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公共外交研究现阶段存在把公共外交向文化外交方向牵引的趋势,公共外交实践中同样更加偏重文化领域,以至于无法明确区别公共外交与文化外交等其他非传统形式的外交。公共外交最早发轫于美国,对美国公共外交的研究是准确认知公共外交的基础。作者以美国官方资料为文本分析对象,以具体的公共外交实践检验公共外交理念,试图找出公共外交的本质特征。研究发现,公共外交之所以确立并演变为美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于它与其他外交形式不同,有着明显、直接的安全利益导向;以各种手段影响外国公众对美国对外政策的理解和支持、减少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外部威胁,是美国公共外交的基本内涵。作者由此认为,中国公共外交不应偏离安全利益导向,应把重心放在化解中国崛起的困境上。  相似文献   

2.
国家海外利益风险的外交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关于公共利益风险管理的学术讨论,作者针对国家海外利益风险的外交管理提出了五个分析假设:(1)当代国家海外利益越来越成为国家对外政策与安全利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国家海外利益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中存在着不同程度、不同类别的风险;(3)企业界对经营风险管理的模式可成为政府机构管理公共风险的工具;(4)国家海外利益可通过国家外交机构进行外交管理;(5)海外利益风险的外交管理应具备整合资源、系统、功能、技术等国家对外能力。据此认为,中国具有有形与无形的海外利益。同时,中国的海外利益随着规模的扩大和区域、领域的拓展难免蕴涵着风险。为了有效应对、降低和排解国家海外利益风险,中国需要在外交战略考虑、制度安排、资源配置、机制创新、公共教育、技术开发与利用、国际合作等方面推动海外利益风险的外交管理。  相似文献   

3.
全面建设小康时期的中国外交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在 2 1世纪头 2 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国家战略。外交战略从属于国家战略并根据国家战略的变化而变化。未来 2 0年随着中国建设小康社会而产生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中国的实力、国际地位、国际利益和外交战略也将逐步演变 ,中国的总体外交战略及国别与地区战略也需要变化与调整 ,其发展变化的方向要求中国更加开放 ,更深刻地融入世界 ,寻求与亚洲及整个世界更广泛和深刻的“共同发展与安全”。  相似文献   

4.
国际体系作为行为体的互动所形成的整体结构,是中国实施对外政策的环境与舞台。在国际体系中,身份是决定中国的利益、立场和实现利益之途径的一个基本因素。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强调自己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随着国力的增强,在当今正日益被视为一个"大国"。由于发展中国家与大国参与国际互动有迥异的机制与结果,因此中国面对着双重身份的困境。事实上,中国被赋予的"大国"形象和外部世界针对中国所开始的权力政治互动,已使得中国面对的国际环境凸显了消极的影响。要破解这一困境,中国一方面需要从主观上认清自己的真实身份和不同互动机制的影响,另一方面则需要恰当解决客观上两种机制并存所带来的困扰。在对外关系中,中国需要应对国际体系所内含的权力政治、国际制度与观念建构等主要影响机制,适宜地开展实力外交、制度外交和公共外交。中国只有利用体系的系统效应,趋利避害,处理好实力的发展与运用以及国家形象的塑造问题,才能更好地实现国家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正在经历着意义深远的调整 ,包括对国家身份的再定义 ,对战略文化的再建构 ,对安全利益的再思考 ,表现出负责任的体系内大国、合作型战略文化和重视相互安全等重要特征。这些调整反映了中国外交战略的新思维 ,推进了中国与国际社会的良性互动 ,加强了中国与其他国际社会成员的合作关系。本文从国际政治社会理论角度就中国与国际社会关系提出三个假设 ,并对其做出初步的验证。  相似文献   

6.
国际体系作为行为体的互动所形成的整体结构,是中国实施对外政策的环境与舞台。在国际体系中,身份是决定中国的利益、立场和实现利益之途径的一个基本因素。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强调自己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随着国力的增强,在当今正日益被视为一个"大国"。由于发展中国家与大国参与国际互动有迥异的机制与结果,因此中国面对着双重身份的困境。要破解这一困境,中国一方面需要从主观上认清自己的真实身份和不同互动机制的影响,另一方面则需要恰当解决客观上两种机制并存所带来的困扰。在对外关系中,中国需要应对国际体系所内含的权力政治、国际制度与观念建构等主要影响机制,适宜地开展实力外交、制度外交和公共外交。中国只有利用体系的系统效应,趋利避害,处理好实力的发展与运用以及国家形象的塑造问题,才能更好地实现国家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化尤其是中国国家利益全球化过程的展开,宗教问题对中国对外关系和对外战略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宗教领域的公共外交因此也日益成为中国传递自身宗教真实信息,促进与国外民众沟通和对话,塑造国家宗教形象,增进国家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方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宗教公共外交有了较快的发展,出现了诸如"世界佛教论坛"、"国际道教论坛"、"中国基督教圣经事工展"、伊斯兰文化展演等各种宗教对外交流活动以及制度性交流平台,这些都对在国际社会展示中国的宗教政策和实践产生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中国的宗教公共外交起步较晚、底子较薄,而宗教无论作为中国社会还是对外关系的资源都有待充分开发。要实现从宗教资源大国到宗教文化强国的转变,中国还面临漫长的道路。作者指出,目前教(会)、学、政三界构成了中国宗教公共外交的主体,并逐渐形成了宗教界躬行践履、学术界建言献策、政界统筹协调的基本分工格局,而三界的资源整合、通力协作和良性互动将有力推进中国宗教公共外交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经济外交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经济外交概念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提出经济外交新概念 ,从经济外交的三个主体 (国家、国际组织和争取独立的民族 )和经济外交是外交内部的一个分支等四个方面阐明了经济外交的历史、现实和理论根据 ,并从有利于纠正片面强调外交政治属性的偏颇、有利于促进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有利于外交的专业化分工、有利于强化经济意识、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和建设、有利于树立经济外交新形象等六个方面 ,论述了我国推行经济外交的必要性。同时 ,文章还从总体外交的角度提出中国经济外交面临着机遇和挑战的严峻课题。  相似文献   

9.
近代以来,西方大国的崛起在对外关系上主要依靠联盟外交,如英、法、德等国家在欧洲的"合纵连横",日本的"与强者为伍"战略,二战后美国对北约和亚太联盟体系的经营,冷战后俄罗斯对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依赖等。受制于自身独特的发展阶段以及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地缘环境,中国缺乏历史上大国崛起所拥有的"后院",中国的战略文化也排斥"势力范围"和"联盟政治"思想。作者从中国的时代需要出发,认为现阶段中国的四大外交战略——大国协调战略、区域整合战略、政治联合战略和国际危机管理战略均难以满足中国的安全需要,中国应在联盟外交与伙伴外交之外探索"第三条道路"——准联盟外交。实施这种"联而不盟"的特殊外交类型需具备四个条件:竞争性政治集团、动态性权力关系、严重性安全威胁和"统合性"战略文化。在新时期国际"多元格局"下,中国应尝试开展灵活务实、相互联动的"三环准联盟外交"——多边组织型、新兴合作型与传统友好型,它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运筹与美国、欧洲大国、日本、印度等大国关系的战略支点。  相似文献   

10.
孙德刚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3):57-81,157,158
近代以来,西方大国的崛起在对外关系上主要依靠联盟外交,如英、法、德等国家在欧洲的"合纵连横",日本的"与强者为伍"战略,二战后美国对北约和亚太联盟体系的经营,冷战后俄罗斯对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依赖等。受制于自身独特的发展阶段以及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地缘环境,中国缺乏历史上大国崛起所拥有的"后院",中国的战略文化也排斥"势力范围"和"联盟政治"思想。作者从中国的时代需要出发,认为现阶段中国的四大外交战略——大国协调战略、区域整合战略、政治联合战略和国际危机管理战略均难以满足中国的安全需要,中国应在联盟外交与伙伴外交之外探索"第三条道路"——准联盟外交。实施这种"联而不盟"的特殊外交类型需具备四个条件:竞争性政治集团、动态性权力关系、严重性安全威胁和"统合性"战略文化。在新时期国际"多元格局"下,中国应尝试开展灵活务实、相互联动的"三环准联盟外交"——多边组织型、新兴合作型与传统友好型,它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运筹与美国、欧洲大国、日本、印度等大国关系的战略支点。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的发展使内政和外交的互动更加广泛和深入,对外政策成为国内政治的一部分,国内政治成为影响对外政策的重要因素。中国外交决策者在处理对外关系时,强调统筹内外两个大局。作者探讨了中国普通公众、经济行为体、军贸公司、知识界等四个因素对中国对外政策的影响和外交决策部门的应对策略。国内社会因素参与对外关系为中国政府提供了有效的外交工具,但社会因素自身的特点也掣肘中国对外政策,具有"双刃剑"和"设置议程"的功能。外交决策部门在统筹内外大局方面,或是"双层博弈",或强调对外关系的国内管理和协调。全球化背景下社会的变迁增加了中国对外政策的复杂性,改变了外交部门的传统职能,赋予中国对外关系与大多数国家更多类似的特点。这种状况需要将对外政策分析理论建设与中国对外政策研究结合起来,为中国对外政策研究提供思路,为理论建设贡献中国经验;在实践上要求政府管理对外关系时超越传统主权观念,重视外国社会力量,积极开展公共外交。  相似文献   

12.
议题是外交的核心概念。国际政治即是议题政治。当前国际政治中,议题即是一个权力工具,同时也是追逐国家利益的重要方式。议题的设置,反映着国际政治中权力的分配状况。有效地开展议题外交,根据本国利益对国际政治议题进行设置、诠释、引导乃至控制是现代国家谋求战略利益的重要手段。本文将对议题及其在国际政治中重要性的缘起进行分析,力求识得议题外交"庐山真面目"。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国家间关系日益复杂,竞争与合作同时并存;在互利合作日益紧密的地方,竞争与冲突也体现得更加深刻.与冷战结束之前的历史相比,国家间关系的本质虽未发生根本变化,但国家间竞争的方式已悄然发生了变化:大国间赤裸裸的军事冲突和零和的经济竞争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但在各种国际框架内国家间的政治冲突、经济争夺、文化竞争却始终存在.开展公共外交,成为一些大国通过文化手段应对国际挑战、谋求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郝江东 《魅力中国》2011,(18):27-28
文化是一种力。作为构成软权力的重要因子,文化无论在战时还是在和平时期均可谓一把优雅的兵不血刃的杀手锏,是国家建构软实力的重要战略依托。文化外交即是以文化的手段谋求国家外交战略的实现。本文将对从文化、软权力等多个方面透视文化外交,并结合美国文化外交的实践案例,力求管中窥豹,对文化外交做一个全景式的展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二战以后,随着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发展、经济在外交中的作用更为突出,经济成为外交决策中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国家在制定对外政策时,都要考虑本国的经济利益、经济实力,同时把资本、商品、劳务输出、国际核算和外汇关系等作为外交手段。经济是外交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彭思旗 《魅力中国》2010,(29):109-109
近一段时间以来大国之间的安全利益的博弈呈现出了明显的条理性:美俄关系、俄罗斯与周边邻国的关系在改善,而中美关系、中国与周边邻国的关系在恶化。外交形势对中国极为不利,中国必须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创造有利于中国的外交环境,切实维护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7.
试论中国与中东伊斯兰国家的战略性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与中东伊斯兰国家的关系始终具有战略意蕴,相互理解与尊重的政治关系始终是双边关系的主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双方关系的发展经历了由双边到多边、由政治领域为主到经贸、能源、安全、文化等多领域全面提升两个阶段。今后,中国与中东伊斯兰国家的战略关系要取得进一步发展,必须解决双方在认知领域存在的误判与误解问题、贸易不平衡问题和利益摩擦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审视双边关系,提升中东在中国总体外交中的战略定位,构建中国特色的中东战略,加强中国对中东和伊斯兰国家开展的包括宗教交流在内的人文外交。  相似文献   

18.
文化与外交结合由来已久,在全球化不断深入的今天,世界各国开始重视在外交中传播本国文化,通过文化外交来实现国家总体外交目标。法国是文化外交强国,在文化外交上颇有建树。但同样作为世界文化强国的中国,却在国际社会上面临着诸如国家形象不佳、文化传播不力等现实问题。鉴于此,通过梳理法国文化外交历史及特点,总结其成功经验,因地制宜地用于我国,推动我国文化外交事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11年,中国政府首次将公共外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中,公共外交成为中国和平崛起全方位对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当代国际关系中公共外交对于中国和平崛起的独特功能,论述并分析了与时俱进地发展公共外交是实现中国和平崛起,维护国家根本利益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海外利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海外利益是指中国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通过全球联系产生的、在中国主权管辖范围以外存在的、主要以国际合约形式表现出来的中国国家利益。海外利益保护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对外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海外利益需要通过与国际体系的互动完善国际制度建设以及加强国家(外交)能力建设等手段来实施保护。在海外利益保护过程中,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位置、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独特性以及国内政治经济体系消化外部压力的方式,促使中国形成与近现代西方国家海外利益保护不同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