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作为中国最早的自主相机品牌之一,海鸥为无数家庭留下了珍贵的记忆,至今仍是许多50后、60后乃至80后国人心中的经典。然而,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受数码相机冲击,一大批国产老牌胶片相机首先遭到市场淘汰,关停并转。海鸥、凤凰、乐凯等品牌都曾投产数码相机,可终因关键技术落后,资金、实力不足,市场营销陈旧,先后失  相似文献   

2.
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正在深入展开。由于市场日益开放,境外的品牌与商品大量涌入,中国的民族企业在创造自主品牌的问题上,面临重重压力,需要政府依法给予扶持与保护。  相似文献   

3.
林华 《经济世界》2002,(3):16-18
对于中国饮料业来说,去年冬天特别冷!乐百氏创始人“四龙一凤”因经营理念与控股方达能发生严重分歧而集体辞职,曾高举民族品牌大旗的健力宝集团,也因经营不善而告急……健力宝陷入并购谜局 在 20世纪 80年代被誉为“中国魔水”的健力宝,曾高举民族品牌大旗,抗衡“两乐”的侵入,是中国八大名牌饮料的唯一幸存者。在经历中国饮料业的调整及风云变幻的市场洗礼之后,健力宝已经面临组织结构、战略战术、产品、人才等全线告急。广东省三水市政府及健力宝集团曾尝试了多种自救措施,最终痛苦地抉择:借助外力,让外资打理健力宝。 广…  相似文献   

4.
毕伟强 《新经济》2004,(4):72-73
柯达与乐凯的合资今年2月24日后已进入正式实施阶段,然而关于该合资案例将助长柯达在中国影像市场形成垄断的质疑声音仍然不断,因为柯达与乐凯在中国胶卷市场的合计市场份额已超过70%,远远超过其他行业首位企业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名牌战略是市场经济的产物。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经完全打破了国家、地区与民族的界限,可口可乐、IBM、索尼等名牌无孔不入地走遍了全世界,占领了过去坚船利炮曾占领和企图占领的广大市场。目前,国外一些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都把占领中国市场作为对世纪发展的主要战略目标。因此,在新世纪即将到来之际,正确制订和不断调整我们自己的名牌战略,有效地保护和发展中国的民族工业,保护和发展中国名牌,使其形成强大的名牌产业,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21世纪是以知识产业为核心的世纪,知识经济使知识成为社会的核心资…  相似文献   

6.
“乐凯”原本是完全有理由乐的,因为它拥有中国胶卷市场五分之一的份额。可是,“乐凯”现在乐不起来了,因为  相似文献   

7.
2001年,以经营稳健而著称的乐百氏五位创业者迫于资本的意志不得不出局;曾把“健力宝”经营成“中国的魔水”的李经纬现在只能徒叹英雄迟暮,回天乏术;号称要进行一场革命的科龙结果是“下嫁”给名不见经传的格林柯尔。回首2001年,一些民族品牌在外资品牌的攻击下节节败退,有的品牌在辛苦维护已有的市场地位;有的品牌迫于竞争的压力,不得不从中心城市游击到农村;有的品牌彻底地从中国市场上消失。  相似文献   

8.
杨依依 《当代经济》2006,(3S):68-69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时代,企业只有创造价值才能生存。而无形资产的活用才是企业价值创造的主要来源。企业品牌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甚至有学者认为企业品牌是继人、物、资金、情报之后的企业“第五经营资源”,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所在。是企业基业常青的重要保障。如今,打造一个高威望的企业品牌,依靠企业品牌形象和声誉树立持久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成为一个企业能否取得生存和进一步发展的战略选择。亨利-福特曾在其自传中说:“你可以没有资金、没有工厂、没有产品,但你不能没有品牌。有品牌就有市场,当然也会有其他。”可口可乐也曾有同样一个令人心跳的说法:即使全世界所有的可口可乐工厂都烧毁了,可口可乐品牌仍可以在一夜之间重新站起来。  相似文献   

9.
专利之争本质是市场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明 《新经济》2006,(9):76-77
在经济日趋全球化的今天,面对日益开放的市场,中国的民族品牌正以强劲的势头急追猛赶,形势大好,同样烦恼多多,因为一些国际品牌在看到中国民族品牌崛起之势已初见倪端,便绞尽脑汁从中阻拦,惟恐本土品牌“侵蚀”到自己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
刘日红 《经贸实践》2014,(11):43-44
民族品牌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新中国成立60多年以来,本士企业曾经创造出许多风靡全国的优秀品牌,从日用品,到家用电器、服装,许多“老字号”至今听起来仍让人倍感亲切。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化,中国市场上的商品越来越多,许多老品牌却渐渐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外国品牌在中国的大行其道。  相似文献   

11.
提高中国品牌市场竞争力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眼下,国际名品牌充斥着中国市场的每一个角落。宝洁公司占了中国日化用品市场的50%,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则占了中国饮料市场85%以上的份额。“入世”以后,中国的产品将面临着外国品牌更为激烈的竞争。如何创建和发展民族品牌,提高中国品牌的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品牌是产品的“烙印”。品牌营销将是21世纪市场营销的主流。但严格的说,市场上没有好品牌与坏品牌之分,只有强势品牌与弱势品牌之别。对于企业来说,品牌则意味着产品价值和企业利润的增加,强势品牌的是市场销售力。在品牌竞争时代,不管是大企业还的小企业都面临着如何塑造强势品牌的问题,企业要想制定属于自己的强势品牌,不仅要全面认清强势品牌的特.董,更要了解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创建强势品牌必须建立在中国市场的实际环境中。在对当前国内的强势品牌进行研究后,可以发现,要打造强势品牌,树立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建立平衡的品牌价值、进行适当的品牌延展是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张衬 《经济经纬》2000,(2):94-96
伴随着国际市场新一轮的兼并和收购浪潮,中国企业纷纷与外商合资,不少国际大公司在"近期贴本占市场,远期垄断图大利"的战略思想指导下,挤垮中国民族品牌,以期长期占有市场,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临近,外国品牌与国产品牌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本文分析洋品牌抢占中国市场的成因,以及国产品牌难以占领市场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提醒政府和经营者重视民族品牌,牢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相似文献   

14.
打造"多彩中华"民族品牌 程志刚曾就职于<人民日报>社、中央<求是>杂志社,还先后担任多家企业品牌顾问和政府公关顾问.他进入国家民委中国民族博物馆工作后,参与策划了国家民委、中国民族博物馆联合打造的精品文化项目"多彩中华"民族文化节,采用传统与时尚结合的方式,融模特表演、民族歌舞、民族音乐、名家书画、民族文字符号、民族工艺等于一体,全方位展示中华民族服饰的巨大魅力,表现中国56个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相似文献   

15.
民族品牌文化底蕴的移情化延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戴贤远 《经济管理》2003,(21):50-51
民族品牌没有正式的定义,但是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弘扬这些文化底蕴,是宣传民族品牌的捷径。移情作用在传达人的情感时有重要意义,因此,品牌宣传中,使用移情手法,传播速度最快,影响最深刻。古典诗词的韵味对民族品牌的文化底蕴有特殊的影响,在广告标识语中运用文化移情方法,可以产生绵长的韵味,加深民族品牌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民族品牌的现状入手,阐述保护民族品牌的重要性,并就保护民族品牌的策略提出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7.
如今,外资化妆品牌大举进攻占据中国化妆品市场,本文分析了我国民族化妆品牌存在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品牌策略,主要包括明确品牌定位,树立品牌文化,进行品牌特色传播。为相关民族化妆品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1998年3月23日,美国柯达公司在中国宣布了一条重要消息,这就是出资375亿美元,收购中国的汕头公元、厦门福达和无锡阿尔梅3家感光材料厂,同时与上海感光、天津感光和辽源胶片建立合作关系。在中国7家感光材料厂中,只有保定的乐凯一家没有参与收购计划。柯达收购案在国内引起广泛关注,因为这无疑是一次“全行业收购行动”。柯达收购案也曾在国内引起巨大争议,赞成者有之,反对者有之。目前柯达行动计划已经实施一年有余,结合它的运行效果对这一事件进行一下分析,似乎对问题可以看得更清晰一些。争夺市场感光材料行业具有高技术、高…  相似文献   

19.
房兆灿 《商周刊》2011,(9):54-55
我们用百年积淀告诉世界,中国品牌要在国际市场赢得一席之地的核心是品质,没有好产品、好品质,谈什么是空谈;要改变中国制造低端、低廉的形象。也必须靠品质说话。  相似文献   

20.
我国化妆品市场基本由宝洁、联合利华、欧莱雅所主导.为什么外资化妆品企业在中国如此吃香?本文从外资化妆品企业、民族品牌企业、政府三方面分析外资化妆品企业在中国形成垄断优势的原因,以期为我国民族品牌企业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