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2月9日,第一届上汽大通售后服务技能大赛总决赛暨“新旅程心享受”上汽大通房车体验活动发车仪式在上海隆重举行。本届售后服务技能大赛汇集了来自上汽大通服务团队的精英选手,  相似文献   

2.
高振华 《汽车观察》2014,(5):106-106
<正>吸收百年英伦造车精髓,依托世界500强上汽集团的雄厚实力,历经三年,上汽大通以行业瞩目的"大通速度",完成了从"行业破局者"向"革新推动者"的转变,成功跃居国内轻客市场第一阵营。作为轻型商用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品牌之一,此次北京车展,上汽大通以革新之姿,展现出了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齐头并进、"两翼并举"的实力。上汽集团旗下上汽大通继品牌三周年换标后,首次以全新家族阵容亮相北京。此次车展,上汽大通全球首发了国内首款增程式电动宽体轻客——V80 Hybrid,正式  相似文献   

3.
广州车展现场,上海汽车商用车有限公司销售中心销售部副总监杨洪海,与上海汽车商用车有限公司G10整车平台开发总监王瑞接受了核心媒体的专访。问:国内宽体轻客行业市场已经发展了20多年,上汽大通才刚刚进入这个市场不到两年时间,发展势头却非常迅猛。上汽大通在全国市场目前处于什么位置?整体市场表现如何?另外,上汽大通产品的销售结构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4.
张静 《汽车观察》2016,(7):62-65
疑问是因为昔日英国皇家御用车MAXUS来到中国后发生了怎样的故事,LDV在暌违英国市场七年后又是如何重回故土的;感叹是因为大通速度改写了国内欧系宽体轻客与中高端MPV两大市场格局;省略是因为对业内第一款由用户参与开发和设计的C2B产品——上汽大通首款SUV D90前景值得期待。"当你进入别人家市场时,别人是不可能拿红地毯来欢迎你的。"面对《汽车观察》独家专访,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公共关系部总监杨洪海仍对去年8月发生的事愤愤不平。  相似文献   

5.
在2011年上海国际车展上,江淮、上汽和东风股份等企业不约而同地带来高端轻客产品。高端轻客市场的容量并不大,但单车利润之高尽人皆知。正因为如此,高端轻客市场上的传统势力——江铃全顺和南京依维柯虽然年销量比不上海狮系轻客,但日子过得相当不错。这也导致各大汽车集团蜂拥而入,例如上汽大通MAXUS、江淮星锐和规划中的长安轻型商用车等。一直以来,在轻客市场上和以欧系轻客为代表的高端产品竞争的都是小企业,随着大集团的介入,高端轻客市场会否发生变化?在后续的市场竞争中,  相似文献   

6.
苏宅。屋内炭火正旺。梅长苏望一眼在台阶上坐着的飞流,收回视线,从木盒里拿出几块木牌扔到火盆里。经他的整理,盒子里现在只剩下全顺等牌子。梅长苏用手摸索着牌子,脸上是他惯有的表情,波澜不惊,但嘴角有一丝浅笑。2015年过得着实不易,但结果也都在意料之中,几分耕耘几分收获,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国内商用车市场销量大幅下滑,宽体轻客也未能幸免。上汽大通整体销量却逆市增长68%,宽体轻客V80销量同比增长24%,市场份额15.6%。上汽大通第三的位置现在已是稳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欧系轻客市场格外热闹。2010年底前,欧系轻客市场一直由南京依维柯和江铃全顺把持。2010年年底,江准星锐上市;去年,上汽MAXUS大通V80上市;今年,东风御风上市。此外据报道,苏州金龙的海格欧系轻客已上产品公告,有望在今年底、明年初上市。如果再加上一汽通用欧宝和更进一步国产化的福建戴姆勒-奔驰凌特,欧系轻客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市场吸引力巨大如此多的新军盯准这一市场,无疑是被其发展前景所吸引。由于"汽车下乡"、"以旧换新"等利好政策退出,低端轻客市场受到较大冲击。  相似文献   

8.
张静 《汽车观察》2013,(2):108-109
截至2012年上半年,东风御风、南京依维柯、福特江铃全顺、上汽大通V80、江淮星锐,确立了中国欧系轻客阵营五大势力鏖战的局面。在这种残酷的竞争下,优胜劣汰不可避免,轻客市场格局也正悄然发生着改变。2012年12月26日,又一股欧系轻客新势力来袭,由黄海打造的欧系商用车瑞途Raytour在大连上市,此举意味着黄海汽车正式进军高端轻客市场。  相似文献   

9.
"除了我们金杯大海狮以外,福特全顺、上汽大通以及新兴的江淮星锐等国内主流的和最新的轻客品牌都来参加这次2012(首届)优运王大赛,大家能够同台竞技、相互切磋是非常好的事情。"大赛评委、华晨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助理兼品牌规划部部长穆天宇评价说。优运首先要可靠耐用穆天宇认为,随着电商的发展壮大及国家鼓励微小企业  相似文献   

10.
7月5日,上汽大通在无锡生产基地顺利举行智利260辆整车批量发运仪式,其中包括首次出口海外市场的80辆上汽大通守护星专用校车。这是继今年4月份上汽大通成功奏响南美洲市场序曲后,第二次向智利出口输送车辆。上汽大通守护星校车在国内市场一路飘红的利好趋势下,借力上汽大通早已成功布局的海外市场营销版图,成功走向国际市场。此次守护星校车成功发运,将进一步夯实上汽大通在该地区的市场影响力,进而辐射包括哥伦比亚、秘鲁在内的上汽大通南美市场,  相似文献   

11.
在3年前上汽大通刚发布的时候,市场上有观望,甚至也有质疑。与其他品牌从零开始不同,上汽大通以国际化的品牌和技术的高起点进入中国,是否服水土?上汽能运作好这样一个品牌吗?中国市场的消费者买单吗?国际市场的消费者买单吗?经过3年的运作,市场给出了很明确的答案,也使大通交出了一份令市场瞩目的成绩单。对于中国市场的消费者,大通的进入是将国际同步的产品带了进来。大通更是为中国商用车品牌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商用汽车新闻》2014,(16):14-14
继品牌三周年换标后,上汽集团旗下上汽大通首次以全新家族阵容亮相北京。本届车展,上汽大通全球首发了国内首款增程式电动宽体轻客——v80Hybrid,正式发布了又一款重量级产品——全领域MPVG10旗舰车型,并正式公布了G10的2.4与2.0T全系车型价格。  相似文献   

13.
《商用汽车新闻》2014,(48):11-11
12月8日,上汽大通售后配件中心揭牌仪式暨售后配件全球启运仪式在无锡举行。仪式上,首批订单从全新的配件中心发往广州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市场,标志着上汽大通首个全球售后配件中心正式落成启用,也意味着今后上汽大通的全球售后配送渠道将变"通途",售后服务保障和应急响应能力将得到快速提升,消费者遇到的售后问题将获得更全面、高效、及时的解决。据了解,上汽商用车售后配件中心一期工程项目当前已建成总面积1万平米、面向全球市场的综合性配件储运分配中心,具备对全球订单进行电子化、信息化和即时化处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上汽大通携全领域MPV G10路演问世,同时,涵盖2014款商杰、2014款傲运通、2014款守护星专用校车和大通房车在内的2014款V80的家族全阵容产品也一同登陆广州。此次全球首发一款具有行业标杆意义的MPV力作——全领域MPV G10的路演亮相,标志着上汽大通"两翼发展,双线并进"的产品战略逐步形成。目前,国内MPV市场的  相似文献   

15.
9月28日,大金龙轻客事业部厂内布置一新,早上9时28分,大金龙首辆轻型客车正式下线。在"十一"黄金周前,大金龙悄无声息地掀开了"金龙轻客"的红盖头。在国内轻客市场继续保持上升势头的情况下,大金龙轻客下线肯定不只是为了完善自己的产品谱系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16.
"大通速度"不时见诸于报端。她的确发展很快,仅用3年时间就完成了别人也许用10年才能走完的路。现在,这个企业已进入行业三甲。但她不满足于此,平静地抛出了"争第一"的行业目标。大多数人都会问,底气何来?源于实打实的业绩首先让我们来看她的关键数据。销量——1-7月,上汽大通累计销售9295辆,同比增长61.2%;其中,V80同比增长85.5%,而宽体轻客市场的行业增速为5.8%。  相似文献   

17.
当前有三股力量正在推动商用车行业的变局,分别是扩大内需、城市化和电子商务。在这三股力量的推动下,欧系宽体轻客市场呈现蓝海状态。尽管人市较早的南京依维柯和江铃全顺占尽先机,但是相对封闭的竞争环境导致技术创新缓慢,先发品牌没有形成技术壁垒,为后发品牌的进入提供了机会。自去年以来,上汽大通等品牌陆续上市,欧系宽体  相似文献   

18.
当轻客行业与用户的注意力还放在评估全新排放标准可能带来的冲击之时,上汽大通已再次领先行业一步,针对消费者需求变化和市场趋势更新作出了最迅速的反应。7月17日,上汽大通全新推出2014款V80全系车型,对旗下尊杰、商杰、傲运通等车型以领先技术升级,不仅得以坚守其在超大空间、高效动力、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9.
本届上海车展,欧系轻客品牌的竞争格外引人注目。除了传统合资品牌争相赴会外,自主品牌也不甘落后,纷纷加入战局。作为欧系轻客市场本土自主品牌之一,东风御风携旅居车、VIP接待车、警用指挥车等车型亮相,以更加自信的态度展现了其抢占欧系轻客市场的决心。自主品牌冲击原有市场结构在国内当前的中高端轻客市场中,欧系轻客占据主导地位。在这一细分市场,合资品牌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随着本土自主品牌的逐渐崛起,必然将会对原有的轻客市场格局产生冲击。  相似文献   

20.
在如今国内商用车市场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上汽MAXUS大通走出了一条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特性的新路子。上汽MAXUS大通放眼全局,通过收购拥有百年历史的LDV进行技术革新推进,进行细分市场产品定制,战略布局的严密性可见一斑。上汽MAXUS大通傲运通超值物流车的上市,满足了物流用户对车辆精益求精的要求,其深入物流行业贴靠用户需求而研发出的产品,为物流行业带来了用车标准的提升,这不仅是对商用车行业发展的推动,更为物流企业用户带来了信心和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