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浅析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取代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可法  易晓明 《南方经济》2002,27(10):25-28
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取代,是它自身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这种取代是在资本主义创造的先进生产力和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是继承与否定相结合而以继承为主的关系。生产力高度发达,一些社会主义因素将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产生。如混合型的股份制经济可以说是资本主义制度下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发展需要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特殊形式,带有按需分配性质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公益事业,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等是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并存在的分配领域的社会主义因素,资本主义上层建筑的改变不一定非要通过暴力的社会革命的途径,可以也能够通过改革和议会斗争的形式去实现。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是生产力发展到一个阶段的产物,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成熟的标志和高级形式,它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是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资源配置和运行的基本运作机制,在当今世界上市场机制是经济活动运作效率最高的运行机制,市场经济本身不姓社也不姓资。资本主义利用市场机制创造了空前强大的生产力,社会主义可以利用市场机制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率。  相似文献   

3.
财产社会化和经营社会化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财产社会化和经营社会化又是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中都存在的客观过程。怎样认识资本主义的和社会主义的财产社会化与经营社会化.财产社会化与经营社尝化是否注定要求股份制.这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社会经济制度的计划经济,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正如列宁所说:“资本主义必不可免地要为新的社会制度所代替,这种制度将实行计划经济。”因此,不消灭资本主义制度,计划经济无从建立,而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就不能不坚持计划经济。要坚持计划经济,就必须把马列主义关于计划经济的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计划管理制度。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也同别的事物一样,有一个不断发展和逐步完善的过程。为了实  相似文献   

5.
巫文强 《改革与战略》2011,27(1):1-4,22
人的发展经济学必须有其坚实的社会基础,把研究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为其学术方向,同时关注和研究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时期经济促进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途径问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计划经济,必须着力解决好生产资料社会化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社会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通过调整生产关系的其他方面来促进人的发展;约束资本、控制收入比例严重失调、发展机会的公平和均等、资源分配使用的合理等问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促进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大问题,必须着力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是举世公认的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坚持实事求是.从我国仍然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的农村开始.实行全面的改革开放.利用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和成功经验.恢复和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促进了我国多种所有制  相似文献   

7.
詹姆斯·奥康纳的生态社会主义理论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学批判理论。它以制度批判为视角,剖析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阐明了只有将社会主义与生态学相结合,最终走生态社会主义的道路,才能从根本上摆脱生态危机。生态问题向社会主义国家的蔓延增强了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文明建设意识。詹姆斯·奥康纳关于生态社会主义的构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既要重视全球性视角与地方性视角的相互结合,又要协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在结构上的平衡,还要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8.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我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以后,在所有制形态上跨越了资本主义历史阶段,但它的以生产工具为标志的技术形态和经济形态发展状况,仍然停留在小生产和自然经济的基础上,技术形态和经济形态并没有随着所有制的变更而跨越资本主义所处的以社会化大生产为主的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绿色发展理念成为新的时代主题,并为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绿色发展创造了新契机.东北作为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日联军的活动区域,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努力加以挖掘利用,必能助力社会经济结构优化和转型,促进社会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黄玲丽 《黑河学刊》2012,(7):1-2,75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学习和借鉴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创造的一切人类文明成果。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道路,蕴含着对资本主义的正确认识和政策。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历程大致包括初步探索,部分肯定,基本否定和辩证认识四个阶段。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辟,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对待资本主义问题的基本经验:“一国两制”是处理“两制”关系的科学决策,“一球两制”则是处理“两制”关系的合理选择;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应当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既要借鉴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又要防止全球资本主义化;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但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与《共产党宣言》主张的差异是当前我国中年特别是青年一代人感到困惑的问题。这既缘于新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又有我国中青年一代对马克思主义著作特别是经典著作的不理解甚至是误解的因素。如何看待和处理好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著作的《共产党宣言》是理解资本主义的起点,但其也存在对资本主义分析不足的缺陷。为生产而生产、为积累而积累是资本家的历史价值,他们为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强大的物质基础,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必然被共产主义所代替。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是适合生产力的社会生产关系。资本主义在短期内并不会消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仍然继续存在,我们应在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更为丰富的生产生活资料,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为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服务。鉴于此,中国人民大学胡钧教授、广西社会科学院寿思华研究员、《改革与战略》杂志社总编辑巫文强于2011年7月在北京专门就如何正确理解《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社会如何利用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交流看法。现将对话录音内容整理并予以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在给中国家庭文明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产生了贫困家庭增加、贫富差距加大、社会关系紧张等负面影响。资本全球化、全球都市化、文化大众化、休闲普遍化、汽车社会化给家庭文明、社会和谐建设带来了新的问题。推进家庭文明、社会和谐建设需要进一步明确对社会现代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的对外开放理论和实践,及其指导下制定的一系列对外开放政策,开辟了我国走向富强的广阔道路。大胆借鉴、吸收人类社会全部文明成果,进行新的创造,才能加快发展,赢得同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打好“红色旅游”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老区建设是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直接关系到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当前,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对老区社会经济发展都非常重视,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在经济上给予扶持;同时,老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都为老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由此,老区建设应该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加快社会经济建设步伐,不断拓展社会经济发展空间。正在兴起的“红色旅游”正是拓展老区社会经济发展空间的新的经济增长点。首先,“红色旅游”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的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对传统经济学的重大突破。传统经济学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然而历史证明: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社会化程度时所产生的一种经济运行模式。企业能否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争生存求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经营企业存在的客观依据(一)生产力与私营企业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产生在一个仍停滞于传统农业社会阶段的环境中,这意味着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不得不经过一个特殊的社会发展时期,即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因此,当社会主义在构造新型生产关系的同时,必须最充分地利用人类已经创造出来的各种成功而有效的经济形式来推进生产力的发展。私营企业就是其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17.
"九五"以来,上海民政事业坚持社会化发展方向,积极鼓励和吸纳各类社会资金参与事业发展,稳妥而有序地推进了民政事业的社会化进程。当前,入世带来了新形势和新变化,民政事业的发展又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的历史条件和外部环境下,如何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拓展和利用社会资源,进一步加快推进民政事业社会化,构建完善多元财力体系,实现民政事业的新一轮跨越发展,可以说是"十五"期间民政事业发展中的一个关系全局、影响深远的重大战略问题。一、推进民政事业社会化、使民政国有资产和社会资本产生乘积效应,是"九五"以来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是社会文明的主导,其本身具有博大精深的内涵,对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作用。科技进步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斗争的关键所在,科学技术关系到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  相似文献   

19.
徐璐 《黑河学刊》2009,(3):67-68
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进党的行动纲领,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必将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政治制度的完善和社会文化的繁荣产生深远影响,生态文明倡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相似文献   

20.
曲艺 《改革与开放》2011,(14):52-53
生态马克思主义是当代西方社会中一股左翼思潮,也是一种新的社会主义思潮,它在当代资本主义的大背景中产生,在绿色运动的现实中兴起,致力于生态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的结合,生态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结合,其社会主义的立场是十分鲜明的,在反抗资本主义的斗争中有着积极的作用。生态马克思主义对于认识和解决当今世界的生态危机以及促进我国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