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京津冀经济圈是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三引擎。县域经济作为京津冀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经济圈建设的参与者,又是承接辐射、促进发展的受益者。因此,在新的形势下,京津冀地区县域经济如何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京津冀经济圈建设,已成为当前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周峙 《辽宁经济》2006,(11):51-52
当前,依托于中心城市的区域经济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引擎和重要支撑力量。继以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和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冀地区之后,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中部城市群即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第四增长极,深入地研究论证该地区的总部银行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中央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背景下,进行总部银行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就更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美国《华盛顿观察》周刊第23期】“中国是亚洲经济发展中能量巨大的引擎。它正在和整个亚洲经济一同成长。”亚洲开发银行行长黑田东彦(Haruhiko Kuroda)这样形容中国在亚洲的经济地位。曾经有过一个时期,人们喜欢用“美国打个喷嚏,亚洲就会感冒”来形容亚洲对西方经济局势的依赖。  相似文献   

4.
京津冀“三角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在河北省廊坊市主持召开“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似乎一直是风声大雨点小的“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大计已摆上了桌面。在会议上,一位专家做过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把中国比喻成一个巨人,他的头是京津冀地区,他的两条腿分别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京津冀”在中国经济所占的地位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5.
京津冀地区位于环渤海经济区的中心,地理位置优越,与珠三角和长三角相比优势明显。但是,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历经30余年,区域一体化进程发展缓慢,与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相比处于相对落后的发展阶段。究其原因,行政区划及行政地位不平等导致的地方政府竞争,缺乏有效的区域合作机制是重要的制约因素。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历程20世纪80年代初,中央最早决定开展国土规划工作时,京津冀三地的区域规划就被提了出来.  相似文献   

6.
随着环渤海经济圈的崛起,很多专家学者认为京津冀有望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位于这一经济圈核心地带的廊坊,地位日益凸显。廊坊开发区作为这一核心中的核心,正成为廊坊市科技信息产业发展的主力军。[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张贵  孙晨晨  刘秉镰 《改革》2023,(5):90-104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后,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效,建设“什么样”的人口经济密集地区、“怎样”推进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得到系统回答。然而,对标2030年战略目标和国内发展较快地区,京津冀地区仍存在发展差距,在利益分配、跨域协作、内生动力培育、对外吸引力塑造等方面仍面临着一些困境。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向更高水平,应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着力推进“新机制”建设、“新空间”布局、“新要素”集聚、“新引擎”打造、“新品质”提升和“新治理”探索,加快构建京津冀三地政府间的利益共同体、市场主体间的经济共同体、社会民众的命运共同体,并最终形成更高阶的“区域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西部论丛》2006,(8):14-17
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支撑点被摆到了重要地位。特别是对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西部地区,要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不断缩小东西部差距,就必须从现在开始不遗余力地推进自主创新。令人欣喜的是,如今在西部的很多地区。自主创新已经成为了当地政、经、学界的共识,一场自主创新热潮正往西部地区大规模兴起,自主创新也因此成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京津冀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增长极的极化和扩散理论,分析了京津冀经济圈区域合作的现状,发现京津冀地区的核心城市北京和天津在极化成为颇具规模的核心城市时,并没有极大地带动起外围腹地的发展并逐步缩小与腹地地区的差距。其主要原因是经济梯度、行政区划、产业链条等多方面存在的问题阻碍了京津冀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就此本文提出了一些更好地实现京津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建议,对京津冀经济良性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吴玫 《天津经济》2010,(11):14-18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北方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科技发达、区位优越、资源丰富、交通便捷,是环渤海经济圈的引擎。京津冀经济一体化,构建区域共同市场,实现资源要素的无障碍流动与深层次整合是京津冀区域发展的战略举措。建立京津冀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整合京津冀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是这一战略举措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经济的深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已日益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区域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及其价值链。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背景,以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为切入点,以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定位为落脚点,对其目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现状进行了深入剖析与实证检验,并据此提出了如何进一步提升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经济效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地位和科技地位都呈现下降趋势.专家研究认为,区域壁垒已成为京津冀地区经济和科技发展的突出矛盾.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产业》2006,(7):20-20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13前指出,我国在创新方面的表现与我国在国际上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不相称,创新正成为制约我国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总部设在瑞士13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年初发布的((2005—2006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在被调查的117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的竞争力排在第49位,呈现下降的趋势。而2002年该机构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排名,中国列第33位。  相似文献   

14.
环渤海经济圈自1985年首次提出后,通过专家从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论证和研究,经过政府有关部门的推动,在地区沟通和经济联系上取得相当的进展。进入21世纪,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中环渤海地区如何应对,很大程度取决于天津在国际市场竞争和在国内区域经济迅速发展的环境下怎样发挥其区位优势,重塑在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地位。一、天津市在环渤海地区的历史地位和区位优势环渤海地区是我国北方最具有活力的经济区域,它位于我国北部沿海地区,从全球范围来看,处在东北亚经济区的中心地带,是我…  相似文献   

15.
中央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到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极大推动了三地产业转移与产业协作进程。从发展现状和势头看,京津冀产业合作已经成为引领京津冀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面向“十三五”,三地产业合作瓶颈何在,深入合作中天津市侧重点在哪里,天津还应该采取哪些有力举措?为此,在调研基础上,提出我们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和以北京、天津为中心京津冀经济圈。这三大经济圈的地区生产总值约占全国总量的40%,利用外资约占80%,出口贸易额约占70%。近年来,继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经济迅猛崛起之后,京津冀区域内信息、物流、技术、人才等经济要素日益密切地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京津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程不断提速,京津冀区域经济的联合发展愈来愈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京津冀地区为研究对象,首先对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再在目前京津冀地区发展情况与长三角、珠三角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指出京津冀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国力大幅度提高。经济规模已超过德国跃居世界第三,并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和第三大贸易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令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霸主地位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些都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随着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经济的崛起,京津冀经济地位相对下降。本文在分析了京津冀地区的国内贸易发展较为均衡,对外贸易发展很不平衡,相对珠三角、长三角规模较小,增长速度慢的现状后,认为京津冀地区国内国际贸易市场发展潜力大,积极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是提升京津冀经济地位,缩小经济差距的一个重要途径,并提出了开拓国内国际市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当前,依托于中心城市的区域经济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引擎和重要支撑力量。继以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和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冀地区之后,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中部城市群即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第四增长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