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1980年代初,中国曾经流行过一个词汇,叫做“万元户”,这些当年作为先富裕起来代名词的“万元户”,经过30年的中国金融洗礼,其财富的可能膨胀和缩水状况如何?  相似文献   

2.
感受百姓生活十大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承  韩振军 《发展》2003,(1):48-49
盼小康,祖祖辈辈盼了多少代;奔小康,风风雨雨奔了多少年。今天,小康生活就在我们身边。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与每个老百姓的点点滴滴密切相关。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感受变化;在翔实的数字中,人们见证变迁。鼓起来的“钱袋子”生活变化:改革开放之初,中国人创造的新名词“万元户”,几乎成了家庭拥有巨额财富的代名词。而如今,“万元户”已经成为一个过时的历史名词。因为在中国家庭里,特别是在城镇家庭里,“万元户”太普通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创造出的是几何级数递增的个人财富和家庭收入。数字印证:在农村,8…  相似文献   

3.
一)富人阶层的兴起时下的中国,人们正在以惊奇、称羡的目光,并伴以各种复杂的心态,注视着一个富人层的日益崛起。曾几何时,万元户还是人们所羡慕的;而今,“万元户不算富,十万刚起步,几十万马马虎虎,百万千万才算富。”现在,这个说法又过时了,亿元户、几十亿元...  相似文献   

4.
李焱 《首都经济》2012,(11):74-77
在中关村这个鼓励“创新、创业、成长”“成就梦想的地方”,国际化从来就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  相似文献   

5.
“万元户“——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首先富起来的第一批人“的代名词,成为改革开放初期具有时代意义的标志性词汇。这一词汇的诞生源于当时对农村年收入超过万元的个体家庭的新闻报道:1980年  相似文献   

6.
提起毒蛇人们大多会“谈蛇色变”,真是“一次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句话道出人们惧怕蛇的心理。可是在南昌县向塘镇荆山村有个专业户叫张钉根,居然在家里办起一个养蛇场,靠养蛇成了“万元户”  相似文献   

7.
“博彩”,这个源于“赌城”澳门的中性词汇,其实就是“赌博”换了一个“马甲”,属于在修辞上的“掩耳盗铃”。在2009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执行副会长林嘉马建议,国家可以适当放开博彩业,将博彩业的收入用来支持弱势群体、解决三农问题等。一石激起千层浪,围绕“放开博彩业是否合适”这个问题.全国展开了一场全民大讨论。  相似文献   

8.
《现代乡镇》2008,(12):9-9
上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初期,当全国上下还在为“姓资姓社”的问题争论不休时,丹灶金沙却大胆发展小五金产业。成为当时南海首先富裕起来的地区之一,并且诞生了南海最早的万元户。20多年后,小五金在金沙这个小岛上成燎原之势,扎下了深深的根。  相似文献   

9.
《现代乡镇》2012,(3):90-91
在广卅I白云区增搓路“一统国际酒文化产业同”商务楼,SMEIF记者见到了一统国际投资集团的总裁单长仁,他和记者分享了他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 16岁的赶海娃,1986年的“万元户” 达观、笑容可掬的单长仁籍贯山东烟台,童年在一个小渔村长大。  相似文献   

10.
牟瀛 《发展》2009,(10):100-100
词汇是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之一,是语言的基本材料,离开词汇就无法表达思想。“词汇学习是第二语言习得的基础”,掌握足够的词汇是成功运用外语的关键,没有词汇就没有能运用所学的结构和功能的意念。一个人词汇量的大小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这个人英语水平的高低。由此可见词汇的重要性。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意词汇教学的策略。下面具体谈谈词汇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富裕和责任     
在各种销售商、市场调查公司甚至媒体的眼中,“中产”已经成为了一个时髦的词汇。这个词似乎意味着巨大的消费能力,进而意味着源源不断的收入。  相似文献   

12.
近期,有两件与“民族企业”有关的事情撩动了国人敏感的神经。一个是可口可乐收购汇源被否决,另一个是据说《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中原有的“各级政府和公共机构配备更新公务用车自主品牌汽车所占比例不得低于50%”的条款被删掉了。在人们都在为“民族企业”这个词而激动甚至愤慨的时候,可曾想过,这个内涵与外延似乎都无比清晰的词汇,在世界经济逐渐一体化的今天,却是一个无法准确定义的“伪概念”。  相似文献   

13.
袁佳佳 《魅力中国》2011,(17):246-246
流行语是带有浓厚时代烙印并充分体现创新意识且频传于人们口语的一种语言,表现为口语中的不少高频词汇。本文拟以“郁闷”这个高频词汇为例,有则求其本源,无则阐释群众认同性含义,结合现今使用情况,推导出该词产生、发展规律及其未来的命运。  相似文献   

14.
谢清 《魅力中国》2013,(11):237-237
高中生英语词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习惯一词一义。英语词义通常比较丰富,概念意义只是其中一种。很多学生往往只重视词汇的概念意义,忽略其它含义。“如果一个词只分配给它一个词义,而且这个词义需要涵盖不同上下文中的不同意思,那么,这个词所赋予的意义一定是笼统和抽象的”,这样,就会出现某单词的某一个语境意义与概念意义相去甚远,甚至南辕北辙。比如,“green”一词。本意为“绿色的”,但在短语“greenpower”(金钱的力量)中,其含义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
“创意”.是这个时代发展竞争过程中碰撞出的热词;“旅游”。是全球经济中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当这两个词汇组合在一起:“创意旅游”——这个焦点与焦点的融汇。将会产生怎样的火花?作为国际上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6.
今天,似乎全世界都知道了“可持续性”这个词。广大市民、政府还有大多数的经济部门都在谈论着“可持续性”,这个词汇已经和太多的其它事务联系在一起,以至于其真正的含义有完全丧失的危险。  相似文献   

17.
《今日重庆》2008,(4):30-31
2007年的金秋10月,“生态文明”这个词汇首次写进了党的十七大报告,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并驾齐驱”。  相似文献   

18.
王喜昌家在黑龙江省绥棱县老区长山乡水田班村,住着四处透风的茅草房,家徒四壁,在屯里穷出了名。自打省农科院绥棱浆果研究所所长张晓光、书记周恒义与他结上“穷亲”,仅两年多光景,就传出了“国救户”变成万元户的新闻。  相似文献   

19.
刘瑾 《中亚信息》2009,(11):12-14
“莫斯科的确不相信眼泪,因为这里总是让人欲哭无泪” “倒爷”,这个留经在两国贸易中红极一时的词汇,也许将就此湮没于时代的洪流之中。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信息》2013,(14):26-27
纵观新中国的经济发展历程,我们似乎可以得出一个有些悖逆主流意识的结论:中国当下的“产能过剩”,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幸福的烦恼。在20世纪90年代末之前,中国人民对工业品的需求,远远得不到满足,各种工业品的短缺才是人们经济生活的常态。只有在亚洲金融危机重创日本和东南亚,以及本世纪初中国加入WTO,全球制造业产能大举转移中国之后,“产能过剩”才成为中国经济领域里一个新的名词,在此之前,官方常常提到的近似词汇,乃是“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直到2006年,国发〔2006〕11号文(《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第一次将“产能过剩”这个词汇写入了大标题,产能过剩问题才正式走上了历史舞台,成为关于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种种博弈中一个绕不过去的劫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