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征稿启事     
水资源是可以枯竭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淡水资源的短缺是不言而喻的,而城市污水具有量大、集中、水质较为稳定的特点,是一种潜在的水资源,污水经过处理后完全可以重复使用,并实现水在自然界中的良性循环。开辟这种非传统水源,实现污水资源化,对保障城市供水安全亦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
郑鹰 《民营科技》2009,(7):232-232
水资源缺乏一直是困扰乌鲁木齐发展的一大难题。中水回用作为实现污水资源化的重要方法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保护水资源和使水资源增值的有效途径。结合乌鲁木齐的水资源利用现状分析中水回用在乌鲁木齐的前景,讨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开发非传统水资源,实现污水资源化,文章结合北海市水资源和污水处理回用现状,分析了北海市城市污水回用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污水再生利用的潜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计敏 《价值工程》2010,29(9):166-166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是支持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减少污水的排放,运用保护水体的方式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管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科学利用水资源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三个观点,对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实现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进行一番浅谈。  相似文献   

5.
由于世界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的用水量剧增,原有的清洁水资源受到人类活动的污 染,使地球上水资源利用日趋紧缺。水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并将成为21世纪我 国经济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实现污水资源化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保护水资源和使 水资源增值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会大大地缓解我国水资源的紧缺。本文通过对“中水”的经济性分析,认为污 水资源化将是保护水资源和水资源增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开发非传统水资源,实现污水资源化,文章结合北海市水资源和污水处理回用现状,分析了北海市城市污水回用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污水再生利用的潜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水资源非常短缺,而且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进行火电厂的废污水治理,采用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对废水进行回收利用,对火电厂发展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火电厂循环污水及回用技术特点,以红海湾发电有限公司为例,针对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回用处理工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曾玉彬 《价值工程》2013,32(5):321-322
本文展望了我国污水回用的发展方向,概述了污水回用的重大意义,介绍了我国水资源及城市污水回用的现状。我国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问题已经引起广泛的重视,污水回用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水资源作为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是我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基础内容之一.文章从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报表体系等方面构建了流域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框架,结合清江流域各县市水资源特点和现阶段我国水生态环境治理的一系列要求,在实物量和价值量核算的基础上,具体编制了清江流域水资源资产表、负债表和资产负债表.研究表明,清江流域水资源净资产较为充足,但仍应加强水污染尤其生活污水方面的治理,降低水资源负债,以保证清江流域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推进一江清水永续东流.编制适用于流域的水资源资产负债表,对加强河湖长制下的水资源综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研究了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新概念基础上,将其应用于青岛市崂山区的水资源保护与规划,实现对雨水径流、污水和海水的综合管理,从而有效地解决崂山区面临的水短缺问题。对于雨水的径流采用处理与利用相结合;对于污水采用分散处理就地回用的方式,避免长距离输水和多次提升;海水作为一种水资源代替淡水冲厨以及水产品加工业;通过综合利用可节约大约30%淡水。通过综合考虑径流收集和利用,污水回收和再用以及海水利用,制定了崂山区水资源综合管理的规划,以此有效控制崂山区水污染和减轻水资源短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1.
朱传俊 《科技与企业》2014,(12):176-176
我国矿井开发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必须要运用到大量的水资源,并且也会随着开采项目的进行,产生大量的污水,如果不能够做好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就会影响开采项目的进行,也会导致严重的污水污染问题,所以,有关部门应该做好污水的处理以及再利用,实现对水资源的充分合理使用的同时来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论述市政污水处理工艺及回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废水排放是破坏水质的主要原因,加剧了水资源短缺.我国尤为注重污水的处理再利用,重点建设污水处理站.在城市发展中,给排水也成为了重点开发项目.近年来,市政在污水的处理工艺及回用技术上取得了很大进步,但这种传统的处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水环境的保护和利用.要根据不同污水产生的特点,做出相应对策,提高污水的回用,有效的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状,为民众提供安全饮用水.  相似文献   

13.
王国鸣 《价值工程》2021,40(16):54-55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工业发展,工业正常运行需要大量水资源的供应,在工业运行过程中大量污水如果直接排放会对当地的水资源造成严重的污染.因此,环境工程中工业污水必须得到及时的处理,通过全面开展合理的污水治理工作,结合工业污水的类型对治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了解,积极采取科学的对策来提升工业污水的治理效果,全面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朱征  高玉鹏 《企业导报》2009,(6):182-183
包头客运段洗涤厂污水通过两套处理设施,实现清污分流。选择洁净污水作为中水回用资源,其他污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本项工程极大的节约了水资源,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5.
污水处理厂是城市重要基础设施之一,主要是对污水进行收集、处理、排放、利用,不仅可以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还能改善城市环境,美化城市形象。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以EPC模式为主,这种模式具有效率高、建设周期短、成本低等优势,对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具有积极意义。文章结合援A国河岸绿色发展项目(河道整治标段)简要阐述EPC模式,着重探讨EPC模式在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李年军 《民营科技》2008,(7):128-128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水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短缺日趋严重。为了保护水体环境,国家已把城市给排水列为基本建设领域重点支持的产业,污水的资源化、污水的再生和利用既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又有效地保护了水环境,有利于实现城市水系统的健康、良性循环,从长远来看,这将是有效地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问题的优化途径。如何在满足规定的各种技术条件下,优化污水处理,发展污水再生回用事业并合理利用污泥,是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高建斌 《价值工程》2019,38(32):57-58
污水管网内收集城市污水以及雨水,加强对污水管网的建设以及管理,是控制污水排放以及工业污染的重要手段。当下污水管网还是有一定的问题存在,需要相关部门对污水管网的设计以及管理加强重视,对污水管网进一步加强完善,并提升污水管网的设计水平,让污水管网可以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发挥出自身的作用。本文对当下污水管网中的问题展开分析,并对污水管网的改进提出建议,希望对污水管网的进一步完善是有借鉴价值的。  相似文献   

18.
市政污水处理工艺及回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污水治理工作是从工业废水治理开始的,近30年来,我们建造和运行了成千上万座工业废水处理站,这些技术和经验在今后大规模的城市污水处理工程中是可以借鉴的。国家已把城市给排水列为基本建设领域重点支持的产业,污水的资源化、污水的再生和利用既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又有效地保护了水环境,有利于实现城市水系统的健康、良性循环,从长远来看,这将是有效地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问题的优化途径。如何在满足规定的各种技术条件下,优化污水处理,发展污水再生回用事业并合理利用污泥,是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我国污染严重,又是一个人均拥有水资源贫乏的国家,环境保护、水污染防治、依据当地水资源及经济情况合理进行污废水利用已成当务之急.建设中水系统,不但可以节约用水,并且可以一定程度防止水体污染.目前中水系统成本过高,主要原因是设备的处理能力得不到充分利用,合理设计中水系统是节省资源和能源的关键.本文针对不同功能的建筑可采用不同的节水对策和技术在住宅和办公楼中应改进马桶的冲洗方式,减少冲洗水量;在宾馆、饭店中,应考虑沐浴污水的处理及回用.  相似文献   

20.
利用资本市场完善污水资源化建设的投融资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严重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污水处理和再生利用是对水自然循环过程的人工模拟与强化。城镇供水的80%转化为污水。经收集处理后,其中70%可以再次循环使用。这意味着通过污水回用,可以在现有供水量不变的情况下.使城镇的可用水量增加50%以上,这是一笔巨大的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