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旭东 《城市建设》2010,(2):168-168,170
近年来高温超导材料研究取得很大进展,它在电力领域的应用研究已受到广泛关注,一些示范样机也已经研制成功的投入示范性试验,可以说超导技术是21世纪具有战略经济意义的高新技术。从目前电力的发展现状来看,充分利用国内各种优势资源开展超导电力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对于提高我国电力设备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及电力系统的技术经济性能均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也是基于此,介绍超导技术在电力技术上的应用研究的新进展及其未来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在不断的发展,因而人们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大.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发展中得到应用,提高了电力企业生产效率.对于电气自动化如何能够带动电力系统的健康发展,是当前电力发展进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基于此,本文就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展开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电网系统也逐渐壮大,传统的控制技术已难以满足发展需要.智能化技术是能够提高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水平的重要手段,应该努力进行广泛应用.本文首先介绍了智能化技术的优势,并提出了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具体应用,希望能为相关研究和实践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促进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4.
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中的PON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使得我国对于电力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配网自动化就是为了保证整个电力系统的良好运行,满足电力用户的实际需要,提高供电质量.PON技术是一种具有很好发展前景的网络技术,在配网自动化中应用PON技术将会大大降低工作成本,提高配网自动化的工作效率.本文就配网自动化在电力中的意义,以及PON技术的概念和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寻求PON技术在配电自动化中的良好应用,实现配网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现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力电子电路的使用也正逐渐变得越来越广泛,使用的越多的同时,因为各种原因引发的故障也正越来越多见,因此随着如今故障诊断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也正更加重视与加强有关于电力电子电路的故障诊断的研究.同时,由于一些电力电子设备的集成化较高,其内部的各种元件和电路间的关联性和非线性关系较为复杂,因此带来整个电力电子电路的故障诊断的精确度较低,因此本文将结合实际经验,对于电力电子电路的故障诊断以及有效的预测技术进行分析与探讨,希望能给以后的工作带来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给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带来了便利,该技术的应用也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发展也是很重要的.本文简要分析了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特点,并分析了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崔莹莹 《大陆桥视野》2016,(24):137-138
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电力自动化装置已经逐渐成为了各个行业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传统的电力系统,电力自动化装置在运行上更加便捷,同时对于系统整体的控制力度更强.但是由于电力自动化装置在运行过程中,是应用信号对于设备进行的控制,所以在运行环境中,如果存在干扰源,就会对于电力自动化装置产生严重的干扰,所以为了保证电力自动化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提高电力自动化装置抗干扰能力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国民的经济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用电范围在扩大,用电量明显上升,供电企业在市场需求和市场经济的双重影响下也在进行管理机制改革.因此,本文针对目前我国供电企业在电力营销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信息化技术在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运行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供电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我国的电网建设的脚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也在不断加快,电力企业也逐渐由传统的人工控制实现了自动化的转变,不断发明出来的科学技术促使着电力企业的蓬勃发展,众多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元件也在不断地涌现出来,总之,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的创新,使得设备的自动化运行、能源上的开源节流、管理上的科学化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提高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技术的运用,已经是相关技术人员争相讨论研究的焦点。元件作为电力企业实现自动化生产的根本保障,在发展上势必有着广泛的前景。本文接下来将简单介绍电力电气自动化的概念,并对自动化各个元件技术的运用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分析。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化学技术的切实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得以明显提升.但是,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从而直接威胁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为此,社会各界开始积极关注绿色化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其在环境污染治理与保护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此,本文主要对绿色化学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与保护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不断促使我国各项科技领域技术的进步,国家电气自动化行业也得到迅速的发展,但是由于接入电网的用户不断增多,单相电力牵引负荷系统复杂多变,对电能质量也很大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减少电能损耗,就应该加强对无功补偿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做深入的了解和研究,让其在电气自动化中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超导是一种材料在导电过程中几乎不损失能量的特殊物理现象。超导技术是当今国际上竞争激烈的前沿科学之一。自从五年前发现了高温陶瓷合成物以来,超导材料已经从实验室中的一种猎奇性研究对象逐渐发展成为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商业性产品。超导技术的这种商品化趋势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无限光明的图画。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交通行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其中高速公路就是出行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高速公路是现代人出行的必要手段之一,是推动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高速公路桥梁施工技术是其中的难点,因为在高速公路上进行桥梁施工的话肯定是因为道路问题或其他方面的问题增加了施工的难度,所以说要在高速公路桥梁施工技术上进行深入的研究,保证整个高速公路桥梁施工技术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在工业自动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中,电气自动化也随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作为一个国家现代化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气自动化可以说是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标志。科技与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推动了我国的电气自动化进程,各种先进的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不但促进了工业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财富。PLC技术是一种在计算机可编程控制器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型技术,近些年来,在我国的发展十分快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电子自动化的发展。文章从PLC技术与电气自动化技术开始论述,然后PLC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建筑工程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社会对建筑工程的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保证工程质量,更要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因此,在建筑工程设计上,越来越注重专业技术的投入与应用.其中,BIM技术的应用对提高建筑工程设计质量与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BIM技术及其对建筑工程设计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相应的我国各种高新技术都在不断地进步和完善,无疑为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创造了条件.尤其是在近几年,计算机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走进了平常百姓家,为民众的生活、学习带来便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融合发展直接推动了网络通信的发展,同时也是计算机相互传输或者信息交换不可或缺的手段,再者计算机技术应用到通信网络中,为提高通信的各种性能提供可能.伴随着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两者之间的联系将会更加密切,甚至融合为一体,本文以分析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功能为切入点,致力于研究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融合发展,以此为广大研究者提供强大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一、高温超导技术的资助政策自高温超导问世以来,全世界掀起了前所未有的超导热。为保持领先势头,西德研技部除在1988年对超导研究追加了1200万马克的经费外,在长期对超导研究资助的基础上,于1989年4月又制定了《高温超导技术的资助政策草案》。  相似文献   

18.
马国翔 《当代经济》2016,(17):36-39
循环经济倡导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是符合传统道德伦理文化及基本生态规律的资源利用和发展模式.技术经济学是研究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发展条件的最佳组合,而循环经济是以先进的技术达到资源有效利用的最佳方式,是解决环境与资源压力的新技术经济范式.因此,循环经济实质上也是一种技术经济,它在体现出技术经济最大意义的同时,也拓展了技术经济学研究领域范围.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和建筑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张,施工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在实际建筑过程中,存在一定施工技术质量问题.本文通过研究施工技术中质量控制的内容,对如何进行施工技术中质量问控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电力系统技术也在不断的提高,本文结合作者多年工作经验,目前全国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简要分析了电力技术电力系统调度运行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