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簪缨望族、名震上海滩,旧上海的一代才女--张爱玲,"一个对人生充满悲剧感的人",她笔下的一系列的人物虽然窘态各异,但无不演绎出着一幕幕生存悲剧.我们"借助古老的记忆"解读张爱玲作品苍凉的色彩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2.
论张爱玲文学创作中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是中国文学中的女性意识不断觉醒的年代。张爱玲就是一位女性意识极强的作家,她的文学创作中就呈现出一种真正的女性化写作的风貌。张爱玲女性意识成因中的环境因素和心理因素,张爱玲文学创作中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张爱玲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明星,乃中国二十世纪文坛上一个别具特色的人物,用时下流行话说就是另类。她的文学主张、创作实践和生活处世无不显示出先锋时尚、标新立异、怪异奇崛、与众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3,(3)
由于不同的经济文化背景,中美在电视剧创作人物塑造时产生了差异。美剧是以人物作为吸引观众的关键,让观众与剧中的人物共同成长。在美剧当中,电视剧的情节是为人物服务的,其来源于人物,是"因人有戏"的电视剧。中国电视剧则是"为戏失人"。中国的电视剧创作者将大把的力气都用于戏剧冲突的制造之上,以曲折的故事情节吸引观众。在人物塑造上面则弱势很多,经常使情节凌驾于人物之上,让人物处于屈从地位。在情节的驱动之下,人物往往作出一些不合情理、动机不足的行为,使得人物虚假、做作。这样的人物是难以获得观众的情感认同的,更难以引发观众的思考与感悟。  相似文献   

5.
金庸小说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其文化意蕴不仅表现于故事情节中,而且渗透于人物名号、风物处所、武功招式名称等每一个写作环节.其中处所名号的文化意蕴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6.
柳已青 《环境经济》2013,(1):111-112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晚年张爱玲在美国过着隐居的生活,但她仍然无法摆脱生活中“咬啮性的小烦恼”,因为跳蚤(虫患),她多次搬家,甚至住在酒店里。晚年张爱玲怕与人来往,拍接电话,怕写回信,即使姑姑的来信,也积压了好长时间才拆闯。  相似文献   

7.
2004年又是不平凡的一年,新闻事件层出不穷,新闻人物前赴后继。在这些事件和人物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充满了矛盾与争议,成为2004年百姓的谈资以及各个媒体屡次“造访”的对象。他们或处在奇特的矛盾中、或进退两难、或举步维艰、或在夹缝里求变、或有不得己的隐情、或被称为“不好定义的人”;他们因事件而引起轰动。人物因事件而瞩目,事件因人物而呈变数。即便事件过后,仍余震不断,余温不散,这些身处特殊事件中的人就是我们要说的——漩涡人物。  相似文献   

8.
杨燕萍 《大陆桥视野》2011,(12):111-111
人物专访,隶属通讯范畴,是报纸的常用体裁之一,也是报纸吸引读者的“重磅炸弹”。一篇好的人物专访,往往能树立一个典型,使报纸在人民群众中发挥巨大作用,带出示范效应。人物专访比人物通讯特写更直截了当。通讯特写中的描写、叙述比较细致、形象,专访则简明精炼,接近于新闻;又比新闻更舒展自如(指在篇幅结构语言上),更富有表情达意的色彩和感染力。人物专访,必须要打动被采访者的心,让他想说。读者要喜欢看,文字要浅显。大人物也是普通人,比一般人努力的普通人,就是老百姓身边的人。  相似文献   

9.
从说话人的话语意图和听话人的话语回应两个角度定量分析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话语。从而进一步揭示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情感及情节发展。  相似文献   

10.
女性作家张爱玲的小说关注的是小人物的平凡生活,在平凡的生活琐事中展现人物悲凉的内心世界。《封锁》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它以20世纪40年代上海封锁时期发生在电车上两个都市知识男女之间的一个短暂的爱情故事,揭示了小人物在生活和情感的"封锁"中挣扎的悲剧命运,让人深深体会了一份炎凉之感和小人物的无奈与悲怆。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及其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交际花类型的女性形象、心理变态的女性形象和男性知识份子形象构成张爱玲小说的三类典型形象。在对这三类人物形象的描绘中,张爱玲对人性作了非常“现代”的感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衰落与西方文化的涌入给中国的人性世界带来的巨大冲击。  相似文献   

12.
特效电影就是凭借科技,营造虚假,体现真;坚定信念,分辨是非,追求善;透过艺术,追求人性,展示美。好莱坞大片《阿凡达》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认可,让人耳目一新,并获数亿美元票房。缘由大致包括导演水平一流、故事背景时空交错、人物形象处在地球人与外星人之间、家园和平为主题具有普世价值。最值一提的是运用了3D特效技术加强了声效画面与故事情节的融合,在渲染特殊气氛、表现壮阔场景、展示动作表情、刻画人物内心等方面尽显特效之功。  相似文献   

13.
本篇论文以张爱玲的巅峰之作《金锁记》为切入点,以张爱玲过早的经历人生的大喜大悲以及对人生抱有热情而荒谬的幻想为背景,分析了作品中最典型的女性形象——曹七巧的悲剧人生,从当时的封建社会环境以及作者自身的成长经历与婚姻生活来分析张爱玲作品中女性形象悲剧意识的成因。  相似文献   

14.
狄更斯,通常被人们誉为"现实主义"小说家的代表,他的小说描写贫苦人民的悲惨生活,揭示腐败社会的肮脏不堪。然而,狄更斯的作品中却隐藏着一份浪漫主义情怀。以《雾都孤儿》为例,从人物塑造、故事情节以及写作手法上分析狄更斯的浪漫现实主义文风。  相似文献   

15.
王婷 《时代经贸》2013,(18):220-220
众所周知,《论语》是古代少儿启蒙读物,语录体文集。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公冶长》篇主要以评论人物为主。包括孔门弟子如公冶长等12人和同时代的政治人物如孔文子等7人,遍及卫国、郑国、齐国、鲁国、楚国;其他历史人物,如左丘明等4人。论及人物的修养水平、处世风格、政治才能、学习能力、性格特征等方面。此外本篇还介绍了孔子学问的内容,以及孔子在陈国游历的经历,孔子和弟子们的政治思想,指出人应勇于作自我批评,强调要好学。  相似文献   

16.
刘慧霞 《经济研究导刊》2009,(27):236-236,244
血缘亲情一直是受人歌颂的对象,父慈母爱、手足情深更是文学作品中经久不衰的主题。然而,张爱玲笔下的亲情粉碎了文学中长期所建构的美好亲情,写出了亲情背后的自私、虚伪与冷漠。张爱玲用一种冷眼旁观的态度,用她独特的视角在其所构建的荒凉小说世界中,表达出了自己对人性的基本理解。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论语》是古代少儿启蒙读物,语录体文集。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公冶长》篇主要以评论人物为主。包括孔门弟子如公冶长等12人和同时代的政治人物如孔文子等7人,遍及卫国、郑国、齐国、鲁国、楚国;其他历史人物,如左丘明等4人。论及人物的修养水平、处世风格、政治才能、学习能力、性格特征等方面。此外本篇还介绍了孔子学问的内容,以及孔子在陈国游历的经历,孔子和弟子们的政治思想,指出人应勇于作自我批评,强调要好学。  相似文献   

18.
如果说人是一个组织最重要的资源,那么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无疑就是一个组织中最重要的管理工作,而负责这项管理工作的人就应该是组织中举足轻重的人物。然而令人吃惊的是,中国大多数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往往感觉到自己只是处于组织边缘的人,最多是做执行、监督、或者一些常规性的制度制订修改、或者善后工作。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在《金锁记》中以她自己最犬儒的方式写出女性的权力和欲望,女性怎样采取一种极端方式和当时男权社会抗争.从而显示出女性的力量,也折射出张爱玲独特的女性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20.
旧上海的影子--谈王安忆《长恨歌》中的人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荣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的<长恨歌>通过主人公王琦瑶的一生描述上海这座城市四十年的历史变迁.王琦瑶是四十年代上海的特征和标志,是旧上海的影子,是王安忆对于旧上海眷恋情怀的依托.这与张爱玲笔下的人物有着本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