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骏 《商场现代化》2007,(36):268-269
对商业秘密进行刑事保护必须贯彻谦抑原则。应取消以不正当手段获取商业秘密的行为入罪的规定,将违约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予以非犯罪化,取消处罚过失间接侵犯商业秘密的规定,在司法实务中应将"造成重大损失"作为犯罪成立条件而非犯罪既遂标准。  相似文献   

2.
黄铭宇 《消费导刊》2009,(9):137-137
商业秘密罪是我国刑法知识产权犯罪中的一个罪名,在认定犯罪中,"重大损失"作为商业秘密犯罪的成罪标准存在争议,并且在重大损失的计算上也存在立法不足的特点。本文从"重大损失"的性质,认定参照因素以及具体计算方法几个方面试图解决关于侵犯商业秘密罪损害结果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关于侵犯商业秘密犯罪的认定与立法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是根据法律所规定的认定侵犯商业秘密犯罪主体的多重法律认定的。我国刑法规定的商业秘密罪的构成要件缺乏科学性,以客观损失“量”为基点确认罪否的立法模式,在商业秘密犯罪中是完全不适宜的。这种立法模式在违法与犯罪的划分上不科学,导致在实践操作中商业秘密犯罪的认定极为困难。应借鉴商业秘密法律制度较发达国家的经验,通过制定商业秘密专门法规,以附属刑法形式明确罪与非罪的界限则更具有现实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商业的日渐繁荣,商业秘密早已不是什么神秘的话题,对于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定性,学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将系统的阐述商业秘密的真实含义,鉴于商业秘密的特殊性,对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仅仅依靠传统的手段是欠缺的,因而在刑法上将其成罪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徐玲 《中国市场》2014,(43):188-190
音乐是用有组织的音响或其间穿插的寂静,主要通过非预约性的方式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音乐传播是指有关音乐信息的传递或音乐系统的运行。音乐作品是著作权制度下的重要客体之一。音乐著作权是知识产权的一种。音乐在传播过程中,不仅要受到著作权法、民法、行政法的保护,还要受到刑法的保护。这种保护最强有力,也是最后一道法治防线。当音乐作品的元素介入到注册商标、专利、商业秘密领域时,如符合相关犯罪的构成要件,行为人有可能触犯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假冒专利罪、侵犯商业秘密罪等。音乐传播过程中主要涉及的犯罪是侵犯著作权罪和销售侵权复制品罪,此二罪具备法定的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6.
关于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罪过形式争议颇多,争议最大的就是关于间接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主观方面是否包含过失,核心是对刑法第219条第2款规定的“应知”的含义的理解,笔者拟从实然和应然两个角度对该问题进行考察,认为现行刑法“侵犯商业秘密罪”中的“应知”是过失之意,但并不合理,从刑法条文逻辑、刑法谦抑性等方面来阐述本罪应当排斥过失罪过的原因,进一步说明侵犯商业秘密罪的主观方面的合理形态应当是故意.  相似文献   

7.
朱少山 《商场现代化》2006,(30):253-254
自1997年刑法修订后,学者对于构成侵犯商业秘密主观方面的认定问题素存争议。本文拟从刑法的谦抑性、效益性、体系完整性、国内外立法比较等方面进行探析,认为侵犯商业秘密的主观方面只能为故意,不宜把过失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当作犯罪来处理。  相似文献   

8.
郑重 《商》2012,(21):150-150
我国刑法理论认为,犯罪客体是"为我国刑法所保护的,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关于本罪的客体,从罪名修改前的"逃避动植物检疫罪"到现在的"妨害动植物防疫、检疫罪"一直都存在争议,笔者通过本文对本罪的客体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袁帅 《中国商办工业》2010,(12):280-281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为了更有力地规范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保护权利人的商业秘密,我国在1997年的新刑法中专门增设了侵犯商业秘密罪,希望通过以刑法惩罚的手段来打击相关的经济犯罪,同时能够对商业秘密的保护发挥有效的作用。因此只有正确地理解我国刑法对侵犯商业秘密罪的规定,才能更有效地保护商业秘密。然而该罪在适用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问题和争议,引起了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的广泛关注。立足于我国现行刑法的规定,对比国外的相关司法实践和立法规定,运用刑法学的基本原理对我国侵犯商业秘密罪的一些疑难问题进行探讨,并针对该罪的立法完善提出一些良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袁帅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2):280-281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为了更有力地规范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保护权利人的商业秘密,我国在1997年的新刑法中专门增设了侵犯商业秘密罪,希望通过以刑法惩罚的手段来打击相关的经济犯罪,同时能够对商业秘密的保护发挥有效的作用。因此只有正确地理解我国刑法对侵犯商业秘密罪的规定,才能更有效地保护商业秘密。然而该罪在适用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问题和争议,引起了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的广泛关注。立足于我国现行刑法的规定,对比国外的相关司法实践和立法规定,运用刑法学的基本原理对我国侵犯商业秘密罪的一些疑难问题进行探讨,并针对该罪的立法完善提出一些良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张成立 《商业研究》2004,(2):166-168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商业秘密作为知识产权的第四空间 ,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依法保护商业秘密 ,对严重侵权者予以刑事制裁 ,已成为社会的共识。深入研究侵犯商业秘密犯罪的罪名、犯罪构成、刑罚适用等理论问题 ,必将有利于提高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12.
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的客体是国家对生产、销售商品的质量监管秩序,客观方面是徇私舞弊,不履行法律规定的对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追究职责,情节严重的行为,主体是对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负有追究责任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主观方面是故意。认定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应注意其和放纵制售伪劣商品一般违法行为的区别,以及在和徇私枉法罪、受贿罪产生竞合情况下的认定和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入罪门槛是行为构成犯罪的最低标准,也是区分违法与犯罪的重要依据.其立法目的在于合理划定犯罪圈.为区分销售侵权复制品的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我国刑法将“违法所得数额巨大”作为销售侵权复制品罪的入罪门槛.但从刑法法理的角度看,我国刑法的这一设定存在明显缺陷,应当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4.
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是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因此许多国家都通过立法将商业秘密列入知识产权保护范围,将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列入不正当竞争行为予以禁止。我国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侵犯商业秘密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也时有发生。 那么什么是商业秘密,对侵犯商业秘密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又怎样认定呢?“商业秘密是指不为  相似文献   

15.
人事     
《品牌》2010,(3):8-8
<正>上海对力拓案一审判决胡士泰等4人获刑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近日对被告人胡士泰等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侵犯商业秘密案作出一审判决,分别以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侵犯商业秘密罪,  相似文献   

16.
周秋孟 《现代商业》2007,(29):274-274
本文从商业秘密的概念、特征以及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方面做出阐述,并浅谈一下我国目前有关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状况和对将来的立法做出构思。  相似文献   

17.
张瑞 《商》2011,(4):55-56
<正>所谓法条竞合,指一个犯罪行为同时触犯数个具有包容关系的具体犯罪条文,依法只适用处理其中一个法条定罪量刑的情形。构成非法经营罪的行为具有非法经营性质,而非法经营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十分宽泛的概念,刑法分则中许多犯罪种类都具有非法经营之特性,正如有专家而言,非法经营罪犹如一个"口袋罪",司法实践中非法经营罪与其他罪的竞合就鲜明体现了这一说法。本文仅以非法经营罪与销售侵权复制品罪、销售假冒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商业秘密的概念、特征以及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方面做出阐述,并浅谈一下我国目前有关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状况和对将来的立法做出构思.  相似文献   

19.
对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认定标准黄建华《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业秘密的保护、制裁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作了明确的规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的《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局令第41号),对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认定标准等问题作了进一步的界定和规范。实践表...  相似文献   

20.
对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查处田云鹏一、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行政查处机关《反不正当竞争法》基于侵犯商业秘密行为既损害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又破坏公平竞争秩序的实际,对侵犯商业秘密行为规定了司法和行政两种处理途径。司法和行政两种保护商业秘密的途径各有其特点,司法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