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旅游产业融合指旅游业和其他产业之间在共生发展中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最终创立一种新型的业态和一种新的共生产品,并且这种新业态和新型的产品得到市场的认可,从而能够迅速成长为一种新的行业。旅游产业协整,指旅游业和其他产业在共生发展中通过互补作用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但在发展中不同产业仍保持着清晰的产业边界,双方之间没有形成一种规模化的新业态。  相似文献   

2.
旅游产业融合与旅游产业协整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产业融合指旅游业和其他产业之间在共生发展中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最终创立一种新型的业态和一种新的共生产品,并且这种新业态和新型的产品得到市场的认可,从而能够迅速成长为一种新的行业。旅游产业协整,指旅游业和其他产业在共生发展中通过互补作用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但在发展中不同产业仍保持着清晰的产业边界,双方之间没有形成一种规模化的新业态。  相似文献   

3.
论坛撷英     
论坛撷英实现我国旅游业的产业化经营《中国技术经济科学》1997年第6期刊载白永秀题为《中国旅游业:成就、问题及对策》的文章,作者认为,根据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现状,特别是针对目前存在的国民旅游业产业化经营意识淡簿、旅游企业经营规模狭小和粗放经营、部分企业...  相似文献   

4.
中国观光农业旅游的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84,自引:2,他引:84  
中国观光农业旅游的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舒伯阳一、我国观光农业旅游兴起的时代背景现代旅游者追求“生态”与“个性”的需求多样化,促使现代旅游业的经营触角不断向未知领域延伸。伴随着近年来全球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趋势,传统农业正成为倍受旅游业关注的一个新兴领域...  相似文献   

5.
旅游产业融合与旅游新业态本质上是一种创新,在某种程度上说,产业融合的过程产生了大量的旅游新业态,旅游新业态的大量出现是产业融合的表现特征.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为旅游产业的创新与变革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旅游业是信息密集型和信息依托型产业,与信息技术有着天然的耦合性,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兴盛,是传统旅游业变革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6.
正发展乡村旅游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精准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发展乡村旅游起步较晚,需要根据地方实际,进一步规范乡村旅游的发展。旅游业作为无烟工业,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具备有效带动其他产业发展,促进就业的优良特性。乡村旅游业作为旅游的一种新兴业态,中央政府将其作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旅游的空间和旅游的产业是多数研究者所关注的问题,中国旅游发展进入新时期后,旅游的空间出现了极化现象,旅游的产业出现了融合现象,这两个现象支撑着中国旅游的转型演变。一般意义上的产业融合,主要是指不同产业相互交叉、渗透与组合,形成不同于常规产业的一种新型业态。  相似文献   

8.
张文建 《旅游学刊》2007,22(12):10-10
为贯彻国务院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促进旅游业在新时期新阶段又好又快发展,最近国家旅游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其中指出,旅游业发展要妥善处理好提升产业素质与扩大产业规模的关系,要推动旅游新业态新领域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鹏  李柏文  田里 《旅游学刊》2012,27(4):64-70
旅游业态概念是中国旅游界将零售亚态概念运用到旅游发展实际和科学研究之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文章在剖析零售业态三种概念的基础上,分析其空间、服务、层级属性,系统阐述旅游业态适合、耦合、集合三重概念,分析其递进和统一关系,构建双层嵌套多元旅游业态概念模型.双层指旅游业态分为经营形态内层和旅游产品表层两个层次,嵌套指旅游业态经营形态内层与旅游产品外层存在耦合和相互作用关系;多元包括提供产品相同、经营形态一致的多个企业构成一种旅游小业态和多种相互关联的旅游小业态构成一种旅游大业态两个方面.利用该概念模型,有利于探索旅游业态创新途径、理解产业层级和加强企业运营管理.  相似文献   

10.
旅游产业与信息技术进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浩 《旅游学刊》2012,27(7):8-9
2011年9月,国家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邵琪伟在接受《中国旅游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要推动旅游行业转变发展方式,一是要加快推动旅游业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以实现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目标;二是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提升旅游业,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相似文献   

11.
篇名作译者国家旅游局新闻简报国家旅游局提高认识发展旅游刘毅振奋精神统一认识争 取旅游业的尽快恢复和 发展‘薄熙成旅游科学理论与实践研讨 会发言摘要本刊编辑部新的起点新的步伐一一 国家旅游)苛业务司司一氏 访问记本刊记者产业关联:有待释放的潜 在功能一一中国旅游产 业的现实思考李赓关于中国旅游业的几点思 考张广瑞旅游业清理“应收结算款” 问题不容忽视杨麟丽强化资金管理提高饭店 经济效益林世辉浅析旅行团队骚动及对策阎纲卷期 篇名一作译者 开拓的若干问题思考张慎行陕西省旅游业发展的祝 遇、目标、对策黄启勋颜世芳西安…  相似文献   

12.
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文明旅游路径依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全域旅游:旅游实现方式呈现新特点 进入“十三五”,我国旅游业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全力对接大众旅游时代.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进行全方位、系统化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强调实现地域整体、要素组合、社会全员共建旅游业,实现景点内外一体化、整体环境生态化、整体氛围文明化、整体产业协调化.  相似文献   

13.
中国邮轮旅游产业: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孙晓东  冯学钢 《旅游学刊》2012,27(2):101-112
邮轮产业已经成为现代旅游业中发展最为迅猛的行业,近几年达到8%左右的增长速度,被视为“漂浮在黄金水道上的黄金产业”.然而,邮轮业并没有引起学术界的足够关注,研究成果还非常有限.近年来国际邮轮市场的倾斜,使得中国邮轮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方式和新领域.文章基于国内现有的文献资料,对中国邮轮旅游产业的研究问题和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首先介绍了世界邮轮业的概况和中国邮轮业的发展现状;其次从宏观审视和微观分析的角度讨论了中国学者对邮轮旅游业的研究成果;最后针对中国邮轮产业的问题,从产业集聚视角、利益相关者视角和消费者视角提出了未来值得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中国旅游业产业关联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利用<2002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定量测度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地位与作用,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结论如下:(1)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远大于受到国民经济发展后的拉动作用;(2)我国旅游业对交通运输、住宿业和餐饮业的直接拉动能力最大,但非基本旅游消费占旅游消费的比率比较低,我国旅游消费还有很大增长空间;(3)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乡村旅游"能就地转移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这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发挥重要作用;(4)我国旅游业发展八分靠国内旅游,二分靠国际旅游,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应该放在国内旅游上.  相似文献   

15.
旅游业信息     
旅游业信息我国旅游产业规模最新数据我国旅游业经过近16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第三产业中具有相当规模的重要产业。据国家旅游局最新统计数据,我国现已拥有旅游饭店2552座,客房38.6万间;旅行社3086家,其中从事国际旅游业务的一、二类社966家;旅游专用...  相似文献   

16.
夏威夷的旅游教育魏敬安北京国际饭店业培训中心发达的旅游教育是夏威夷发展旅游业的牢固基础。大批专业人才的培养、全社会对旅游业的理解与支持,都直接依靠良好的旅游教育。各旅游学科的理论研究,也是在发展旅游教育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并从宏观上指导着旅游业沿着科学...  相似文献   

17.
王洋 《西部旅游》2023,(1):69-71
辽宁省丹东市人民政府在《丹东市辽东绿色经济区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中明确指出,要做强生态旅游,协同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旅游业是丹东市的支柱性产业,丹东市应该抓住此次辽东绿色经济区协同发展的契机,在已有理论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以财税政策为突破口,进一步化解旅游产业发展的难题,实现丹东市协同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目标。笔者通过研究发现,丹东市在加快绿色经济区旅游产业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着重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完善丹东市全域旅游布局;二是多方面发展丹东特色旅游,打造属于自己的文旅品牌。针对以上两个问题,文章提出加大对重点项目的财政资金投入、设置多种融资渠道、加大政府采购力度、提供财政补贴、对扶持项目及企业进行减税降费等财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城市旅游研究的核心问题--一个理论评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薛莹 《旅游学刊》2004,19(2):50-54
在国内外城市旅游研究的已有基础上,评述两个基本问题。从城市地域对城市旅游的限定上来理解城市旅游的涵义;从产业一城市理论、城市基本,非基本经济活动理论来理解城市旅游与城市的关系;最后提出对城市旅游研究方法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文化+产业融合的视角,总结了美丽乡村文化传承和特色旅游多种业态融合发展的路径与方法,主要包括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理念与新业态发展"四项原则";公共壁画艺术与特色乡村旅游相链接"三大基础";打造特色乡村旅游艺术文化新业态"二个基地";美丽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融合发展的"一个目标"。在实践上指导浙江省美丽乡村文化传承与特色旅游多业态融合发展,逐步实现乡村旅游模式的升级。  相似文献   

20.
当前,旅游营销由单纯的产品营销发展到区域目的地整体营销已成趋势,这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必然。与大多数国家从国内旅游到国际旅游的常态发展轨迹不同,中国旅游业是先有国际入境旅游,其后国内游和出境游才蓬勃发展起来,旅游业的发展也逐步由接待事业型向经济产业型转变。与此相应,中国的旅游产品必然有一个从景区、宾馆等简单的旅游设施到旅游带、旅游区域的建设发展过程,这使旅游营销从20年前行业层次的景区、宾馆独闯天下,发展到今天由政府组织、各相关行业、相关部门分工合作的目的地整体营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