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展》2014,(2):61-61
正一位母亲为她的孩子伤透了心,她不得不去找心理专家。专家问,孩子第一次系鞋带的时候打了个死结,你是不是不再给他买有鞋带的鞋子?大人点了点头。专家又问,孩子第一次洗碗的时候,弄湿了衣服,你是不是不再让他走近洗碗池?夫人称是。专家接着说,孩子第一次整理自己的床铺,整整用了1个小时,你嫌他笨手笨脚,对吗?这位母亲惊愕地看了专家一眼。专家又说道,孩子大学毕业去找工作,你又动用了自己的关系和权力。这位母亲更惊愕了,从椅上站起来,凑近了专家说:"你怎么知道的?"专家说,从那根鞋带知道的。大人问,以后我该怎么办?专家说,当他生病的时候,你最好带他去医院;他要结婚的时候,你最好  相似文献   

2.
田书立 《魅力中国》2014,(8):114-114,117
今年是母亲去世的23个年头,也是母亲诞辰85周年。我记不清母亲的生辰,母亲自己也记不清她的生日。母亲6岁时就已失去双亲,靠比她年长8岁的兄长(我的舅舅)抚养成人,这些是在我母亲去世多年后舅舅告诉我的,之前我不清楚母亲成长的生活背景。这些年,我目睹女儿一天天长大,已满二十岁的女儿还被父母含在嘴里,捧在手上,受到父母的关爱,仍在享受着家庭的幸福与温馨,我无法想象母亲年少时是怎样度过了那峥嵘岁月。  相似文献   

3.
在这个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人,有内向的有外向的,有善良的有狡诈的,有自私的有乐于助人的。究竟什么样的人最容易过上好日子呢?我曾经读过一本书,其中有一个细节,描写一个美国母亲在临终之前对未成年的儿子的最后嘱托,她把儿子叫到自己床前,对儿子说:“从今以后,无论是谁问你什么事情,你都要高高地昂昂头,直截了当地说出你心中的看法。”我来牵强附会一下,母亲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过上好日子,所以她对孩子的叮嘱一定是为着孩子将来的幸福着想。她愿意自己的孩子骄傲地活着,顶天立地,忠于自己心中的想法,做一个诚实的人,大概在美国,这样的人是最容易过上好日子的吧?我不太清楚,我没有在美国生活的经验。但是我有在国内生活的经验,以我现有的经验,我觉得我们是很重视“做人”的,我记得我刚工作的时候,一个老前辈曾经很善意地提醒我:“要做事先要做人。”当时我很惊讶,难道我做人做得不好吗?后来  相似文献   

4.
离别     
汽笛划破夜空那一对,我拥着疲弱的母亲奔问月台。拾阶而上时,她的脚下几乎是两央一步,人群在窗口拥动力在服装整齐的队伍甲找寻着自己的孩子.站在人群外围,母亲的眼神是那般急切,千言万语咽在嘴角,她没有呼唤小jj的名字,只是还默地顺着每个窗口寻觅。忽然,她手一指,又立东l旧下了,顺着那个方向.我有见了小弟,虽然地剪短了头发,穿着崭新的军服.那张熟悉的面容却渐渐看不分明了,一股#沿一天进眼眶,鼻子一阵阵发酵。我凑近母亲耳畔说:“我们讲过去吧,至少能说上几句话”。她摇了摇头。我不知母亲当时所流露出的表情,可站…  相似文献   

5.
“我竟然称自己是狗娘养的,胆子真是大啊!已经去世的母亲、父亲会怎么想呢?我想他们一定会哈哈大笑,一定会很欣赏我这么做,尤其是我的母亲。她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女人,早早就守了寡,一个人把两个儿子拉扯大。她以自己的方式与残酷的现实生活搏斗,并且让我制定自己的  相似文献   

6.
林敏 《宁波通讯》2013,(1):76-76
周日回乡下探望父母,带着父亲爱吃的猪头肉,母亲喜食的油炸带鱼,一路坐汽车倒三轮的,方回到农村的老家。年逾七旬的老母亲旱已在停车地点等候。自打父亲病了之后,周日回去探望成了我每星期的丛修课。当我从公交车上下来,母亲饱经风霜的脸上,绽放出的笑容如菊花般灿烂。她乐颠颠地说,我就晓得你会这个时候归。你爹还埋怨我出来得旱呢!母亲因准时接住了我,脸上现出如孩子般的得意之色。  相似文献   

7.
我的父亲是位农民,但他毅然把我们姐弟4人送上了战场。他说,我有8个孩子,送到战场4个即使战死了,我还会剩下4个孩子。但如果一个不送,那我的8个孩子就可能都当亡国奴了,我们不当亡国奴!如今,上战场的姐弟4人,只剩下了我一个,我只能对他们说,我代你们看到中国日益繁荣强大了。  相似文献   

8.
一位40多岁的农民,为捡来的智障孩子治病,他没娶媳妇,不修房子,花去了靠养牛、打工挣来的10多万元. 在慧心启智学校学习两年,孩子终于开口说话了.当孩子断断续续从心底里发出“爸——爸”时,他激动地流泪了:娃有希望,能说话了.即便前头路是坑,这辈子我就陪娃一块走下去! 一位母亲培养失明的儿子登上了省少儿歌舞大赛领奖台后,投身智障儿童教育工作.当曾患自闭症的孩子亲她,给她端凳让座时,她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母亲,她说:“来世界上的所有孩子,都有天使般的可爱,有母爱就能打通智障孩子的心窍.”  相似文献   

9.
永远(散文)     
十年前的8月19日,当一纸大学录取通知书送达我家时,我挚爱的母亲已经温然长逝。她是在病床上盼着我的录取通知书、想象着她儿子的大学梦,却未能看到我上大学而满含遗憾去世的。这是我一辈子最刻骨铭心的记忆,它左右着我一生的情感与行为。1984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到湘西苗寨土家孩子警革的自治州省府民族中学读高中。为了供我读书,50岁的母亲和60岁的父亲每日起早摸黑上山砍柴,以一百斤不足一块钱的价格卖给邻村一位烧砖瓦的师傅。这样,每个月,一张蘸满父母辛劳血汗的芳香的汇款单就越过千山万水轻轻飘到我孜孜苦读的寂寞窗前。有…  相似文献   

10.
正周惠惠的女儿今年10岁,在海曙区外国语学校读四年级。由于夫妻二人工作比较忙,双方父母又不在身边,她只好请校外托管机构接送、照看孩子。今年暑假,她收到了学校开展托管服务的通知,了解过后她第一时间就给女儿报了名。"校外托管机构每月要1200元,现在学校托管每月只需100元,同样是照看孩子写作业,一个多月下来,我觉得100元的服务与1200元的服务差不多。"周惠惠说。"放学了,孩子谁接送?谁照管?"一直以来,孩子放学时间与家长下班时间不匹配,让"三点半难题"成为不少家庭的烦恼。今年初,宁波市教育  相似文献   

11.
母亲     
站在母亲的墓碑前,只有独处,才能浮想联翩. 我用心灵与母亲对话. 我能说什么呢?说什么都是事后了.在生命最后的那一刻,她用尽全身的力气想张开嘴,我以为她是在用力喘气,所以让护士把氧气开大--已经是最大了.我相信她想说些什么.几个月以来,她说话已经很不清楚了,还在模模糊糊说着子女.她操惯了心,事事都放心不下,就连别人下厨房都要走到跟前叮嘱:米饭要放多少水,炒菜的调料要先放什么后放什么.其实,能下厨房的都有两手,谁还不知道这些.  相似文献   

12.
人脑中的偏见是可怕的.小布罗尼为何要厚诬罗比?作为一个孩子,男欢女爱的行为超出了她13岁的理解力?作为贵族,她不喜欢仆人之子成为自己的姐夫?作为一个"作家",她相信自己的判断力超越她的亲眼所见?作为一个想象力丰富的人,她分不清臆想和现实之间的分野?作为一个成长中的女孩,她嫉妒姐姐和罗比的亲密关系?不知道她的小小头脑里转动的究竟是怎样的念头,反正当人们问她"你是看见了是他还是感觉到是他"的时候,明明没有看清楚她肯定地说:我看见是他.  相似文献   

13.
常听到父母们这样抱怨说:“我的孩子长这么大,什么都不会干,就会花钱!”我觉得,说这话的父母,是错误地估计了自己的孩子。在如今生活中处处离不开钱的社会里,如果孩子真的会花钱,应当说是一大长处。实际上,父母们所抱怨的是孩子们不会花钱、乱花钱。当我们耳闻目睹并且批评孩子们那  相似文献   

14.
<正>QQ上有家长问我:老师,如果孩子开始讨厌自己的班主任该怎么办呢?我儿子今天又回来告诉我,班主任在班上向所有同学说他的作文没有写好。本周的作文题目是《我的愿望》,他写了他想通过当发明家能挣很多钱,然后买个大别墅和爸爸妈妈住在一起!老师说他愿望太大,还想买别墅什么的,而且同学也跟着起哄,所以他很气愤!  相似文献   

15.
达珍是我在西藏见到的第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女人.她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年近不惑.没有上过一天学.却用自己微薄的收入,收养了藏地87个孤残儿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生活的原色     
那时,总想着自己30岁的时候会怎样,想得晚上睡不着觉。早上醒来对母亲说:“我头痛。”母亲在粥里煮一只鸡蛋,剥开壳,说“吃吧”。乡下孩子的命好,没有过多的课余负担,也没有父母望子成龙的压力,所以我有幸扮演自己,童年的时候过着童年。上学了,工作了,结婚了,生活真的像条河流,  相似文献   

17.
好像是在开家长会,父母们聚在一起,互相打听对方孩子多大了?读几年级?成绩如何?但被问到的孩子,此刻都深埋在脚下厚厚的瓦砾堆里,已经有100天。香烛、纸钱、哭喊。一位母亲点燃了一个新篮球和一本篮球杂志。她给我们看儿子的照片,是校篮球队的合影,齐刷刷十七八岁的阳光少年。  相似文献   

18.
旅游的理由     
先说一个故事,我跟女友发生了小摩擦,她死活要出去旅游且一个人走,头一天她买好了车票,目的地是成都和九寨沟。她在屋子里翻着“旅游指南”之类的书,死活不理我。从她屋子里出来的时候我对她母亲说:“我把火车票拿去退了,不能让她一个人出去。”我说我不放心。她母亲人惊失色:“那她明天起来找车票,找不到那还得了?”我说这件事您不用管。女友喜欢旅游是真的,但她要作孤身之旅游这明显是在赌气了。必须防着点。我想,一生好人名山游的女性要比男性多得多。在旅游这方  相似文献   

19.
一、一朵玫瑰花 有位绅士在花店门前停了车,他打算在花店订一束花,请他们送给远在故乡的母亲。 绅士正要走进店门时, 发现有个小女孩坐在路上哭,绅士走到小女孩面前问她说: “孩子,为什么坐在这里哭? ” “我想买一朵玫瑰花送给妈妈,可是我的钱不够。”孩子说。绅士听了感到心  相似文献   

20.
于春明 《走向世界》2013,(18):84-84
<正>一直都认为自己还是个孩子,虽然20多岁了,但是父母的爱从来都是有增无减,一直呵护着我,如果不是因为母亲住院,我不会发现,母亲老了,我长大了。母亲又一次因为心率不齐住进了烟台海阳中心医院,快到中午的时候,我来给母亲送午饭。偌大的房间里,只有母亲一个人。躺在床上的她将正在输液的手放在胸前,双眼注视着快要输完的吊瓶。和母亲上次住院相比,这次明显要冷清得多,病房里没有多到放不下的花束和补品,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