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2 毫秒
1.
《中国电信业》2007,(11):79-79
在2007年中国国际通信设备技术展览会上,LSI公司展示了一种被称为“装在盒子里的办公室”——即多业务企业网关(MSBG)解决方案。这种多业务网关将企业网络与运营商网络相连接,在提供语音、数据和其他应用的同时,能为企业提供运营商级的安全保障。通过该网关,运营商可提供具有PBX功能的托管VoIP服务、数据和接入服务,从而满足中小企业(SMB)及大型企业远程分支机构(RBO)对低成本、高质量和安全增强的商用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赵慧玲 《当代通信》2005,(16):39-42
目前国际、国内已经有多家电信运营商开始逐步实施网络转型,旨在简化网络结构、减少网络运营成本,加速将新业务推向用户的速度,优化运营商与用户之间的关系。世界电信业技术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电话网的发展凸显融合、调整、变革的新趋势,IP网络成为业务网络的统一传送平台,以IP-MPLS-DWDM为核心技术建设骨干网,利用IP VPN业务平台承载多种业务;以宽带接入技术为主导构建多业务宽带接入网,重视网络边缘的部署和管理;采用Diffserv和MPLS TE相结合的技术提高IP网络QoS性能;提高控制力度和增加网络智能;大力推进多种宽带业务和家庭网络等新型宽带业务。  相似文献   

3.
目前,话音、视频、数据等各种业务随着IP网络的演进而广泛应用于广域网、城域网和局域网,快速发展的多媒体业务也需要IP网络的承载,IP承载网是骨干网建设的基础工程。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是能够实现IP承载网快速交换的一项重要的标签交换技术,可以将网络在逻辑上划分为互相隔离的安全可靠的局部私用网络,满足大型单位在不同城市、不同地点开展网上办公的需要,所有的信息只在私用网络内部传输,部署方便快捷且易扩展。MPLS/VPN技术势必将成为网络解决增值业务的重要手段。IP MPLS/VPN技术采用了严格的路由信息隔离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用户信息传送的安全性。但作为基于IP的技术。IP MPLS/VPN的安全性是桐对于普通的IP数据业务而言的,仍然有可能遭到来自IP网络的攻击,因此仍须采用心要的安全措施来保障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资费套餐”实质上是一种以满足市场需要,获取最佳经济效益为目的的组合营销方式。在将各种业务组合起来,满足不同目标用户群需求的同时,也促进各种业务在组合中增值,增强企业的赢利能力。用户是通信企业发展的基础,谁拥有更多的用户,在一定程度上就等于占领更多的市场,获得更多的竞争主动。通信企业根据用户的需求推出个性化的资费套餐,吸引了各种群体的用户。与此同时,资费套餐通过争夺用户提高了业务量,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了网络利用率,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网络规模效益,最终提升了通信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通过研究海外运营商的通信资费套餐策略,结合通信网络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通信资费套餐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和目标。[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上海贝尔移动智能网虚拟专用网(VPN)业务作为原有的固定智能网VPN业务的扩充和发展,比原有的VPN业务增加了更多的业务特征,更加适合目前的用户需求和网络的现状。上海贝尔移动智能网VPN业务将原有的固定网(PSTN)和GSM移动网  相似文献   

6.
赵晓明 《当代通信》2005,(24):56-58
目前,全球电信运营商正面临着企业转型和网络融合(FMC),它使原本经渭分明的移动与固网的界限正在被一步步地“模糊化”,二者在多个层面的融合趋势已势不可挡。基于融合的思路来看未来的网络,无线接入技术多样化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无线接入网作为承载业务,直接面向用户的网络,是体现运营商的用户覆盖率和企业竞争力主要指标的关键之一,与核心网趋于融合的趋势不同,接入网层面将有众多技术百花齐放。如英国的“蓝色电话”采用DECT数字无绳电话系统对移动和固网进行无缝连接。  相似文献   

7.
我们对电信网络管理的概念比较熟悉,因为近百年来,电信业不管是固定运营商(自贝尔发明电话以来)还是移动运营商(自蜂窝通信发明以来)都在用好的网络管理系统,主要是保证语音业务为主的通信网的质量和安全运行。但是近几年来,在固网和移动网上为用户提供的带宽越来越宽,因此人们可以通过电信网(固定和移动)获得的业务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于是如何保障各种业务的服务质量,增强网络对新业务的适应能力以满足各种客户的需求,从而提高运营商的竞争力成了运营商最为关注的问题。传统的网络管理的体系结构和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上述需求,因此业务管理的概念和研究日显重要。  相似文献   

8.
赵晓明 《当代通信》2006,13(8):31-33
网络融合的概念和技术是当今大家议论的热门话题。网络融合大致可分两个层面:一是通信领域中固定和移动网络的融合即业界提出的FMG概念,第二才是通信网络,计算机网络(最具代表性的如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络的三网融合。这也是信息网络融合的最终目标。随着信息通信技术和IP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和宽带通信网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互联网用户已超过1个亿,宽带用户已超5300万。在互联网和宽带通信网上的业务,视频会议、电子商务、互动游戏、视频点播等业务得到了蓬勃发展。在互联网和宽带网络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网络电视(IPTV),IPTV是互联网业务和传统电视业务融合产生的新业务,它的兴起将电信网和广电网的融合推动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9.
陈自力  林鸿 《当代通信》2006,13(9):77-79
固定与移动融合(FMO)是指网络的业务提供与接入技术和终端设备相独立,其目标就是同样的业务可以由各种接入网获得,使用户通过不同的接入网络,获得相同的业务而享受相同的服务。FMO并不一定意味着网络的物理融合,其主要特征是用户订阅的业务与接入点和终端无关,允许用户从固定或移动终端通过任何合适的接入点使用同一业务。融合已逐渐成为通信的主要趋势,FMO是下一代通信网络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
赵晓明 《当代通信》2005,(18):57-59
电信企业转型加快网络融合(FMC)进程。电信企业战略转型就是从传统基础网络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变。在继续发挥固网话音和宽带接入优势的基础上,积极拓展互联网应用、系统集成、视频内容,尤其是移动通信等业务领域。  相似文献   

11.
黄浩东 《当代通信》2006,13(6):16-18
下一代网络(NGN)简述 根据国际标准组织ITU-T的建议,NGN是基于分组的网络,能够提供包括电信业务在内的所有业务;NGN中,业务相关功能与传送技术相独立;NGN能够利用多种带宽且有QoS保证的传送技术;NGN可以使用户自由接入到不同的业务提供商;NGN支持移动性,可以为用户提供始终如一的、普遍存在的业务。从实际的发展看,NGN中包含了下一代电信网络、下一代互联网、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等一系列内容.  相似文献   

12.
苏怀远 《当代通信》2006,13(7):66-68
基于内容计费的3G内容管理平台需求 ITU—T将NGN应具有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以下几点:多业务(话音与数据、固定与移动、点到点与广播的会聚)、宽带化(具有端到端透明性)、分组化、开放性(控制功能与承载能力分离,业务功能与传送功能分离,用户接入与业务提供分离)、移动性、兼容性(与现有网的互通)。可运营的移动3G网络,是NGN的一个子集。因此它将在NGN网络基本特征之上.特别关注移动性、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通信网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业务提供不灵活,网络资源利用率低,连接效率低,网络的开放性较差,不能满足丰富多彩的用户需求等,因此,传统的通信网正在逐渐向下一代网络(NGN)发展和演进。NGN具有标准,开放,统一的接口,统一的业务特性,业务模块组合可形成复杂的业务,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电信业》2009,(6):81-81
〉〉〉法国电信集团旗下的企业通信服务机构0range Business Services(简称onnge)成功为MPLSIP VPN骨干网络部署了IPv6新一代通信协定,以加快新型网络应用和商业通信服务的展开,例如机器与机器(M2M)无线资料交换和感应网络等。  相似文献   

15.
龚双瑾 《当代通信》2006,13(11):10-13
概述 随着电信网络的发展,电话普及率的提高,用户对电信业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号码可携性”(Number Potability)的要求也是近年来在世界各国感兴趣和实施的业务,“号码可携性”的业务使用户可在地址搬迁,更换业务提供,及更换业务时可以继续使用原有的号码而不改号.因此很受用户的欢迎。特别是商业用户,企业用户和政府机关用户,在更换办公地点时可不改号,免去了更换名片等烦琐的工作。网间号码的携带则是当用户由于各种原因在更换运营公司时可以不更改号码。在竞争环境下网间号码的携带促进了运营商间的竞争。截至2004年5月,全球约有23个国家和地区不同程度地实施了号码携带(包括固定号码携带和移动号码携带)。在已实施号码携带的23个国家和地区中.有超过一半的国家和地区在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市场都实施了号码携带。  相似文献   

16.
从电信领域来看,用户驻地网是随着智能终端的出现以及多业务承载的需求,而从传统意义上的电信接入网中分化出来的网络组成部分。在传统的电信网络中(未引入IP技术,也出现对多业务的需求)。业务的单一,导致了终端种类的单一,从而也使得接入网络的功能较为单一。当时的接入网是指本地交换端局与用户之问连接的媒介和设备,  相似文献   

17.
近十几年来,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信市场的不断成熟,无论是网络运营商、设备制造商,还是业务/内容提供商都越来越意识到,用户不断发展的需求才是技术和网络发展的源动力,电信网的发展历程就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电信业务以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基础通信业务的发展,电话普及率不断提高,有些大中城市已近饱和。为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开发增值业务已成为各通信运营企业的共识。随着智能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智能网以其独特的灵活性、开放性和可靠性,为开发新的增值业务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平台。目前,全国各省区市的智能网上已开发了计账卡业务(ACC)、被叫付费业务(FPH)、虚拟专用网业务(VPN)、个人通用号码业务(UPT)等增值业务。有人值守智能公话也是随着智能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增值业务。  相似文献   

19.
陈卉  强磊 《当代通信》2006,13(14):10-14
随着全球信息产业的发展,互联网和通信网的融合成为发展趋势。分析起来,网络融合的驱动力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信息业务的分组化,这是网络演进和融合的最大驱动力。二是技术的进步,新技术层出不穷。三是用户需求的提高,用户希望能够利用任何终端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享受丰富多彩的业务。四是运营的需求,为了支持多种电信业务,电信运营商希望能有一个整合的IP化的电信基础网络。  相似文献   

20.
网络宽带化,光纤化的趋势已势不可挡,电信运营公司建网时应平衡网络建设(关系到投资大小)用户需求(关系到开通率)高市场份额(关系到企业命运)技术选择(关系到网络的可持续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