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声音+数字     
《中国海关》2013,(1):3
中国原来只是一个世界工厂,未来将同时成为一个世界市场,这会促进整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毛振华在中欧论坛汉堡峰会说,中国经济经过了超高速增长阶段之后将进入"次高速"增长阶段,年均增长率将保持在7%左右,10年之内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人民币切不可再升值。——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博士后李长安说。近来,人民币汇率出现持续走高态势,引发普遍关注。李长安认为,人民币升值过快,势必对刚有点恢复的出口造成沉重打击。  相似文献   

2.
联合国在最新发布的年度经济报告中指出,中国仍然是东亚以及全球经济的增长动力,但中国在刺激经济以鼓励国内消费方面面临巨大挑战,维持增长需要新策略支持。  相似文献   

3.
当前全球经济金融失衡主要表现为美国经常账户赤字庞大、债务增长迅速,以及全球虚拟经济严重背离实体经济、财富分配严重倾向美国等。本文认为,美联储连续宽松的货币政策是造成这一系列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同时认为,美国贸易逆差的调整是必不可免的,美元必然贬值。中国面对全球经济金融的失衡带来的风险,要主动进行内部和外部的调整,即改变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策略,扩大内需,分散外汇储备,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同时要稳妥谨慎开放资本账户,保证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翟士军 《商业时代》2012,(31):57-58
本文认为,人民币要想成为全球储备货币,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增长与中国经济的巨大规模是支持人民币结算走向国际化的核心。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维持世界经济格局的稳定,都需要人民币成为新兴的国际货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需要从根本上摆脱美元对人民币的消极影响,消除不必要的外汇管制,制定稳妥的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5.
次贷危机下的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强势经济会造就强势货币,中国经济20多年的超高速增长,使中国的国际收支规模和对外支付能力有了空前的提高,出口和外汇储备均为世界前列。货币权力的大小与其所在国或地区GDP在全球的地位高度正相关,作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人民币的"低调"无法隐藏人民币正在成为新兴国际货币的事实。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当前人民币周边流通的现状、衡量了人民币和当今世界两大货币—美元、欧元的国际化程度,指出人民币虽然在周边国家和地区流通,但在国际化的道路上依然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接着本文结合实际分析指出,"区域化"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步;最后本文在"人民币区域化"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新财富》2003,(7):30-30
近来,许多经济学家和政府决策者呼吁中国应对人民币重新估值,其中日本财长盐川正十朗的呼声最大,“中国将人民币维持在弱势水平上以增强出口竞争力,使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加大,并引起全球通缩,日本旨在有秩序,有效地刺激世界经济增长并扭转全球通缩的政策,都必须包括人民币汇率调整这一环节。”  相似文献   

7.
浅析人民币国际化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势经济造就强势货币,中国经济50多年的超高速增长,使中国的国际收支规模和对外支付能力有了空前的提高,出口和外汇储备均为世界前列.货币权力的大小与其所在国或地区GDP在全球的地位高度正相关,作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人民币的"低调"无法隐藏人民币正在成为新兴国际货币的事实.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性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最后在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及走向国际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人民币不断创出新高,与此同时,中国股市也不断刷新历史记录。许多国家的历史告诉我们,在本币升值过程中往往伴随股市的一路攀升。中国也不会例外。人民币升值的过程将会改写国民财富分配的格局,我们要抓住股市的黄金时期,分享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面对全球石油价格的不断攀升,世界经济仍然维持了较为强劲的增长。2004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创下过去30年来的最高纪录,达到5.1%;2005年增长率将会有所下降,预计仍能达到4.3%。这表明,一方面此轮油价上涨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另一方面周期性因素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即经济仍然处在上升周期之中。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10.
邹莘 《商场现代化》2007,(11S):379-380
人民币不断创出新高,与此同时,中国股市也不断刷新历史记录。许多国家的历史告诉我们,在本币升值过程中往往伴随股市的一路攀升。中国也不会例外。人民币升值的过程将会改写国民财富分配的格局,我们要抓住股市的黄金时期,分享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2008年以来,美国经济放缓,欧洲债务危机严重,全球经济明显衰退。在后危机时代,美国、欧盟、中国、日本等主要经济体应进一步调节其货币政策及经济政策。当前,世界经济需要中国在连续二十多年的快速增长之后作出更大贡献,如进一步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进一步减少对进口的控制,增加对其他国家商品的进口。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特点。要在人民币和美元汇率之间保持稳定性,需要制定更加扩张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提高消费水平,有效拉动内需。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及其走势对我国在未来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人民币汇率的主要决定因素为国内外的物价和利率水平差异、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国际收支状况及央行货币政策等。在短期内,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美国经济逐渐复苏、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央行引导挤出套利资金以及国际收支的变动等原因的影响,我国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仍是双向波动,2014年内可能不会再出现人民币单边升值。预计未来跨境资金流动和人民币汇率仍保持双向波动的局面,且后者的波动幅度将加大。  相似文献   

13.
孔繁荣 《商业研究》2008,(2):99-101
在现阶段我国市场机制还不完善条件下,人民币汇率变化主要取决于经济增长这一政策目标,但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人民币汇率政策也应做相应调整,人民币适度升值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12年,美国经济的增速将放缓,欧元区经济进入相对稳定期,日本经济会在一定程度内反弹,新兴经济体的增长速度也将趋缓,世界经济的整体增速将下滑,但不会衰退。在这种大环境下,2012年前4个月我国经济增长稳中趋缓,第二季度将延续减速态势。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稳增长尤显重要;物价较快上涨势头虽得到控制,但食品价格周期性大幅波动的深层次矛盾并未有效解决;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小微企业仍然困难,贷款难已转为生产经营规模的缩小。而且,刺激性政策逐步退出以及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将使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地方财政风险和土地市场交易趋冷对地方投融资能力形成制约;节能减排等对经济增长的质量提出新要求,将制约粗放型增长;资源、劳动力成本上升抬高了经济增长的成本;出口放缓对工业生产形成一定压力,进而导致经济增速放缓。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规划陆续出台给经济增长增添新的动力;中西部不断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逐步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消费水平将保持稳步增长。综合来看,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将呈"前低后高"的态势。  相似文献   

15.
基于当前中国消费者具有不确定性预期和因缺乏成熟金融市场而存在着借贷约束等两大基本特征事实,本文通过构造一个缓冲存货模型,论证指出当本国的经济增长率小于一个特定的临界值时,居民储蓄率将与本国经济增长率呈正比例变动,而本国的外汇储备也会不断积累。这不仅解释了中国的"高储蓄之谜",也解释了其不断积累的外汇储备,从而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内外部失衡提供了一个微观解释基础。据本文推测,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中国经济继续保持7%的增长率,则外汇储备将有可能在2015年突破5万亿美元。据此,本文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当前,发达国家和经济体正处在缓慢的复苏之中,发展中国家基本上实现了经济复苏,有的甚至根本没有衰退,只是放缓。世界经济缓慢复苏、低利率、美元泛滥,在2012年还会延续下去。2012年我国经济增长目标为7.5%,但实际增长预计会在8.5%左右,通货膨胀会略微下降。要下大力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特别是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小企业、小微企业要以诚信为本,加强创新,加强管理,努力做强。  相似文献   

17.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progress i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RMB by introducing a number of concrete measures to boost the RMB’s status on the world stage since 2009. The ongoing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is being promote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eepening economic and financial integration in East Asia. In this article, we attempt to analyse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ast Asian regional integration. We hypothesize that East Asian regional integration lays a broad foundation for China to push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forward. An internationalized RMB, we argue, will play more important roles in the process of East Asian regionalization. Thus, RMB regionalization could be an important and necessary step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The Chinese authorities should not only push the RMB toward internationalization under China’s framework of domestic financial system reform, but they should also integrate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into the process of East Asian economic and financial integration. Therefore, a win–win strategy of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for both China and East Asian countries is needed.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逆全球化"思潮和贸易保护主义持续抬头,中美贸易摩擦趋于常态化,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如何应对新挑战成为重大课题,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浓厚研究兴趣。对该领域的研究前沿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表明,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赶超与攀升无疑是此轮中美贸易摩擦的"催化剂",虽然中美贸易摩擦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制造业的赶超态势,但其负面影响也在逐步显现。中国依托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实现制造业高速增长的基础条件已经发生重大变化,重塑制造业竞争优势、转变制造业贸易方式、推动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利用对外直接投资主动整合资源和加速制造业服务化,是中国制造业应对贸易摩擦和提高分工地位的有效途径。未来研究应更多关注中美贸易摩擦的"典型事件",并基于客观数据分析其影响;从宏观视角向微观视角拓展,系统跟进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制造业的现实影响;适应环境变化,关注中国制造业深度嵌入全球创新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浅议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衰退,美国政府采用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一方面导致我国出现严重的输入性通胀,另一方面迫使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剧。更为严重的是我国的货币政策陷入到两难的境地。为了应对美国这一政策,我国需要全面运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收入政策、产业政策等政策组合,避免成为美国货币政策的牺牲品。同时以此为契机,加快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并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20.
With huge debt levels, high unemployment and low growth, it appears that the European economy will continue to stagnate for the foreseeable future. China, on the other hand, has emerged as the largest trading nation in the world and become the second largest economy in the world. China’s economic rise presents a rare opportunity for Europe. However, to fully take advantage of these opportunities, both economies will need to overcome some economic frictions and trade protectionism tendenc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