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城际铁路对于缓解城市群交通运输紧张状况、促进区域内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分析既有城际铁路线网实施后的效果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构建城际铁路线网规划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基于双灰色模糊模型的城际铁路线网规划方案实施效果评价方法。以关中城市群城际铁路线网规划方案为例分析,该方法通过各准则层中相关因素互补,调整各准则层的影响程度,提高了线网规划方案实施效果评价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在阐述轨道交通客运网层次的基础上,提出城际铁路的规划思路,以及城际铁路规划的原则和方法.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城际铁路规划方案研究为例,分析主要节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和规划区域城市结构,以及“一带两横”铁路网发展构架,提出宁夏城际铁路线网近、远期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3.
城际铁路对于缓解城市群交通运输紧张状况、促进区域内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突变理论,提出城际铁路线网规划方案比选的突变级数法。首先,考虑线网结构、可实施性、社会效益以及其他相关因素,建立包含线网覆盖率、造价、环境影响等8个指标的城际铁路线网规划方案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将底层评价因素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归一化处理;然后,运用不同突变模型的归一公式进行计算,得到突变级数值;最后,对突变级数值进行排序,从而得出最优方案。该研究为突变级数法在铁路线网规划的运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王新 《铁道运输与经济》2012,34(6):48-51,56
根据天津铁路枢纽概况和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通过研究津保铁路引入天津西站疏解方案,提出津保正线贯通高速车场方案和津保正线贯通始发车场方案,经过两个疏解方案的分析和比较,认为津保铁路正线贯通天津西站始发车场方案,满足铁路运输需求,同时解决了在狭小区域内多条铁路线相互跨越的问题,为狭长地带疏解方案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铁路线引入方案已确定的情况下,接轨站的平面布置主要考虑的因素有:车流方向、相邻线路疏解布置方案、反向运行的行车条件、安全设备的隔开进路、线路平行进路的设置和旅客列车进路的布置原则等。同时列举了新横店、东葛、长安集、桃花店等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根据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发展和铁路既有能力情况,结合宁东地区铁路网规划,针对宁东支线新建企业站,研究了鸳鸯湖、马跑泉及白芨滩3个设站方案。通过对3个方案的线路组成、车站作业分工、工程内容和投资等的分析,综合比较各方案的优缺点,推荐在鸳鸯湖设置企业站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为使台州站发展为综合交通枢纽,需要将台州市域铁路S2线引入台州站。通过分析国家发展市域铁路的相关政策,在阐述台州市域铁路线网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台州站现状及规划,考虑市域铁路与国铁客流的便捷换乘等因素,根据运量预测分析台州市域铁路S2线引入台州站方案,提出台州市域铁路S2线引入台州站的西广场设站跨越甬台温铁路(方案I)和东广场设站下穿甬台温铁路(方案II)2个方案,通过多方面技术经济比选,推荐采用方案II。  相似文献   

8.
新疆依托区域铁路网的规划建设,可以引导区域城镇布局逐步完善,支撑国家战略的逐步实施。在分析新疆既有铁路网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区域铁路客货运量预测结果、需求分布特征,提出区域铁路发展的战略定位、规划目标及实施策略。基于现状区域城镇布局特征,提出"树状"线网结构、"环+放射状"线网结构、"轴+环+放射状"线网结构3个规划方案,通过分析比较选择"轴+环+放射状"的铁路线网结构,以充分提高区域城镇及组团的铁路线网覆盖水平,发挥铁路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最后,从线网规模、时效性、覆盖度、社会影响等角度对线网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9.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形势下,北京局集团公司大力推进绿色物流体系建设。从公铁运输结构、运输区位优势、物流业发展规划和绿色物流网络节点划分等方面,对天津市物流运输进行分析,探讨天津市物流体系方案构架。在此基础上,研究天津市绿色物流体系建设方案,即:综合性物流基地节点布局,城市功能性物流节点布局,服务城市配送的物流中心,商品车运输专业物流基地,服务集装箱运输专业物流基地。针对构建城市绿色物流体系,提出天津市政府在规划、财政、交通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对城市铁路绿色物流体系建设实施具有示范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首期进藏铁路方案的比选和修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道部有关部门经过多年的勘测工作,已设计出青藏,甘藏、川藏、滇藏四条铁路线的修建方案。这四个方案各有所长,为选择出首期进藏的线路,在此对各方案进行了分析,比较,建议先修建青藏线为宜,并舯和的资金及土地划拨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