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十八届三中全会为中国企业的发展注入动力,中国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中国文化。在企业管理中植入中国文化因素是中国民族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需要,是中国民族企业国际竞争的需要,是弘扬中国文化,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中国文化以人为本、重视道德伦理、天人合一、重和谐统一的精神特质决定了在企业管理中植入中国文化元素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快讯》2007,(4):14-20
“到现在为止。至少有95%的人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企业文化。”一位专家坦言。 从1982年开始传入中国,企业文化在中国已经存在了24年,期间,“中国式企业文化”曾一遭遇“死胡同”,面对国外企业文化模式的盲目崇拜更是曾将一大批的中国企业带入歧途。 直到现在,很多中国的企业家对于企业文化建设仍然“半信半疑”。 不过,在2006年年底,国资委主办的一个企业文化建设推进会引起国内企业家们对企业文化的极大关注。 那么,到底什么是企业文化?目前的中国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为此《中国经济周刊》采访了国资委副主任王瑞样,原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徐惟诚,中国企业文化研究支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等人,希望通过与这些常年关注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官员、学者的交流,探寻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内涵和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3.
企业文化自80年代中期传入中国以来,中国的企业纷纷举起了建设企业文化的大旗。特别是国有企业,在发展企业文化上迈出了可喜的步伐,而企业文化建设也为之带来了可喜的效益。但由于许多国有企业领导者对先进的管理思想学习不足,没有真正弄懂现代企业文化的真正内涵和发展趋势,在变革和建设企业文化工作的过程中出现了  相似文献   

4.
王凯 《特区经济》2006,211(8):352-353
本文在介绍企业文化概念的基础上,结合软件企业所具有的团队合作和知识密集的特性,阐述了软件企业文化与一般企业文化的关键差异所在,并强调了构建良好企业文化的必要性。在理论分析的背景下,以金蝶集团和东软集团这两家中国优秀的软件企业为案例进行了分析,指出团队合作精神、知识共享精神和创新精神是这两家优秀软件企业文化的共性。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构建团队合作型、知识共享型和创新型企业文化是中国软件企业文化成功的关键的结论,并给出了一个构建此文化的现实可行的过程模型。本文对于中国软件企业构建企业文化具有良好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企业文化建设是近几年来人们极为关注的一个问题。何谓中国企业文化,对这个问题说法不一,但就其内涵而言,它应当包括:一是传统文化的精华,二是现代文明的精华,三是现实的经济关系、经济活动与伦理关系,这三个方面构建了中国企业文化。所谓中国企业文化,即是指反映出民族性、国际性和现实性重要特征的企业组织的建设思想和建设文化。从文化传统性而言,它必然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从文化国际性而  相似文献   

6.
“解码”企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现在为止。至少有95%的人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企业文化。”一位专家坦言。 从1982年开始传入中国,企业文化在中国已经存在了24年,期间,“中国式企业文化”曾一遭遇“死胡同”,面对国外企业文化模式的盲目崇拜更是曾将一大批的中国企业带入歧途。 直到现在,很多中国的企业家对于企业文化建设仍然“半信半疑”。 不过,在2006年年底,国资委主办的一个企业文化建设推进会引起国内企业家们对企业文化的极大关注。 那么,到底什么是企业文化?目前的中国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为此《中国经济周刊》采访了国资委副主任王瑞样,原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徐惟诚,中国企业文化研究支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等人,希望通过与这些常年关注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官员、学者的交流,探寻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内涵和建设之路。[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中国家族制企业与企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达国家家族制企业与中国家族制企业在管理模式和企业绩效等方面存在巨大差距。差距产生的根源是中国家族制企业不具备现代良好的企业文化。中国的家族制企业文化的建立必须与中国优秀文化接轨,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在中国建立优秀的家族制企业文化,可以选择三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合理化建设企业文化的有效途径始终困扰着中国民营企业。而企业处于创业期基本文化要素策划是良性企业文化电没的首要前提。笔者通过对企业价值和实现价值的阶段轨迹,企业生存的基本原则和企业文化在整个企业发展阶段的阶段性文化导向三要素的基本文化判断,从而为企业文化建设良性开局提供了有效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宫健 《发展》2010,(12):83-84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管理系统建设中一种回报极高的管理手段,它为企业员工带来了极强的精神动力,能够产生高效率、创造高效益,最终促进企业发展。海南航空股份公司在短短10年间的发展取得了公认的成就,创造了中国航空界发展的奇迹,在两种体制过渡中创造了中国企业界发展的奇迹,被中国经济界称为“海航现象”。海航是中国改革开放和时代进步的缩影,是海航人运用传统民族文化智慧创造的中华民族新的企业文化和制度的缩影。海航的成功就在于改革的彻底和完善,也在于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企业文化在海航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文化对于知识型企业尤为重要。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用之不竭的财富,只有文化才能够真正塑造企业个性。一个企业的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创新。文章主要研究新时期企业如何进行文化创新。中国本土企业要想提升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取得优秀的业绩,就应该把中国文化与西方先进管理模式结合起来。文章从企业文化含义和它的功能上面着手,分析我国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搞好企业建设的新途径和如何进行企业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11.
文化的建立实际上是一种理念,一种意识的形成。企业文化是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内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维持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平衡,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文化正是它进步的内在动力。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很多内容对现代企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儒学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其所含的精华部分对我国现代企业文化建构有突出的作用,本文对中国企业文化建构中与儒学相融与相斥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从中窥探出一些有利于企业文化构建和企业自身发展的优质因子。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这些思想始终贯穿着中国从古到今的管理实践。文章从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的管理哲学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体现和运用。在此作者以一家民营企业的管理实践为例,阐释东方文化中法家制度治企与儒家人本管理的“刚柔相济”的内涵;侧重分析“法家治企”(即制度管理)与“儒家待人”(即人本管理)相结合的企业管理模式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实现了经济大国的崛起,但是,崛起过程中"中国品牌"成了短板。通过企业价值导向、政经环境、文化传承以及管理人才等角度分析后发现,机会主义的企业价值导向从目标设定上背离了品牌发展的方向,不成熟的政治经济环境是约束品牌成长的背景变量,实用主义的传统文化让中国品牌迷失了方向。此外,中国缺乏商界领袖等管理人才也是制约中国品牌崛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危机情况下企业社会责任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产生了一定得影响,金融危机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应该是企业自愿的行为和传承文化,是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动力。  相似文献   

16.
董巍 《特区经济》2007,(2):95-96
传统文化是家族企业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影响因素,本文从我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儒学入手,着重分析儒学思想体系所重视的血缘关系之“姓氏制度”和“孝悌之道”,并用之解释我国家族企业在从创始人到第一代继承人的企业权力更替过程中采用“子承父业”继承模式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这些思想始终贯穿着中国从古到今的管理实践.文章从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的管理哲学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体现和运用.在此作者以一家民营企业的管理实践为例,阐释东方文化中法家制度治企与儒家人本管理的"刚柔相济"的内涵;侧重分析"法家治企"(即制度管理)与"儒家待人"(即人本管理)相结合的企业管理模式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潘晓时 《特区经济》2006,(11):323-325
社会主义精神是基于社会主义思想的社会主义经济伦理的平等、和爱和贡献精神,我国企业存在的劳资矛盾紧张、企业活力不足、创新动力缺乏等现实问题阻碍着企业发展,同时,由于企业内收入分配悬殊造成的内需不足也阻碍着社会经济发展,因此我国企业文化需要社会主义精神。同时,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注入社会主义精神能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相似文献   

19.
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年来,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普遍的看法是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利于企业发展,但没有看到其消极影响。作者认为,任何一个企业的文化都有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因素。本文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分析了企业文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并就如何克服其不利影响,提高核心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