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陕西是中华民族、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大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非常丰富,目前,我省经文化部批准设立了陕北、羌族两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3项,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62项、省级453项、市级1127项、县级2292项,为保护好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我省非遗保护、保存工作,制订出台《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科学构建中华民族话语体系,大力做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工作,以“意识”为导向,以“团结”为核心,加强民族心理和“五个认同”教育,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充分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自我认同和保护民族文化多样性,协调好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把家国情怀作为民族文化认同的价值基础,从民族文化自我认同走向中华民族文化整体认同,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3.
早在2007年5月10日,重庆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就下发渝民宗委办[2007]20号文件,“关于收集整理重庆市聚居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原生态资料工作的通知。文件明确指示:为贯彻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总体要求,经与市文化广电局商定,决定由市民宗委牵头,结合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保护工作,做好重庆市聚居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原生态资料收集工作。时间定在2007年6月至2008年12月,收集区域是重庆市渝东南民族聚居区一区四县,收集内容涉民族风俗、建筑、歌舞、说唱、器乐五大类原生态资料,并最终完成画册、光盘编录终审出版工作。  相似文献   

4.
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主要的少数民族之一,在城镇化进程中,达斡尔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政府投入不足,传承人存在"断层"危险,非物质文化保护环境的缺失等问题.在城镇化进程中应构建良好的"非遗"保护工作环境;培养传承人,避免"非遗"传承中的人才断层;构建平台,实现"非遗"保护工作的有效宣传;针对特点,做好"非遗"项目的活态保护;挖掘"非遗"的外在价值,契合城镇化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5.
节事展会是闽台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是闽台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的展示舞台和窗口。选取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福建泉州作为办展地点,就展会的目标内容、设计实施、效果评估等方面设计闽台非遗文化展会,以期实现闽台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探索海峡两岸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助力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6.
李双  陈科峰  方琳 《宁波通讯》2014,(12):66-69
阿拉非遗汇活动是宁波市文化馆、宁波市非遗保护中心对文化惠民、用文化托举中国梦的积极践行。这一公益平台既为非遗项目和传承人提供了展示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日益压缩的生存空间里坚守,又为市民开启了一道参与体验经典传统文化的大门,静默凝神,对话传统,感受非遗人的淳朴,触摸自己内心深处久违的感动,找寻精神根脉。  相似文献   

7.
正沂南县促进"非遗+文化""非遗+旅游"等融合发展,积极开发传统和民俗旅游商品,推动非遗项目在旅游景区设立"非遗工坊""非遗传承基地",培育了一批融合性强、文化特色明显、可以体验互动的情景式非遗项目活态传播场所,既增强了非遗保护意识,又提升了非遗项目对外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千年古城苏州,拥有众多文化资源以及自然资源。但在现代城市化大建设局面下,传统文化正在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苏州非遗虽资源丰富,但众多项目发展不平衡。本文着眼于苏州非遗资源整合,从保护、传承、创新、发展、宣传五个方面,探索打造苏州非遗特色的城市名片的创新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童铃 《中国西部》2007,(5):155-160
花腰傣人自称“傣雅洛”,意思是“迁徙中的落伍者”。这个美丽的民族来自何方,又要去何处,如今已无法确切知晓。有人说,他们是古滇国的遗贵;也有人说,他们源于古代的百越;还有人说,他们是编织爱情的民族……[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如果你对"非遗"还比较陌生的话,走进世博会,琳琅满目的"非遗"展示演出会让你恍然大悟--原来"非遗"就是那些司空见惯的民俗文化.然而,这些承载着民族文化的民俗和民间艺术,却正在淡出人们的生活,已经到了非保护而不绝的地步.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科技、全球化和城镇化的冲击下,以雕版印刷技艺为代表的传统工艺面临生存空间丧失的危机,其蕴含的民族性、工艺性、生产性元素逐渐被现代文化所销蚀。非遗的生产性保护致力于"活态传承",相对于抢救性保护和整体性保护更具科学性和主动性,能够保证非遗传承的连续性和真实性,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则为"非遗"活态传承提供了新的契机和路径。  相似文献   

12.
向勇  唐成  孙文静  王洪宇 《魅力中国》2010,(32):327-327,326
汶川大地震给川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传承人员的伤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载体的损坏,人们心灵遭到极大的创伤。保护灾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一个十分迫切的灾后重建工作。评估损失,整合现有资源,打造特色品牌,申报非遗保护名录,建立文化保护区,与旅游经济接轨,利用学校体育进行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是本文提出的开发与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3.
温强 《老区建设》2020,(4):57-62
中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其资源种类、数量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但随着时代变迁,社会格局的变化,非遗传承现况不容乐观。通过从江西非遗生存困境着手,提出与探讨适合江西非遗项目传承与保护的数字化策略,寻找数字技术应用下的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非遗文创产业开发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快讯     
<正>6月18日,由西藏自治区文化厅主办,自治区群艺馆、自治区非遗保护中心和西藏日报全媒体联合承办的第二届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大展在拉萨闭幕。本次大展汇集了具有代表性的27个国家级非遗项目、20个自治区级非遗项目和9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36名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集中呈现了西藏历史久远、丰富多样、永续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展示了各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继承、保护和发展取得的巨大成果。  相似文献   

15.
“桦树皮文化”是我国北方渔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赫哲族的桦树皮文化最具代表性,本文主要研究了赫哲族传统的桦树皮文化历史、桦树皮制品的种类、桦树皮文化存在的因素及传承与开发,希望对桦树皮文化保护贡献一份力量,并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6.
“端午节”归属之争让更多中国人意识到文化生态保护问题的严峻性。中国的文化生态正面临“危机”,从生态学的角度切入有助于剖析民族文化的维系、传承、积累和创新。文化生态安全的保护应正确理解民族文化的发展规律,建立起“文化自觉”意识,加大法律制定、政策落实、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力度。确保中国的民族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良性发展,方能保障国家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17.
韩姝  黄永慧  邓光燕 《理论观察》2023,(12):118-121
随着《“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等重要文件的发布,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建设工作已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非遗传承从田间地头迁徙到互联网,内容与技术适配需经历一定的磨合期,非遗的数字化传播高质量发展仍有较大探索空间。承载巴渝文化风貌的重庆非遗是我国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借助网络内容分析法发现,重庆非遗数字化传播系统的“传播主体”“媒介形态”“传播内容”“传递与互动”四个要素面临发展困局,为促进非遗的创新传播、创造性发展还需“政府主导、大众参与”,本研究根据重庆非遗传播情况所总结的发展路径或可为其他地区因地制宜、优化非遗数字化传播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8.
保护云南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就要保护好民族文化的传统社会基础,传承入、虚心向文化主体学习、塑造民族精神,这对于云南各民族文化的建设,对云南地区的发展,对中国和谐文化的营造,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对世界’文化的多元化,都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木洞山歌     
熊怡 《今日重庆》2008,(10):86-87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孕育她的民族、地域所构成的文化综合体,传承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活”的显现,以人类的“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得以延续,既脆弱又珍稀。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提升旅游内涵,旅游兑现文化价值.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不断改革创新,做强文化旅游,讲好陕西故事. 项目拉动,丰富文旅产品供给 在旅游项目的带动下,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得到深层开发. 2013年,31个文化旅游名镇(街区)建设全面启动.为保护好历史遗存,在建设中按照“以城镇为依托,以文化为形象,以旅游为路径”的方针,不搞大拆大建,尽量延续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留住文化“活”形态,让文化的种子、文化的魂魄能够沉淀、生长,使其变成可呈现、可体验的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