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地区,交通等基础设施的落后又是制约甘肃经济和工商业发展的瓶颈。抗战以前,仅有一西兰公路勉强通兰州。抗战时期,开发西北及甘肃的交通运输是国民政府的一大举措。文章就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西北及甘肃交通运输业所采取的措施及其得失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中,应该特别重视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体系的建设,交通运输先行是带动辽宁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经实证分析,认为辽宁省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辽宁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的“瓶颈”,特别是铁路运输业的发展更是严重滞后于辽宁省GDP的增长。鉴于此,辽宁省目前应该大力发展铁路运输业,充分发挥水运优势,积极而适度地发展公路、航空运输。  相似文献   

3.
王东春  刘庸 《发展》2003,(10):67-67
一、基础设施建设民族地区地域辽阔,地貌复杂,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是经济发展的“瓶颈”。所以根据民族地区的实际,在发展经济时一定要先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应采取的原则是:既要对现有的设施进行更新改造,提高其利用率,也要开发新的项目,使之逐渐成为引进外资、吸引先进技术、获取经济信息的技术窗口、知识窗口和对外政策窗口。对各类基础设施建设,要有条不紊,重点突破。在交通运输方面,要以铁路、公路为主,航空、河运、管道等为辅,健全交通运输体系,充分发挥它们之间的互补功能,提高综合效益。在通讯设施上,提高自动…  相似文献   

4.
张继红 《发展》2011,(5):47-47
“再造兰州”,为兰州,为甘肃,为西北的开发、发展都带来新的机遇。秦王川的开发是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进行的,是在国家战略转移及需求拓展的前提下展开的。这是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结合全国、西北及全省、全市现实,创造的一个对兰州建设具有跨越式发展的里程碑机遇。这个机遇的创造将改写兰州自建城以来的历史,将载入兰州辉煌发展的史册,将解决束缚兰州发展的地域性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30年的改革开放中,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尤为明显。以往许多农村地区受交通运输落后的瓶颈制约,经济发展缓慢。正所谓“要致富先修路”,我国近年来加大了全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由于建设资金不足,1984年国务院批准实施“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政策,也就是在各级政府或企业投资之外,利用银行贷款或社会集资建设公路(含隧道,桥梁),建成后收取合理的车辆通行费,用来偿还贷款。  相似文献   

6.
<正>"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诗仙李白的名句道出了进出四川道路的艰险,这样的天险也严重阻碍了四川经济的发展。即使新中国成立后,成渝铁路、成渝公路、宝成铁路、成昆铁路等交通设施相继建成,但落后的交通依然成为四川发展的"瓶颈"。2000年,西部大开发号角吹响,四川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重点做好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结构调整、科教兴川和改革开放"五篇文章",奋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10年来,四川的基础设施建设飞速发展。以公路建设为例,全省交通建设完成投资从2000年的  相似文献   

7.
景爱明 《中国西部》2010,(12):46-49
<正>"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诗仙李白的名句道出了进出四川道路的艰险,这样的天险也严重阻碍了四川经济的发展。即使新中国成立后,成渝铁路、成渝公路、宝成铁路、成昆铁路等交通设施相继建成,但落后的交通依然成为四川发展的"瓶颈"。2000年,西部大开发号角吹响,四川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重点做好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结构调整、科教兴川和改革开放"五篇文章",奋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10年来,四川的基础设施建设飞速发展。以公路建设为例,全省交通建设完成投资从2000年的  相似文献   

8.
中央决定用财政转移支付的办法帮助中西部地区解决财力不足的困难,主要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这对青海省和海西来讲都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多年来,由于地区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使得海西投资环境差、合作门槛高,错过了一次又一次发展机遇。面对新世纪西部大开发,借助国家倾斜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速海西地区发展,已成为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一、海西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建州45年来,海西地区各项基础设施从无到有,不断得到扩展和完善,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1水利电力基础设施取得突破性进展。截至去年底…  相似文献   

9.
吴青华 《北方经济》2003,(10):38-38
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基础设施建设经费严重不足是长期制约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区“十五”计划和未来较长时期发展的一荐重要任务。 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我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然而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随着投资体制的改革,基础设施建设以政府财政投资为主的格局逐步被打破,动员社会资金参加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新的亮点,其中一个重要的融资方式就是信托融资。  相似文献   

10.
侯彦青 《发展》2001,(3):43-44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落实邓小平同志关于“两个大局”的思想,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中央明确指出,进行西部地区大开发,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近期要以公路建设为重点。如何领会中央的精神,抓住机遇,从本地实际出发,以公路建设为先导,带动整个白银经济的大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充分认识公路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路建设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公路交通的瓶颈制约局面已得到明显缓解。…  相似文献   

11.
赵健 《发展》2003,(11):32-34
用交通经济带的理念拓展交通基础建设发展的思路,不断总结经验,以交通基础设施先行发展为契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增强甘肃的自我发展能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跨越式发展为目标,积极探求适合当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沿线经济协调发展的模式,加速构建“甘肃走廊”交通经济带尤为重要。鉴于目前甘肃境内相继实施的西陇海兰州新铁路复线的贯通,高速公路和公路路网的快速发展以及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实际,本文则主要以公路交通为切入点,围绕甘肃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引发“甘肃走廊”交通经济带为课题进行研究讨论。西陇…  相似文献   

12.
一、西部开发以来青海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成绩 西部大开发以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青海省有关部门和地区千方百计筹措建设资金,科学合理制订规划,群策群力谋划项目,理清思路,明确方向,不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力度。五年间累计投资336亿元,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青海省交通基础设施从数量和质量上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初步形成,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极大地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瓶颈制约得到了有效缓解,为国民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冯君图 《河南经济》2003,(10):55-56
1998年以来,河南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扩大内需的方针,抢抓机遇,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对国民经济的“瓶颈”制约得到缓解。2002年底,高速公路建成通车1232公里,列全国第8位。预计到2005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2500公里以上,是1994年我省第一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时的31倍。如此迅猛发展的高速公路建设态势,引发了一个社会瞩目的话题——创新高速公路建设模式,建设合理成本基础上高质量的高速公路。  相似文献   

14.
王彦堂 《东北之窗》2012,(10):52-57
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效能经营的建设理念,已完成“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和“五位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相似文献   

15.
根据江西省综合交通“十一五”专项规划,该省将在58个重大建设项目上投入资金达1600余亿元。全省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将实现从道路建设向路网建设、运输通道建设转变,初步构建网络畅通、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以“三纵四横”为主骨架的高速公路网,建成高速公路1650公里,到2010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3200多公里、一级公路达1175公里,省际出口路、设区市至各县(市)、县(市)至高速公路主通道达二级以上标准。  相似文献   

16.
段连敖 《北方经济》2011,(23):11-12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深入实施和我区自主发展能力的增强,长期以来严重影响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资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三大瓶颈制约或得到一定缓解,或有了新的表现,而近年来由“年度建设用地计划”、“污染物排放指标”和“节能降耗政策”构成的新的三大瓶颈制约却日渐凸显。  相似文献   

17.
在未来一个时期,特别是即将到来的“十二五”时期,广西将紧紧抓住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并深入推进的机遇,按照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坚持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继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构建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为泛北合作提供更强有力的交通支撑。  相似文献   

18.
开发中西部是我国推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战略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新的形势下政府对中西部开发的支持主要表现在加快其基础设施的建设,而BOT方式作为基础设施投融资方式的一种创新,将在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中受到广泛的重视。本论述了在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中引进BOT方式的必要性和可通性,并对当前存在的困难提出了解决思路,以期通过BOT方式缓解中西部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打开中西部开发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对策之一:中国西部开发应当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由于长期投资不足和地理环境不良等原因,我国西部交通运输业日益成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障碍。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易诚认为,交通运输业的“瓶颈”效应,与地理环境的封闭性结合在一起,已成为导致西部地区投资环境不良、产业开发条件欠佳的首要因素。因此,缓解交通运输是对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约  相似文献   

20.
丽文  王玉莲 《今日重庆》2004,(4):116-117
大渡口区跳蹬镇位于重庆主城区的西南部,面积4948平方公里,人口2.6万人,耕地27万亩。重庆直辖以前,这里薄弱的基础设施严重制约了镇域经济的发展。近年来,跳蹬镇党委、政府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抓住重庆直辖和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以公路建设为龙头,大力推进农民群众迫切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