般无奈之下,向两个哥哥张了口,她说,你们供弟弟上大学吧。他那时考上了一个不错的大学,为了学费,他整个暑假都在煤矿上当小工,整个人累得脱了形,可是有什么用呢?昂贵的学费让他的大学梦就要破灭了。他听到过母亲哭,呜呜咽咽地压抑着,父亲则在旁边抽着烟。两个哥哥为他的学费吵了起来,他们只上到小学毕业,他们说,凭什么让小弟去上大学?凭什么要我们供他?他听得心如刀割,都说是亲情如水,在他这里,却感觉到刺骨的冰冷。母亲忽然做出了一个举动,她踉跄着扑过来,然后跪在了两个哥哥和嫂…  相似文献   

17.
我没生活在桃花源,魏晋虽然不怎么知道,但汉还略知一二.可是对于大学,我却深感陌生.大家都说大学学费贵,我的耳朵听起了茧,但是去年孩子考上大学,学费额五千多元,我却没觉得怎么贵.  相似文献   

18.
一位温柔典雅的上海女性, 为了支援中西部地区经济建设,告别年迈的双亲以及丈夫和孩子,离开繁华的大都市,来到偏远闭塞、满目丘陵的鄂西南——松滋市大岩咀,担负起一家已濒临破产企业的领导重任。五年来,她把对纺织事业的挚爱深情化作春雨,挥洒在这片虽贫瘠但却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在她的领导下,这家名不见经传的企业各项经济指标全部创优,获得了“湖北省荆州市十佳明星企业”称号,并且跻身于“全国万锭棉纺五项指标综合考评优秀企业”的行列。她,就是湖北望春花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季杏华。 —— 题 记  相似文献   

19.
一家酒店的广告称:“本店出售是掺水10%的陈香老洒,如果不愿掺水者请预先说明,但饮后醉倒与本店无关。” 某一法语学习班的招生广告说:“如果你听了一课之后,不喜欢这门课程,你可以要求退回你的学费,但必须用法语说。” 墨西哥一边境小城市的入口处,悬挂着一醒目的交通告示:“请司机注意,本城一无医生,二无医院,三无药品!” “有杯无患”:是哈尔滨磁化总厂推销“哈磁杯”的广告。  相似文献   

20.
创意的源泉     
楠溪 《公司》2003,(10):80-81
哈丁的小宝贝出世之后,她希望孩子能受到乐曲和抒情歌曲的熏陶。这些歌曲和乐曲是全家人可以在一起收听的,也就是说,她和丈夫收听的时候,孩子也可从中受益。 她所需要的这些音乐当然存在,但很难找到。她到过许多音像店去看贴着幼儿标签的磁带和CD,可事实上,那些乐曲和抒情歌曲并不真正适合幼儿。 哈丁立即开始着手创办一家名叫“小玩家音响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