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旅游:震后四川旅游业发展的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辉 《经济研究导刊》2008,(15):184-185
以灾后重建为契机,新建一批与地震相关的旅游景点,突出学习和怀念的主题。已经有业内人士指出,应该在四川重灾区建地震博物馆;四川旅游局也有意围绕汶川地震带开辟一条新的旅游线路。地震是灾难,为了减少灾难,我们就应该多从灾难中去吸取教训,学习我们不懂得的知识。比如通过对汶川地震震中原貌、地震断裂带、堰塞湖等的参观和讲解,都能让许多不知地震的人们懂得许多地震的知识和防震的技巧;走进地震博物馆,我们还能缅怀那些在地震中罹难的同胞和牺牲的英雄。  相似文献   

2.
吕必祥  田州 《城市建设》2010,(2):203-203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如果强烈地震发生在人类聚居区,就可能造成严重的地震灾害,2008年汶川地震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在建筑结构设计减少地震力影响力方面应该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3.
地震后,我们该如何生活?当然,我这里并不是说给灾区人民听的,而是说给我们这些非灾区的人。地震的报道还在继续,地震的死亡人数还在上升,网络的"灰白"刚刚过去。面对着一张张震撼的图片,我们哭了;面对着一篇篇报道,  相似文献   

4.
小小志愿者     
邓佳 《环境经济》2008,(6):40-41
在绵阳九洲体育馆地震灾民安置点,我们见到了北川县10岁的桂彩云,在这里,像她这样的孩子很多,我们从她那坚定的目光里,看到了希望。地震虽然让她失去了亲人,但来自全社会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巨灾风险是一个对人们日常生活影响很大的问题.因此我们将研究的焦点放在了地震风险背后的中国保险制度问题上,一方面将发达国家与中国现行的地震政策进行比较,另一方面参考大量的数据资料总结我国地震保险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我们对建立和完善地震保险制度方面的想法.  相似文献   

6.
日本近日发生了高达9.0级的强烈地震。据称,这是日本历史上有地震观测记录以来最大级别的一次地震,也是全球有记录以来的第五大地震。地震发生后,全世界都在电视上目睹日本政府救灾。给我们的印象是,面对这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65年以来最大的一次危机,整个日本从政府到民间,都是紧张但不混乱,灾民情绪也  相似文献   

7.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和2010年4.14青海玉树大地震,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数万条无辜生命在这次灾难中被无情地夺走.特别是汶川地震后人们总结:地震强度大固然是主要原因,但部分建筑工程存在质量问题也是造成损失的另一主要原因.地震是不可抗力的灾难,我们无法回避,但是工程质量问题我们是可以控制的.避免造成重大损失是可能的,现就建筑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NGO式救灾     
沈刚 《经济》2011,(6):26-27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北川,8级强震猝然袭来,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这次地震造成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受灾,数以百万计的民房受损,波及4600万百姓,直接经济损失达8000多亿元。值此纪念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之际,我们回顾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历程。三年内,我们在13万多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上完成城镇再造,为近2000  相似文献   

9.
刘夷 《经济》2014,(6):34-37
正近日,一则"壹基金3亿元雅安芦山地震捐款不知所踪"的消息再次触动了爱心人士的神经,曾被"郭美美事件"吓到的民众又恐慌了。在"5·12"汶川特大地震6周年时,我们不禁还要问,我们捐的救灾款去哪了?灾后重建项目进展怎样?谁在监管?公益基金的运营管理漏洞在哪里?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及建设用地趋紧张和城市规划的需要,促使高层建筑得以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由于轻质高强材料的开发及新的设计计算理论的发展,抗风和抗震理论的不断完善,加之新的施工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涌现,特别是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以及结构分析手段的不断提高,为迅速发展高层建筑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条件.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如果强烈地震发生在人类聚居区,就可能造成严重的地震灾害,08年发生的汶川地震、4月14号青海玉树地震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在建筑结构抗震方面应该进一步加强.本文通过笔者多年从业经验对高层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1.
张晶 《经济视角》2011,(5):45-47
3月11日14点46分左右,日本东北地区宫城县北部发生里氏9.0级特大地震。伴随地震.海啸、核泄漏种种问题接踵而至。在全球都刚刚从震惊中恢复,正在忙于应对地震造成的经济冲击时,我们必须意识到:比起评估当下所发生的损失。衡量这次地震未来将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实际经济产生的深远影响要困难得多。  相似文献   

12.
吴俊芳 《城市建设》2010,(4):456-456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和2010年4.14青海玉树大地震,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数万条无辜生命在这次灾难中被无情地夺走。特别是汶川地震后人们总结:地震强度大固然是主要原因,但部分建筑工程存在质量问题也是造成损失的另一主要原因。地震是不可抗力的灾难,我们无法回避,但是工程质量问题我们是可以控制的,避免造成重大损失是可能的,现就建筑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构建我国地震巨灾保险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南方的罕见雪灾及四川汶川的地震等巨灾的发生,警示我们建立地震等巨灾风险保险体系是当务之急。通过对日本地震巨灾保险体系的研究,提出我国应从国家财政支持及政府积极参与、保险公司积极开发保险产品和提高经营策略、发展资本市场以实行巨灾债券证券化等三个方面建立我国地震等巨灾风险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14.
日本地震,看到很多人在网络上感叹日本国民的表现,并且开始反省中国民众的表现。其实,如果我们回想汶川地震发生的那刻,成都的民众,甚至是来自中国各地的民众,都在自发地做着帮助别人的事情。  相似文献   

15.
地震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主要原因:是由地震引起的建筑物和工程设施的破坏,以及次生灾害。国内外历次地震的经验告诉我们抓好抗震设防地区建设工程的抗震设计是减轻未来地震灾害损失最积极、最有效和最根本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基于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并综合考虑此次汶川地震主要受灾区经济总量等情况看,我们认为,此次地震总体上对我国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影响十分有限,在年度的总量数据方面应该观察不到明显的影响证据。  相似文献   

17.
汶川地震对四川旅游收入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拟尝试借助ARMA模型来测算汶川地震对四川经济的影响程度和影响周期,以克服实际工作部门在测算谊种影响时,不考虑经济序列长期发展趋势的不足以使我们准确把握地震对四川旅游经济的影响程度和影响周期,为做好旅游灾后重建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那是一场我们毫无心理准备的考试,但是换来了我们共同面对困难的积极心态。我们一定能浴火重生!"5.12地震重灾区的一位市长说。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由于我国有许多地区都处于地震频发地带,所以高层建筑结构在抗震设计方面的问题变得尤为突出.本文针对高层建筑结构在抗震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及所采取的具体措施进行阐述,以期能够为高层建筑结构能够在地震发生时减少损失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地震让我们遭受巨大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而桥梁是人民生命线工程之一,在地震中若遭到破坏,这会给震后的抢险救灾工作带来极大的麻烦,所以在设计桥梁的时候,我们必须把抗震性能放在首要地位。本文从桥型方案设计与桥墩构造选型这两个方面对桥梁抗震进行概念设计;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动力特性分析以及反应谱分析,并建立一个非线性模型对其进行非线性的时程分析;通过分析山区桥梁在地震的作用下其受力情况与特点,提出在设计中应该注意的有关问题。并对各桥墩钢筋的配筋率做出确定,运用合理的减震与隔震的相关措施,并对高烈度的山区在桥梁抗震设计方面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