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力度的进一步加大,我国对外开放正从以引进外资为主转向实施全方位“走出去”战略.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加快“走出去”进程,重庆的企业也不再满足于国内市场,主动“出海”迎接挑战,通过国际贸易、境外投资、兼并收购等多种形式,加大了融入国际市场的力度.但是总体来看,重庆企业“走出去”的规模偏小,“走出去”产品和市场结构不尽合理,得到金融支持的力度也不够,同时相关的人才也比较匮乏,因此显得竞争力不足.本文对重庆企业走出去的特点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金融机构的视角对金融支持重庆企业“走出去”提出了新的思路.为帮助“走出去”的重庆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做大做强,我们应该对以政策性和商业化为主的金融支持体系进行优化和完善,从制度和政策层面入手加大“走出去”的金融支持力度,建立支持“走出去”的担保体系,大力推进投行和咨询等中介服务.这既有利于在国际规则下体现对企业海外发展战略的支持,也是重庆企业“走出去”战略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论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 《南方金融》2007,(3):61-62
“走出去”战略关系到我国资源与经济安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全局,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是有效实施该战略的重要环节。本文从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发展及产业与地区投向分析入手,结合当前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对企业海外投资活动的支持现状,提出应建立“官方出口信用机构风险管理 商业性金融综合服务”的金融支持模式。  相似文献   

3.
贯彻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重大课题;而营造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加大对“走出去”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有利于促进有比较优势的各类企业对外投资,使“走出去”的企业迅速壮大。文章从加快“走出去”的立法进程、建立和完善境外投资保护制度、积极支持金融机构开展国际化经营等七个方面就建立和完善“走出去”金融外汇支持体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浙江省企业“走出去”步伐的不断加快,现有金融支持政策难以适应企业的海外投资需求,资本市场不完善、银行产品单一、融资渠道有限等成为制约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浙江省81家“走出去”企业的调查,本文分析了“走出去”企业的金融需求特点,探讨了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在借鉴日本金融服务企业海外投资经验与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浙江省企业“走出去”金融支持服务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论证了进出口政策性金融对企业“走出去”的支持作用,并针对企业“走出去”存在的问题,找出了进出口政策性金融在支持我国企业境外经营的不足,提出了进出口政策性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的一系列可行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目的在于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以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年来,为顺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我国不断简化手续、放宽限制,大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但对企业后续的金融支持还不够重视,一些配套措施没有及时跟上。本文拟对我国企业“走出去”发展过程中金融支持的障碍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国际融资》2014,(4):62-63
今年中央1号文件专门指出,要加快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粮棉油等大型企业;对此,中国信保表示,2014年将针对不同企业群体的风险管理需求,加大对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和农业“走出去”的服务力度 政策性金融支持农产品出口和农业“走出去” 近年来,中国农产品出口不断增长,走出国门开展农业投资项目的企业不断增多。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简称:中国信保)作为国家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机构,一直将农产品出口和农业“走出去”作为承保支持重点。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外汇局辽宁省分局积极支持老工业基地企业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深入研究境外投资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一手抓改革,一手抓服务,积极为企业“走出去”创造便利条件,促进辽宁省境外投资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金融支持老工业基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新亮点。具体措施包括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福建金融》2007,(12):10-12
企业"走出去"战略是经济研究领域中一项具有前沿创新性的重要课题。近年来,福建省对外直接投资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对此,本文结合福建企业"走出去"战略实施的现状,阐释企业"走出去"对福建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及实施中面临的问题,并从政府功能、外汇管理、金融支持等方面,提出推进"走出去"战略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邓剑 《金融会计》2012,(11):45-49,72
在日益深入的全球化进程中,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第二位的中国被称为新兴的“经济大国”。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十二五”规划要求加快实施企业“走出去”策略,近年来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活动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面临许多困难,主要表现在财税金融制度和政策体系不健全、缺少配套服务和企业自身实力不足等原因。建议组建“走出去”战略实施的专门机构,完善相关财税金融政策,确保国家的税收优惠和融资政策落到实孙。  相似文献   

11.
大兴安岭地区的林区企业依托自身的地域优势.寻水“走出去”之路,然而企业在获得金融支持上却存在较多的困难。构建金融支持之路对企业,“走出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随着厦门市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加快,一些企业的市场意识逐步增强,开始积极需求金融支持的保障,以降低企业“走出去”的风险。为此,厦门市的金融机构纷纷献计献策,力争做好后方金融保障工作,确保“走出去”的企业前程无忧。  相似文献   

13.
陈醒 《国际融资》2005,(4):30-32
无论是从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还是从产业基础上来看,我国抓紧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时机和条件都已基本成熟,但我们企业和国际间的差距仍然很大,“走出去”仍存在着不少重大障碍。比如立法滞后,政府管理和服务功能欠缺,外汇管理及金融监管滞后,金融支持及服务体系不完善等。因此,探索走出去和平发展的新举措,则成为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上海市企业“走出去”已成为上海经济融入国际经济活动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持实施“走出去”战略要坚持政策性办行方向 ,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福建金融》2008,(2):11-14
大力支持企业“走出去”,已经成为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维护国际收支平衡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针对当前福建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提出福建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基本原则、目标和要求,同时提出理顺行政管理体制、放松对企业“走出去”的外汇管制、引导企业建立现代经营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各类服务体系和维护企业“走出去”合法权益五个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全面开放战略的一部分,是我国生产制造能力和企业竞争力提升后对经济发展战略的积极调整。我国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总量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走出去”战略的实施离不开民营企业的积极参与。尽管经济总量较大,由于自身竞争能力的缺陷,民营企业“走出去”还停留在低级阶段。真正实现民营企业的国际化既需要民营企业自身竞争力能力的提升,也需要我国政府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和信息服务支持。  相似文献   

17.
李济臣 《中国金融》2005,(13):36-37
“走出去”战略是我国着眼于新时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以更加开放的战略新思维,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保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强国之路。利用出口信用机构支持本国商品出口、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是世界大多数国家的通行做法,但西方发达国家进出口银行更大的作用在支持企业“走出去”方面。这些国家的进出口银行通过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实施海外投资战略,扩大国际市场,开发海外资源,在发展本国经济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进出口银行作为国家官方出口信用机构,始终把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中国企业开展境外投资业务作为自己责无旁贷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辛华 《金融会计》2012,(3):26-32
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指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处于"走出去"的关键时期。为探索中国银行业如何在十二五"走出去"战略中把握先机,及时地开展产品创新,成为企业顺利"走出去"的强有力支撑,通过开展对政策制定者、外资银行、大型国企、民营企业以及国内外金融中介组织的访谈调研及桌面研究,本文总结分析了"走出去"战略所带来的政策激励,以及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的金融需求,并提出了银行在"走出去"大背景下产品与服务的创新方向,旨在为中国银行业开展支持企业"走出去"的金融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前,“走出去”战略已经成为一大热门话题,但在实践中,企业要“走出去”却必须越过重重关山,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对妨碍企业“走出去”的障碍加以分析,制定相应措施.才能使“走出去”战略得以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的“引进来”已进入一个较高的层次与发展阶段,但“走出去”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方式、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