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全球化背景下,大连出现多元节日文化并存并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对此必须及时关注,大力发展传统节日文化,让现代节日发挥更大的作用,积极吸纳洋节中的有益成分,丰富本市的节日文化;及时出台应对策略,使其朝着有利方向发展,并带动大连城市的多方位发展.  相似文献   

2.
宋代是传统节日文化的成熟、丰满时期,娱乐活动丰富多彩。受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市场交易活跃的影响,节日期间士庶更多地采取取自市场的消费方式,使得节日消费市场更加繁盛,节日经济功能更加突出。政府在节日习俗、节日消费风气等方面起了有益的引导和推动作用;而对节日市场则既有顺应、利用的一面,也有控制、决策的一面,扮演了消费者、经营者、决策者、组织者等多重角色,促进了节日消费市场的繁荣,丰富了士庶节日生活内容。  相似文献   

3.
节日纪念日是宝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利用节日、纪念日开展大学生主题教育活动,对于培养大学生成才具有重大意义。准确把握节日纪念日文化内涵,深入挖掘节日的教育价值开展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精心打造主题教育品牌活动,是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宋代是传统节日文化的成熟、丰满时期,娱乐活动丰富多彩。受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市场交易活跃的影响,节日期间士庶更多地采取取自市场的消费方式,使得节日消费市场更加繁盛,节日经济功能更加突出。政府在节日习俗、节日消费风气等方面起了有益的引导和推动作用;而对节日市场则既有顺应、利用的一面,也有控制、决策的一面,扮演了消费者、经营者、决策者、组织者等多重角色,促进了节日消费市场的繁荣,丰富了士庶节日生活内容。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随着对外开放和对外交流的加深,人们不断追求时尚和潮流,出现了在中国西方节日热的现象.同时,中国传统节日相对降温.这种现象给中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对此,中国政府首先应该制定法律,采取措施保护和复兴我们的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有利于避免中国新生代西化;老百姓也不要一味地存有崇洋心理,应该充分了解西方文化,正确对待西方文化,热爱祖国的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6.
文化节日化是随着全球化、城镇化、旅游化的不断推进而产生的一种节日文化现象,它根植于地方性的文化传统,同时又离不开政府、市场、企业等多元行为主体的积极参与.文化节日化对传统节日的内涵、组织形式、社会功能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贵州黔东南州台江县苗族姊妹节为田野个案,关注贵州黔东南州台江县苗族姊妹节在社会发展中的历史变迁与现实走向,分析文化节日化对贵州黔东南州台江县苗族姊妹节带来的深刻影响与变动,窥探中国节日的经济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7.
《宁波通讯》2015,(3):72
春节、元宵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连接中华民族情感、承载中华民族血脉的重要精神纽带。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之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服务,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服务。近年来,我市认真按照中央、省的部署,积极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积极创新传统节日的形式,  相似文献   

8.
浅谈中国的西方节日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随着对外开放和对外交流的加深,人们不断追求时尚和潮流,出现了在中国西方节日热的现象。同时,中国传统节日相对降温。这种现象给中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对此,中国政府首先应该制定法律,采取措施保护和复兴我们的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有利于避免中国新生代西化;老百姓也不要一味地存有崇洋心理,应该充分了解西方文化,正确对待西方文化,热爱祖国的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9.
股市的节日效应探源:基于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收益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收益率数据,运用加权最小二乘法,对我国股票市场的节日效应进行研究,发现中国股市存在显著的节日效应。在研究中国股市的节日效应与周内效应的关系时,发现考虑了周内效应后,沪深两市的节日效应依然显著存在,节日效应并不是由周内效应引起的。通过结合不休市的传统节日研究发现,传统节日也存在显著的节日效应,因此,节日效应不是闭市效应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10.
刘亚男 《北方经济》2010,(16):29-30
近年来,人们对圣诞节的庆祝热情持续升温,似乎超越了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圣诞热”已不仅仅只是一种文化现象,同时也反映出很多社会经济问题。而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经济利益与消费需求的驱动,从内在上对中国传统节日提出革新的要求,只有使中国传统节日与时俱进,在保存其原有的深刻的节日内涵的同时不断创新,有效地将商品消费与文化消费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中国传统节日的传承与发展,并以此带动经济的发展,使经济文化产业永葆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1.
中华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精髓、民族情感和文化血脉,其在凝聚民族精神、协调人际关系和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在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和变革的时代,我们要坚持传统节日的与时俱进,从创新节日内容、形式及发展节日文化产业等方面探讨传统节日的传承路径,以应对传统节日遭遇的庸俗化、商业化、边缘化等冲击。  相似文献   

12.
传统节日的物质基础、社会基础、精神基础的消弭和遭受破坏,以及自身功能的欠缺是其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传统节日现代转型的途径:内在层面源于重建传统节日之"节日叙事":由外而内的层面是解决好原态性与活态性的关系,以及在教育传承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特殊大学生群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与难点。围绕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特殊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以江西XX大学特殊大学生群体为例,分析该特殊群体的类型、特点及成因,从素质教育视阈就特殊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扶助工程""旗帜工程""暖心工程""实践工程"和"文化工程"等五大育人工程。  相似文献   

14.
本文依据湖北10所高校的抽样调查资料,从性别、专业、学校类型和创业教育方式方面,探讨了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当前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处于中等水平;性别对创业自我效能感有显著影响,女大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明显偏低;学校类型与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显著负相关;创业教育对创业自我效能感作用显著,但不同创业教育方式的作用存在很大差异,创业必修课等的作用亟待提高.需要通过深化高校创业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5.
文章概述了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和传统节日失去应有的文化氛围、不断被商业化、物质化的现状,分析了中国传统节日的精神内涵逐渐流失的原因:首先受市场经济影响的逐利群体的炒作;其次是青年群体借助西方节日宣泄感情,以调适日常单调乏味的生活;第三,是受过西方教育归国者,西方的文化与传统无形之中已经成为他们回国之后的生活习惯.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在形式和内容上对传统节日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唐宋时期的宗教世俗化促使佛教广泛地渗入到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当中,其表现形式之一就是在佛教的影响下,宋代节日呈现愈来愈多的佛教因素.一方面,佛教特有节日频繁举办,并吸引大量的普通民众参与其中; 另一方面,在一些传统节日当中也弥漫着佛教的气息.佛教正是借助于节日这一载体,让自己成为普通民众日常生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如何掘金节日市场——节日营销策略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假日经济的兴起,一种新的营销理念——节日营销也随着浮出水面。然而,人们习惯于把节假日限定为双休日、法定节日和传统节日,但对消费者而言,节假日除了这些之外还包括消费者自己的节日,如生日、毕业、婚礼等等。在这个注重个性化的营销时代,对消费者个人的营销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运用事件分析法,从事件的六大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出发,详尽分析节日营销的各个关键点,从而为节日营销策略制定和执行提供了依据,进而提出节日营销一般策略,为企业选择执行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8.
李赛 《魅力中国》2013,(17):251-251
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一种行为层面的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强大的文化凝聚力与生命力.有时甚至与文化精神、民族精神相联系,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多元化的节日在世界范围内广受人们喜爱。尽管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不同宗教、不同文化的节日及其庆祝方式不尽相同,但人们对节日都怀有相似的情感,人们都祈求幸福健康,实现美好的愿望,表达对生活的热爱。节日是各个国家宝贵的文化遗产,不同的节日反映不同的文化。  相似文献   

20.
2012年最后一个月很热闹。无论是人造节日"双十二"还是"末日狂欢"大营销,还有接踵而来的传统圣诞节扫货季,各路商家铆足了劲,要在这场"节"日盛宴中享受一下饕餮大餐。传统节日与人造节谁是赢家?多如牛毛的各类节日,能否一扫消费市场的疲软态势?消费者到底在节日中有没有得到实惠?对于零售商来说,节日营销的效应到底能够持续多久?"双十二"、"末日"之人造狂欢与轰轰烈烈的"双十一"大战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