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不能没有战略 就世界范围而言。企业的经营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上世纪20、30年代是“生产制胜”时代。40、50年代是“销售制胜”时代。60、70年代靠“营销”制胜。80年代以后则进入“战略制胜时代”。  相似文献   

2.
包子 《政策与管理》2008,(5):115-115
离开西班牙北部阴霾的天气.沿着往里斯本方向的高速公路南下,阳光开始灿烂,公路右边时常闪过一抹的蔚蓝,那就是大西洋了。葡萄牙人的前辈们从这里出发,揭开欧洲的“发现的年代”。在葡萄牙这样一个沿着海岸建成的国度里旅行,很难不触发大航海时代这样一个话题。对葡萄牙人来说,大航海时代是他们历史上的辉煌年代,曾经的骄傲。  相似文献   

3.
《厂长经理之友》2013,(9):38-40
我敢大胆地断言:口水是蕴合丰富营养的培养土。要不然,为什么《小时代》系列在舆论的口水中票房却成几何曲线般增长?《小时代》系列电影影响力之大,已经影响到消费者对一部“好电影”的定义。电影口碑“极坏”连《人民日报》都发文批判,但只要能卖座就是具有价值。甚至有电影制作人告诉记者:“将来中国电影制作所针对的消费群体就是90后。”这一论调自然让主力消费群体70年代、80年代咋舌,同时也开始思考:为什么一部在他们看来毫无可取之处的电影,票房却比他们欣赏的电影可观?这种消费力来自何方?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品牌意识已经深入人心。但对于期刊的品牌意识,则认识较晚。目前,我国期刊业的发展已由20世纪80年代的“产品探索”期和90年代的“市场探索”期进入到21世纪的“品牌探索”期,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跨越和突破,表明期刊的品牌营销时代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5.
从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经济开始高速增长,80年代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日本之所以能在短短的20年内创造如此惊人的奇迹,主要得益于“日本式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而首当其冲就是日本企业的质量管理在国际上得到广泛的赞誉和认可。本文就日本企业质量管理的理念、特点和趋势做一个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6.
方寸之间 乾坤巨变 提起家电,67岁的退休教师王庆年说:就是家电。”确实,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来说,还只是一个“概念”。“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认为手电简“家用电器”四个字对大多数老百姓  相似文献   

7.
25年前.在温州北部一个偏僻的山坳里.诞生了中国第一个农村专业市场——桥头纽扣市场。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桥头人成功演绎了“小商品、大市场”的励志故事。20世纪80年代崛起.90年代成为时代之星,从此。欣欣向荣的纽扣市场之光闪耀四方.  相似文献   

8.
ERP(Enterprise Rourees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的概念是由美国Gartner Group公司于20世纪90年代首先提出的。根据Gartner Group的定义,ERP系统是“一套将财会、分销、制造和其他业务功能合理集成的应用软件系统”。20世纪90年代,世界由工业化时代进入数字化知识经济时代,各类技术持续创新、  相似文献   

9.
企业内部高效管理沟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经济时代的来临,作为信息交流的载体,管理沟通逐渐引起了许多企业管理专家和企业管理者的关注和正视。一、沟通的定义《大英百科全书》认为,沟通就是“用任何方法,彼此交换  相似文献   

10.
“安全文化”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其英文为“Safety Cultrue”,即:“安全修养”或“安全素养”.就是保护人的健康,珍惜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安全文化发展可划分为三个大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工业革命前,可称为古代的安全文化,其特点是宿命论、被动型的;第二阶段是工业革命至本世纪80年代,可称为近代的安全文化,其特点是系统论、经验型的;第三阶段是80年代后期,学术界正式提出安全文化概念以来,可称为现代的安全文化,其特点是本质化(人物本质安全)、预防型的.本文就企业安全文化及其建设谈以下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1.
纵观西方企业管理发展的历程,有着明显的规律性,即随着社会、经济、生产力的发展,企业管理的重心相应地发生阶段性的转移,这不是人为的或偶然的。其大致的路径是:20世纪50年代以前,企业管理的重心是企业内部的“生产”;20世纪60年代,企业管理的重心向企业外部的“市场”转移;到了20世纪70年代,企业管理的重心又转移到企业内部的“理财”: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企业管理的重心是“战略”。西方企业管理重心转移路径的规律性对我国企业成长与发展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袁岳 《中国企业家》2006,(10):118-119
在产品品牌价值走俏的时代,人们需要证明“瓜”的确是好瓜;而在企业声望时代, 人们需要证明“王婆”是一个好人,从而能推定她卖的瓜就是好瓜  相似文献   

13.
企业再造:管理的一次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山 《中外管理》2008,(10):56-57
在1990年代的各种管理思想中,如果非要选择一个最能代表那个年代,并且其影响力能够得以长盛不衰的管理思想,那么当属迈克尔·哈默和詹姆斯·钱皮提出的“企业再造”。  相似文献   

14.
关于我国制造企业生产管理模式更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随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变换。20 世纪20年代开始出现了“第一次生产方式革命”,即单一品种(少品种)大批量生产方式替代手工制造单件生产方式;随后代之的是“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即“第二次生产方式革命”;当今  相似文献   

15.
我们正在经历一个注定会创造神话的时代,一些在另一个时代可能注定碌碌无为的人,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却可能就是神话的创造者。百度、盛大显然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神话。我没什么“仇富心理”,相反,我个人很尊敬这些英雄。但是,我觉得时势造英雄是一回事,我们  相似文献   

16.
提起“三老四严”,“四个一样”和“岗位责任制”,经历70年代的人们大都耳熟能详,它们不仅是大庆的代名词,还是引领一个时代的人文精神,堪称流传最广的企业文化,至今还有很多企业的管理思想和文化理念都脱胎于此。  相似文献   

17.
李军 《企业活力》2005,(5):12-13
<正>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没有初始资本的创业者和风险资本的结合并创业成功凸现了“知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甚至有许多经济学家提出“知识经济”的到来!那么,在以知识为核心生产要素的“知识经济”时代,公司治理理论是不是应该从以资本为核心转为以知识为核心呢?本文通过分析已有企业理论和企业家的内涵指出:企业家是企业的核心,现代企业中的企业家是一个团队,公司治理理论需要研究如何组建优秀的企业家团队和如何安排契约使得这个团队发挥更大的潜能。  相似文献   

18.
今年,“健康住宅”入选2005年春夏季中国主流报纸十大经济类流行语。评选的专家认为,流行语能够迅速传达社会发展的主流方向,反映社会变迁、人们心态变化的一个侧面,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客观记录了社会的面貌。显然,“健康住宅”的入选,表明了人们对这一现象的关心和重视。到底何为“健康住宅”健康住宅越来越成为购房者的关注焦点。发达国家的住宅建设在近20年走过三个阶段,即节能环保、生态绿化和舒适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了对健康住宅标准的相关建议。中国对健康住宅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从2000年开始,国家住…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销商是中国当代社会一个特殊的群体。早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批发市场如雨后春笋般壮大起来,成千上万的经销商随之涌现,各式各样的产品和品牌通过他们销往全国各地,渗透到市场的各个角落,制造商、零售商都要围绕他们来运作。所以有人说,整个90年代他们简直就是“太阳”,他们是90年代“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  相似文献   

20.
李晓 《企业活力》1995,(4):44-45
开发新产品增强企业活力西北工业大学李晓80年代,日本企业界管理人员和学者推出了一个新概念——零合时代。所谓“零合时代”是指整体社会需求的成长总合为零。在“零合时代”,消费者保持高度稳定的购买力,出现了有钱却买不到满意商品的状况,消费者殷切期望的是新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