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正3月27日,在荷兰王国驻华使馆科技参赞施阳瑞陪同下,欧盟"气候变化减缓与适应"知识与创新团体(Climate-KIC)荷兰中心代表团一行5人访问火炬中心。火炬中心国际合作处、孵化器管理处有关人员与代表团就推动双方在相关领域的孵化器与企业合作进行了工作会谈。火炬中心相关负责人向来宾介绍了中心的主要职能和作用,特别是在引导和组织国家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和技术转移机构等创新载体推动中外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创新合作方面的经验和成效。应代表团要求,还重点介绍了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创新集群”一词走进了人们的经济生活.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业和行业协会,关注它的人数与日俱增。所谓创新集群,是指区别于低端产业集群而言的创新性的产业集群或基于创新的产业集群。2006年11月25日,在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主任会议上,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宣布:2007年,在北京、济南、长春、南宁等四个软件产业基地开展软件产业创新集群试点工作。并通过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在经费上给予高强度、连续性的支持和引导。这一举措,将有力地促进上述四个地区软件产业创新集群的发展。长春高新区软件产业借助这一东风.必将在创新集群建设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并推动和带领长春高新区其它领域创新集群的加速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工业小微企业是区域经济的主要成分。基于工业小微企业自身的特点,合作创新,特别是技术创新已然成为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是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本文先对工业小微企业、合作创新、产业集群等内涵及特点进行分析,然后在产业集群视角下分析工业小微企业进行合作技术创新时所出现的问题,以及合作创新模式的影响因素,最后谈谈不同产业类型下如何选择合作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近来,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其中创新是关键。产业集群要实现转型升级,集群进行企业科技创新合作是关键。产业集群科技创新合作博弈已经具备了条件。从产业集群科技创新合作博弈的参与方、动力分析,合作博弈均衡可以实现。要维护该合作博弈均衡,必须有利益分配与协调机制。政府也应将产业政策转变为科技创新政策。  相似文献   

5.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振华 《特区经济》2009,(2):296-297
产业集群为区域创新体系提供了创新网络,产业集群有利于知识扩散、企业合作、创新人才的聚集及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等;我国许多区域已形成了一定数量的产业集群,但存在的集群以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为主,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不强,产业聚集基地的创新体系不健全,各区域创新能力不平衡等问题;文章针对性提出了以产业集群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一些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曾宪奎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1):95-98
文章对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要实现此目标,必须以创新为基础,依靠集群的协同优势,推动群内企业的合作创新,提升集群的竞争力。我国目前产业集群基本属于低成本集群,应该采取诸如减少行政干涉、促进区域文化发展等措施促进集群内企业的合作创新。  相似文献   

7.
资讯     
北京综合中心考察中关村管委会近日,中国科学院北京综合研究中心主任吴群刚带领办公室、发展规划处和产业合作处负责人前往中关村管委会进行考察调研,并与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廖国华等产业促进处相关同志座谈。座谈会上,周武光介绍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建历史、扩区情况;产业促进处黄佳琪介绍了中关村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引领工程;廖国华详细介绍了示范区空间规模和布局调整有关情况,特别是中关村示范区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和当前  相似文献   

8.
2011年7月,科技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火炬工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新时期火炬工作的重点是实施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战略提升行动、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和科技服务体系火炬创新工程(简称"一个行动、两项工程"),并发布了《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实施方案(试行)》。创新型产业集群是指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以科技资源带动各种生产要素和创新资源集聚,形成以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人才为主体,以知识或  相似文献   

9.
在为收获而歌的十月。科技部火炬中心和创新基金管理中心第三季度工作会在北京昌平召开。火炬中心以及创新基金管理中心主任梁桂作了《育苗造林,创新强国——关于火炬事业十一五发展的思考》的报告。火炬中心九个处室、创新基金管理中心四个处室以及一报两刊(即《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科技产业》杂志和《中国高新区》杂志)负责人也分别介绍了各自第三季度工作情况以及第四季度的工作计划。  相似文献   

10.
厦门火炬高新区致力于培育海西海洋与生命科学产业集群,在顺应国际新兴产业发展趋势的同时,也较好地把握了世界经济格局变革和台湾产业转移的机遇.作为全国所有创新型产业集群中惟一以开展和推进两岸合作为主干的厦门火炬高新区海西海洋与生命科学产业集群,在两岸共建创新型产业集群方面的先行先试,有利于拓展两岸经济的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机制,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相似文献   

11.
石璐珊  贾辉 《科技和产业》2020,20(3):108-115
产业集群能提高企业、区域和国家竞争力。当前以产业创新集群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集群正在各地兴起。通过行业融合、知识外溢和集体行动,产业创新集群促进相关企业和支持性机构紧密互动而加速创新。医疗器械产业科技含量高,创新性强,是当前少数几个涉及学科最多的产业之一。以医疗器械产业为研究对象,从集群和区域创新发展的要义出发,挑选宁波地区的医疗器械行业,测算其行业集中度和产业集群效应,提出提升医疗器械行业集群度,激发产业创新集群活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群的创新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通过推进产业集群结构调整升级,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必须充分发挥产业集群在培育集群创新方面的优势,加强集群内部企业的创新合作,提高集群内部创新成果的扩散和吸收能力,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群的创新优势和竞争优势,推动产业集群的结构调整升级。  相似文献   

13.
张欣 《辽宁经济》2014,(8):42-44
本文论证了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对推动辽宁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作用,客观评价了辽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国内外形势和发展现状。指出辽宁应该充分认识到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中企业数量少、资源集聚慢、园区实力弱,处于价值链低端环节、存在明显的产业同构化现象以及集群发展环境有待完善等不足。并从延伸产业链条、合理规划园区、加强环境建设、构建创新体系和探索国际化合作新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10年2月25日,400余名来自无锡市各机关、高校、企业的负责人齐聚中国(无锡)传感网大学科技园,参加中国(无锡)微纳与传感网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中国(无锡)传感网大学科技园、北京邮电大学无锡感知技术与产业研究院成立揭牌庆典。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梁桂、无锡市市长毛小平、北京邮电大学党委书记王亚杰、校长方滨兴、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副会长、秘书长王建华、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民营企业产业升级协同创新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营企业产业升级协同创新是国家"2011计划"面向行业产业的协同创新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梳理有关企业、产业协同创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界定了福建省民营企业产业升级协同创新的内涵,进而构建了福建省民营企业产业升级协同创新机制及其具体运作模式,包括外部动力机制(产学研协同机制)和内部动力机制(集群创新网络协同机制)及其具体运作。  相似文献   

16.
创新已成为企业集群竞争力的主要途径.提高企业集群的创新能力,主要应建立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现代产权制度,进一步完善政府服务,改善家族企业文化,强化专业分工和合作,大力鼓励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出现,加大集群与外界的联系等.  相似文献   

17.
《中国高新区》2013,(6):19-19
近日,由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及欧盟国际技术创新协会(TII)主办的中欧技术转移合作交流暨培训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共有来自欧洲25个国家40个技术转移机构代表以及中国技术转移机构、中国创新驿站站点等近150名代表参加。火炬中心正局级调研员修小平参加会议并致辞。会议围绕中欧创新文化、创新合作、创新网络等进行了主题演讲,并就科技成果商业化、国际技术转移、开放式创新、全球创新服务网络等主题进行了交流和研讨。来自欧洲企业网(EEN)、北英格兰技术转移中心、立陶宛创新中心、博览弗罗茨瓦夫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以及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科技园海淀园管委会、科威国际技术转移有限公司等机构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共20余人作了报告。  相似文献   

18.
企业集群的发展阶段及其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一个企业集群发展阶段陆的理论研究框架。在分析企业集群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企业集群发展的四个阶段,即简单地理集聚阶段、横向关联阶段、网络联系阶段和创新发展阶段,并建立了用企业空间集聚度、产业基尼系数、外购外销率、根植性系数、创新指数等指标为主识别企业集群发展阶段的模型。  相似文献   

19.
基于白酒产业结构的四川白酒企业集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一君 《改革与战略》2009,25(8):145-148
企业集群作为一种组织创新,已经成为现代白酒企业强化其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文章在分析中国白酒产业及产业结构现状和介绍企业集群的含义、竞争优势的基础上,根据四川白酒企业集群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四川白酒企业构建企业集群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高新区》2013,(8):18-18
由科技部火炬中心与韩国产业园区工团共同主办,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协办的中韩产业集群创新合作交流研讨会,于7月初在上海成功举行。此次研讨会是双方为落实2012年6月签署的《关于促进中韩两国产业集群发展的合作备忘录》,继2012年11月在深圳举办“中韩科技型企业对接交流会”之后组织的又一次重要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