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提出的用于解决香港、台湾、澳门问题的伟大科学构想.在这一方针政策的指引下以及特殊的历史环境中,形成了香港特有的金融文化,具体体现在货币发行制度、联系汇率制度、金融管理局制度、银行制度以及香港的国际金融地位等方面.这些制度在香港的实践中形成了与内地不同的内容和特征首先,香港的货币发行是以足额的美元作为发行准备的,并由三家商业银行发行;其次,港币市场同时存在发行市场和公开交易市场,有各自对应的汇率,但在套利机制的作用下,二者不会出现明显背离;再次,香港本地没有中央银行,而是由金融管理局和部分商业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共同履行央行职能;最后,作为外资银行集中度较高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银行业的“金融三级制”也独具特色.此外,作为特别行政区,香港可在很多国际金融组织和活动中享有特殊的地位和待遇 . 事实证明,“一国两制“适合香港本地金融行业发展的具体实际情况,并在确保金融业稳健、快速发展方面有着非常积极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继承发展了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思想。他结合"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伟大实践,赋予了"一国两制"思想新理念新论述,把"一国两制"的伟大实践推向了新的高度。习近平深刻地指明了坚持"一国两制"的初心,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依法治港、依法治澳,"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实践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对"一国两制"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是其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香港、澳门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大发展,而与之相适应的“一国两法”的法律体系也同样是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以及宪法学说的极大丰富并成为跨世纪中国法制建设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对立统一规律的熏动体现,符合唯物辨证法的质量互联规律,遵循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5.
一个多世纪未,饱经沧桑的香港,从1997年7月1日起,又将回到祖国的怀抱.港英政府统治香港的历史即将结束,中国人将在这块神圣的土地上行使自己的主权.每一个有骨气有良知有血性的中国人都会为这件事欢欣鼓舞,扬眉吐气.在这喜庆的日子里,人们不会忘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是他把握中英谈判的最佳时机,为确保香港顺利回归祖国定下基调;是他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为“九七”后的香港选择最佳的治理方案;是他为香港后过渡时期,提出最合理的安排,使平稳过渡的构想变成现实.本文试就上述问题作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明确强调,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在邓小平理论中,关于"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是其主要内容之一.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至今已有十多年了.这一伟大的构想在港澳问题上的成功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这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科学创造.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四大报告中,正式把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列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香港“九七”回归,是我们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一步。在“九七”以后,如何贯彻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如何继续保持和加强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如何进一步促进两地经济的繁荣稳定,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正是在金融领域中,从多个方面探讨了“九七”回归后两地金融关系的协调和金融衔接,其根本议题就是继续保持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在统一战线理论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同志关于统一战线的性质、地位、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方针以及在统一战线对象问题上大团结大联合的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相似文献   

9.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使香港、澳门回归在中国领土上成为现实,洗雪了中华民族所蒙受的耻辱,标志着殖民统治在中国的终结。这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并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找到了一条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对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他提出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发展经济解决通货膨胀、中国金融走向国际以及一国两制在金融领域的体现等重要思想。我国金融改革开放正是按照邓小平提出的指导思想进行,经过二十五年的发展,我国基本建立起现代金融体系,金融为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香港澳门回归后。成功实现一个国家两种金融制度。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顺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潮流而生。文章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打破闭关自守,学习别人,发展自己;社会主义的本质;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构想;……,分析了邓小平理论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大发展,而与之相适应的"一国两法"的法律体系也同样是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以及宪法学说的极大丰富并成为跨世纪中国法制建设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3.
1979年之前,由于海峡两岸关系紧张,澳台双方的经贸关系几乎处于停顿状态。随着祖国大陆的改革开放,澳台的经贸关系也逐步得到恢复与发展。但澳台经贸关系远不如澳门与香港和内地的经济关系紧密。在80年代中期,澳门与台湾的经济关系仅限于双方的贸易关系,主要表现为澳门从台湾的少量进口,而台湾从澳门的进口则没有统计资料。同时,由于澳门政府允许台湾民众可以落地签证进入澳门停留20天,大大方便了台湾旅客来澳门观光旅游。1987年底,台湾当局宣布开放台湾地区民众赴大陆探亲旅游,有一部分台湾民众经由澳门进入大陆。与此同时,一部分台商也开始到澳门投资,澳台经贸关系进一步深化。随之澳门与台湾的贸易额,从1981年到1991年的十年间增长3.5倍。特别是1995年底澳门国际机场的启用,澳台航线的开通,澳台经贸关系得到快速发展。1985年澳台贸易总额仅740万美元,但到1995年已达215.8百万美元,是1985年的29倍。根据澳门统计暨普查局的资料显示,台湾一直是澳门的第五大贸易伙伴。  相似文献   

14.
经建设部和有关方面批准,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主办,杭州市承办,全国市长培训中心、中国市长协会、都市计划学会(台湾)、香港规划师学会、澳门大学等协办的“两岸四地城市发展论坛”于2002年11月23日至25日在杭州举行。这次高级论坛是在顺应新世纪城市发展客观需要的大背景下召开的。两院院士周干峙、吴良镛,以及香港规划署前署长潘国诚博士等著名人士分别在会上作了论文交流和主题发言。来自祖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的专家、学者、领导和实业界人士共二百余人,分38个内容和层面,分别作了主题、专题演讲和书面交流,并形成了论文…  相似文献   

15.
澳门旅游业近年发展迅速,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香港,尤其在客源方面,香港游客增减的幅度,往往超过东南亚、欧美和和大洋州几个客源市场的总和;香港旅游客消费力,更直接影响澳门的旅游收益,本探讨澳门旅游业由于旅游市场单一的影响;亦论述澳门可以借助香港的各方面优势来发展自己;本还借助数据分析,探讨近年澳门客源市场变化的趋势,找出另一稳定的客源市场,以防止把旅游业之“宝”全押在香港身上的情况延续下去。  相似文献   

16.
澳门历来是中国的领土,但从1553年起,澳门被欧洲小国葡萄牙非法占据达4物年。葡萄牙是怎样占据澳门的,历届中国政府对“葡占”是什么态度,为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派兵收回来,为什么本世纪80年,中国政府才提出”一国两制,和平谈判”方式收回澳门这块风水宝地?本文就上述几个问题,谈一。文粗浅看法。澳门回归,中国人等了446年澳门位于今天广东省珠海经济特区南边。葡萄牙占据澳门时,领土面积只有2.7平方公里。但1840年鸦片战争后,葡萄牙非法扩大领土面积,目前,澳门的土地面积有力.5平方公里。葡萄牙这个欧洲小国是干。…  相似文献   

17.
香港是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其金融状况可以谙是整个社会状况的浓缩。作为目前香港货币金融制度的核心和基石的联系汇率制,是理解香港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一把金钥匙。维持联系汇率制是“一国两制”原则在金融领域的具体体现,是香港现阶段的最佳选择,对中国内地有重大的政治、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8.
“九九”澳门回归已进入倒计时,深入了解澳门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澳门是典型的岛国型经济或微型经济体,但享有较高的国际地位,出口加工业、旅游博彩业、房地产建筑业、金融保险业是澳门经济的四大支柱。回归后的澳门要重新给自己定位,积极进行制度变革,进一步加强与内地和香港的经贸联系,发挥互补优势。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90年代中美关系中台湾因素凸显的背景、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及中美关系和海峡两岸关系,文章认为美国的真正意图是维持两岸分裂分治现状,从中渔利。台湾当局欲尽力拓展国际生存空间,谋求台湾独立。祖国大陆采取“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争取早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的政治发展理论极为丰富,其中党的政治路线、发展改革稳定的相互关系、"一国两制"的内容是邓小平政治发展理论的核心内涵。文章对这一核心内涵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