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在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大力弘扬志愿精神,有助于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志愿服务以其独有的志愿性、公益性、利他性等特征,决定了它是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为此,建立健全中国特色大学生志愿服务制度,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成为引导大学生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和国家的重要工作。志愿服务作为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载体和抓手,一直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重视,但也存在一定问题。本文以广东地区高校开展志愿服务的现状为实例,深入探讨志愿服务在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的问题和困境,并提出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的心理认同、资源整合、领导运行和激励引导机制,以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高校实践育人的重要途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商学院通过组织开展关爱社会孤寡老人、麻风病康复患者以及听障儿童等社会特殊群体志愿服务工作,实施分类精准服务,加强志愿服务机制建设,创新融合多彩内容与多样渠道,有效实现志愿服务的实践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4.
志愿服务作为一项崇高的国际性事业,具有丰富的内涵及外在实践价值,符合当今社会发展趋势,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能够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思想升华,是大学生人生观培育的有效载体和有力平台。通过构建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新媒体宣传、完善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等实施策略,强化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保证大学生人生观在志愿活动中得到有效培育与提升。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既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行为过程,又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人格塑造和技能培训的过程,也是实践性和教育性的有机统一。依托专业特色组织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将专业教育与志愿服务相融合,是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之一。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呼唤专业特色,通过强化专业特色志愿服务指导的价值分析,迫切需要构建大学生专业特色志愿服务长效保障机制,推动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全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志愿者服务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高校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为大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平台,都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同时,高校通过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管理与服务,有利于更进一步地了解学生,有利于进一步地提升学生工作管理水平和高度,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实践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我校注重强化课程实践、突出创新实践、加强创业实践、深化社团实践、倡导志愿服务、坚持社会实践,发挥了实践育人的功能,收到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高校服务社会的一个平台,广大学生都自觉地参与其中。但由于种种原因,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了解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内涵和特征,并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实效性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相应可行的对策,进一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志愿服务的迅速发展,大学生志愿者群体的影响逐渐扩大。大学生源于提升自我能力、奉献社会的动机而提供的志愿服务,已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然而,由于我国志愿服务发展时间较短等原因,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志愿者、志愿者组织、学校、服务对象等层面的问题。本文将阐述现阶段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0.
红色文化的内涵特质与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是有机统一的,是高校文化育人优质的教育资源和重要的理论基石。将红色文化传承与大学生志愿服务相结合的创新模式,既提升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精神内涵,又实现了红色文化的良好传承。  相似文献   

11.
志愿服务教育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志愿者的综合素质,保证志愿服务活动的顺利有效开展,推动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高校志愿服务教育的驱动模式包括:市场驱动模式、政府驱动模式和志愿驱动模式。实现高校志愿服务教育有三条路径:一是志愿服务课程化,二是将志愿服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三是与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总结整理各国志愿服务教育的驱动模式和发展路径,对于深化我国志愿服务教育的理论研究,探索高校志愿服务教育实现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校体育社团作为校园课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丰富和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方面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各个高校之间可以建立体育社团联盟,加强体育社团的规范和管理,高校体育社团可以充当联系学生与学校、社会的中介,充分利用高校体育社团的文化教育优势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化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成果,也是高等教育对学生价值观重塑的重要表现。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概念和内容解析,重点探讨其在社区养老中的作用,并通过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建设推动其社会公共服务功能的深化。  相似文献   

14.
高校体育社团作为校园课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丰富和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方面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各个高校之间可以建立体育社团联盟,加强体育社团的规范和管理,高校体育社团可以充当联系学生与学校、社会的中介,充分利用高校体育社团的文化教育优势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化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辽宁省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制度建设和高校重视程度是影响志愿服务的主要因素,因此可以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探讨可行性策略,培养大学生的志愿服务精神,并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两者的育人功能,提升他们的参与意愿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一家社会工作机构开展实地调查,探究社会组织参与留守儿童服务供给实践。研究发现虽然该组织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开展线上和线下服务,提供学业辅导、亲职教育、监护关爱等全方位服务,充分整合资源并结合社会工作专业优势,有效地满足了留守儿童的发展需求,但还存在社会组织的配套支持欠缺、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最后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更好地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高校实践性思想教育的有效载体,但是,在实践中我们也看到很多大学生志愿服务开展过程中存在志愿实效性不强的问题,本文在分析现阶段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加快立法进度、完善与执行大学生志愿者注册管理办法、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完善大学生志愿者的激励机制等角度探讨如何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高校实践性思想教育的有效载体,但是,在实践中我们也看到很多大学生志愿服务开展过程中存在志愿实效性不强的问题,本文在分析现阶段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加快立法进度、完善与执行大学生志愿者注册管理办法、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完善大学生志愿者的激励机制等角度探讨如何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志愿者是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重要力量.为了给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探讨大学生志愿者、高校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服务对象之间的法律关系,借助法经济学理论,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行为责任的承担方式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由于大学生时间精力有限,且对志愿服务体系认知不充分,志愿者自身素养有待提高,这些都影响了志愿服务的效果。安徽三联学院通过构建规范化组织,加强志愿者培训,培育志愿服务基地,树立大学生志愿服务品牌,完善志愿服务激励措施,构建了学校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