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共同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遏制严峻的未成年人犯罪的发展态势。学校教育现存的缺陷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有一定影响,如何全面改进学校教育,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无疑是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潘红旗 《杭州研究》2007,(4):134-138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已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遏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率不断上升的趋势,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的重大社会课题。未成年人犯罪原因虽然复杂,但归纳起来,主要有家庭教育不当,学校教育存在缺陷,社会不良环境影响以及未成年人自身素质不高等。本文在梳理分析导致未成年人犯罪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新形势条件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以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3.
陈炫竹 《魅力中国》2010,(35):179-179
来成年人违法犯罪率不断上升已是近年来我国乃至全世界刑事犯罪的一个特征和趋势,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的重大社会问题。因此,剖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探寻未成年人犯罪产生变化和发展规律,并采取相应措施遏制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从未成年人犯罪的多个原因和怎么预防并矫治表成年人犯罪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日益成为一个社会化的问题,刑事司法领域、社会学领域、犯罪心理学领域都对此进行一种深刻的探讨及深层次的思考.导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增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在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进行预防和矫正过程中,不能采用简单的方式进行调控.结合我院实际工作中的经验,笔者认为,采取学校矫正、家庭监督、社会监控的三位一体的调控方式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童军 《魅力中国》2011,(2):149-149
未成年人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是民族强大的根本。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大约有留守未成年人1800万,这一庞大的社会群体在现实生活中是犯罪的高发群体。文章以留守在农村中的未成年人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的现状、原因及对策进行分析,力图引起社会对该群体问题的足够重视,以便共商对策,更好地解决这一现实性社会顽疾。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逐年增多,并且向低龄化、团伙化、恶性化方向发展。资料表明,近年,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未成年人犯罪成了一个沉重的社会话题。能不能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关系到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年,关系到我们祖国的未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和安宁。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市青少年违法犯罪率呈持续高发势头,犯罪绝对数和比例大幅度上升,违法犯罪低龄化趋势十分明显,青少年团伙犯罪快速增长,犯罪恶性程度大大增加,未成年人参与故意杀人,强奸,绑架,放火,抢劫等恶性案件大幅度上升。  相似文献   

8.
赵云光  李慧  赵婧 《魅力中国》2011,(2):150-150
本文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为研究试点,采用访谈调查、问卷分析的方法考察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类型、现状。根据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的研究,分析犯罪原因,从而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可以为遏制青少年犯罪案件的发生提供借鉴,减少青少年犯罪案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储爽 《中国经贸》2009,(10):142-143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探寻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从而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就显得至关重要。在诸多的原因之中,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基础,是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的窗口,分析引起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这一犯罪,从而进行有效的控制和预防。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宁波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现逐年递增、被害人低龄化、部分案件后果严重等特征,暴露出相关涉罪人员发现难、重犯率高等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宁波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社会支持体系,更好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机制的建设,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宁波检察机关在全国率先探索性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信息查询机制。2016年初,慈溪市检察院出台《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人员信息公开实施办法》。2019年初,鄞州区检察院联合9家单位率先建立了首个覆盖全国的性侵害违法犯罪人员信息库,供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查询。  相似文献   

11.
吕颖 《魅力中国》2014,(22):307-307
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故意实施危害社会,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依法应当受刑罚惩罚的行为。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特点与一般成年人有着根本的不同,所以防治对策有区别于成年人犯罪。国家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就必须从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和犯罪特点入手,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政策,以降低未成年人犯罪的几率。  相似文献   

12.
王岩 《魅力中国》2014,(24):304-304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受到了广泛关注。如何更好的解决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关系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本文将从未成年人的主体特征的外在表现形式入手,并从影响其犯罪的环境、家庭、教育、网络及个体主观方面几个部分,来分析说明心理问题是未成年人犯罪的起点。基于此,提出如何预防并矫正未成年人的犯罪心理的措施和方法,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3.
隋云娇 《魅力中国》2014,(19):311-311
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占到全国刑事案件总数的近一成,不仅每年以13%的速度递增.而且未成年人犯罪在犯罪成员的低龄化、犯罪类型多元化、犯罪方式团伙化、作案方式成人化、智能化的基础上又呈现出新的特点。面对严峻的未成年人犯罪形势,减少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成为维护当前社会稳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宁波通讯》2014,(3):68-69
<正>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课题。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对涉罪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的决定》,宁波市人民检察院于2012年8月正式成立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检察处(下简称"未检处")。未检处成立后,依法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不断创新执法办案机制,启动了"阳光雨露"护苗行动,走出了一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和挽救失足青少年的新路。  相似文献   

15.
闫鹏 《魅力中国》2014,(26):309-309
我国的《刑事诉讼法》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审理程序作了特别的规定,这是考虑到未成年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不成熟的特点,因此,在整个诉讼过程中也要有别于成年人犯罪的诉讼程序。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首次将“合适成年人在场”这一制度法定化,从而进一步的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也体现了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性对待和挽救、教育未成年人罪犯的刑事政策的考虑。  相似文献   

16.
孙昱尧 《魅力中国》2014,(10):314-314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一系列社会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而在这众多社会问题中,未成年人犯罪和未成年人保护尤为突出。近年,网络传媒将未成年人犯罪的众多案件公布于众,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引起全社会的强烈反响。文章从未成年人犯罪的现象入手,结合当前的热点案例,从未成年人自身、家庭、学校及社会这四个方面对未成年人的犯罪现象进行剖析,以寻求具体的措施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17.
张明辉 《魅力中国》2010,(6):131-131,127
恢复性司法制度,是在行刑社会化的国际刑罚趋势下诞生的司法制度,是一种中国所逐步引进借鉴的与中国传统法律思想有一定观念契合的国际先进刑事司法模式。它以恢复正义和重塑和谐为基本目标,在处理未成年人案件中表现出巨大的优越性,对未成年人的回归效果极佳。本文首先结合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介绍了恢复性司法制度,接着分析指出了当前司法制度在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的不足之处,然后提出了在我国建构未成年人犯罪恢复性司法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未成年人犯罪以其犯罪主体特殊、社会反响巨大等特点一直备受社会各界,特别是司法机关的关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我国在新形势下治理犯罪的对策,为司法机关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提供了契机.针对我国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现状,司法机关应该抓住这一机会,深入调研,以期建立一套独立、完整、科学的未成年人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19.
张彬彬 《魅力中国》2010,(32):120-121
近几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趋势,已严重影响着社会秩序和人民生活的安定。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席卷全球具有共同性的问题,它被不少犯罪学家和刑法学家称之为难以医治的“社会痼疾”。因此,认真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的的原因,制订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措施,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王庆标  杨红云  张玉凯 《魅力中国》2013,(32):326-326,315
在社会转型期,未成年人犯罪率急剧上升,不仅危害了社会稳定,而且对社会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未成年人”是法律设定的概念,指法律根据一定的年龄而规定其的行为能力受到限制或者无行为能力的人。由于各国法律制度不同,对未成年人年龄的规定也不尽一致。根据我国法律规定,18周岁以下的公民是未成年人。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刑法和有关刑事法律所规定的犯罪行为。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当前,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突出,未成年人犯罪被称世界“三大公害”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