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风舞飞扬 《财会月刊》2014,(2):I0007-I0007
不要用老师吓腕孩子 过了新鲜劲儿,有些孩子可能出现不愿意到学校的想法,或者磨磨蹭蹭“争取”迟到,或者在门口哭闹不进教室,或者装病……有些家长会说些“让老师好好管管你”、“等着挨批评吧”之类的话,可是这样多数会引起反作用,让孩子因惧怕老师更不愿意上学。家长应该对孩子说“每个人都需要去上学”,让他明白到学校学习是不容商量的。  相似文献   

2.
苏菲 《成功之路》2011,(6):44-45
面试时绝对不能口无遮拦,什么都说,否则不可能找到好工作。那么,面试时有哪些话题是不能说的呢?1、不要赞美面试官的外表不要说:“我喜好你的裙子”!“赞美对方的外表太唐突了。”纽约市一家行政猎头公司的招聘主管帕特·丽莎说,“如果你是一个男性。而歌颂一位女面试官,可能被看作是性别歧视或者是贬损,即使你的目标很纯挚。同性之间的...  相似文献   

3.
《乡镇论坛》2008,(16):43-43
十不要: 1.不要欺骗他(她)(如孩子父母已经双亡,就不要说他们还活着)。 2. 不要承诺他(她)你做不到的事(如说我一定帮你找到你的父母)。 3. 不要强迫他(她)回乙或说话(不要说“没有关系,你说啊”)。  相似文献   

4.
顺水推舟法     
星期天,我们计划在家做家务.搞大扫除,孩子却想去野外玩。我说去不了.孩子很不满意:“我叫你做什么你都不做,以后你叫我做什么,我也可以不听。”我就顺着他说:“你不要我管太好了,我确实不想管你.以后你的衣裤你洗,你用的文具你买,你的事情你自己管……”话一说完.孩子就嬉皮笑脸地说:“爸爸,我要你管.我听你的。”  相似文献   

5.
执行的关键不在于你如何监督,而在于你是否说服员工接受你的决策。 不接受的事情不可能被执行 现在青少年网瘾问题很严重,甚至已经上升到了一个社会问题的高度。很多家长都不会鼓励和希望孩子去上网,去打游戏,但很明显,他们并没有成功,还是有很多孩子在上网。家长喋喋不休地告诉孩子:“这样会玩物丧志,这样会让你的功课落后,这样会让你考不上大学,这样会让你将来找不到好工作……”好了,说了很多,但孩子们听进去了吗?大部分没有。  相似文献   

6.
鼓励的效应     
有位教育专家,在讲如何教育孩子时说,教育孩子要多鼓励,少批评,更不能动辄指责、贬斥、奚落孩子。他伸出大拇指比划着说:“对孩子要多用这个,你能,你行,你优秀!”,又伸出小指头说:“不要用这个,你软弱,你废物,你事事不如人!”又伸出食指说:“更不能用这个,你弱智,你愚蠢,没出息!”又把手握成拳头:“更不能用这个,打不但不解决问题,还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产生抵制情绪!”教育专家的手语虽然表达的不是一个意思,但却是在反复强调:对孩子要少批评指责,更不能打骂。而是要以表扬为主,多加鼓励,  相似文献   

7.
郭丽霞 《活力》2010,(17):35-35
由于我们这一代大多是独生子女,以至于现在多数家庭是“4+2+1”式的。不少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们对待孩子真正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事事处处包办代替,一切都为孩子安排妥当。几乎每个家长在送孩子人园时第一个担心的,就是孩子在离开家以后吃饭、睡觉等一些生活问题。每每听到家长说.宝宝这么小,自己吃饭都不会,到幼儿园可怎么办呀?甚至于有的家长会在午睡前把孩子接回家。担心孩子在幼儿园睡不好。  相似文献   

8.
真正的爱     
我小孙女所在的美国学校十分注重保护孩子的隐私,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其重视程度太令人感动了。她念小学三年级时,有一次,学校通知开家长会,我也想跟儿子去见识见识。儿子跟学校电话联系后,老师答复说,欢迎我去学校参观,至于参加家长会,就要征得孙女的同意。我感到很奇怪,经儿子一番解释,我更感到新鲜。原来,美国学校为了保护孩子的隐私,家长会不是像中国那样让家长集体听报告,表扬和批评甚至指责都当众公开进行,而是由老师分别和家长单独交谈,孩子表现的好坏优劣,只让家长(孩子的法定保护人)本人知道。这样的家长会,一般一学期进行两次,学校…  相似文献   

9.
《中外企业文化》2007,(11):I0011
1.不要用汤匙喂宝宝吃花生酱,即使已经涂抹在面包或饼干上,也最好避免,因为花生酱的粘稠度太强,宝宝不易吞食; 2.不要喂宝宝吃QQ糖,口香糖,即使是软糖,也要切成很小很小的块,让宝宝舔个甜味就行了。 3.不要喂宝宝吃肉丝,鱿鱼丝等纤维较长的食物。  相似文献   

10.
《乡镇论坛》2008,(34):45-45
恐吓、冷落孩子。每当孩子调皮或犯错误时,家长都会不自觉地用诸如“不要你了”等话恐吓孩子,让孩子因害怕而“就范”。其不良影响是:容易使幼儿情绪不稳定,产生紧张、焦虑、抑郁、敏感、胆小、恐惧等反应,甚至有可能导致发育不良、智力低下以及神经衰弱:偏执、强迫等症状。  相似文献   

11.
《辽宁经济统计》2009,(4):45-45
一些家长认为,给孩子一个干净的环境,有助于孩子健康,于是,就时不时地给家里进行大扫除。然而,美国研究人员提醒说,如果家中有5岁以下的孩子,大扫除就不能太频繁。  相似文献   

12.
紫辰 《企业文化》2007,(9):85-85
说话要分场合,场面上的人自然要说场面上的话。"公私分明"是一条在什么时候都很有效的游戏规则。所以,办公室里不能乱说话,即使说也要说公事,不要掺和私事,别人没兴趣会让你扫兴,别人有兴趣可能对你会更糟。  相似文献   

13.
《中外企业文化》2005,(3M):i005-i008
学会与书本做朋友 早慧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爱书。所有的宝宝都具有很强的求知欲,一本书到手,孩子常会翻看数遍.有时背了下来也仍不释手。教给了孩子爱书,就交给了孩子一把打开智慧之门的金钥匙,明智的父母何乐而不为?但什么时候开始给孩子看书呢?可以从孩子视物清晰后就开始.最迟也不要晚于10个月。  相似文献   

14.
程社明 《中外管理》2008,(10):125-126
案例中的父母都是在职场上取得优异成绩的明星式人物,他们可以带领团队达成目标,可以游刃有余地与人融洽相处。而越是这样的夫妻越希望自己的孩子像自己一样优秀,望子成龙。然而,这样的家长也常常陷入一个误区,就是你的强势很可能是孩子成长路上的一个障碍。  相似文献   

15.
秋安 《中外企业文化》2011,(9):I0041-I0041
高尔基曾经说过,爱孩子,这是连母鸡都会做的,关键是要会教育孩子。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早就告诫过父母们:“不要让孩子成为人上人,不要让孩子成为人下人,也不要让孩子成为人外人,要让孩子成为人中人。”“人中人”就是“平常人”。“平常人”就是心地平和、能与人和谐相处的心理健康的人。  相似文献   

16.
《中外企业文化》2006,(12):I0006-I0007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的父母将更多的金钱、精力全部投入到孩子身上。怎样合理、科学地养育宝宝?有些家长盲目地给宝宝补充营养或各种微量元素,做父母的应该怎样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让孩子们的生活远离成长误区?  相似文献   

17.
执行力     
《英才》2007,(2):12-12
一位母亲领着她满嘴蛀牙的儿子找到圣雄甘地:“我的儿子最崇拜你,请你对他说不要多吃糖果。”甘地沉默片刻,对那位母亲说:“请一个月以后再来找我。”一个月后,母亲带着儿子又来了,提出同样的要求。甘地望着孩子,郑重地说:“请不要多吃糖果。”母亲不解,问道:“这么简单一句话,为什么要让我们等一个月?”甘地答道:“因为那时我自己也吃许多糖果,我节制后,才能告诫别人节制。”  相似文献   

18.
沈佩君 《乡镇论坛》2008,(33):46-46
亲爱的孩子,恭喜你考上大学。30年前大学录取率不到一成时,“大学生”三个宇让人肃然起敬;但在录取率往百分百飙升的今天,不管你每科平均不到12分或超过88分,你们都叫“大学生”,何其幸运。看看大陆跟你一样年纪的孩子,每年考生1000万人,录取率五成多,考题比我们难得多,压力也大得多。但为了脱贫,他们的成就动机像沸腾的水。也许你会说,台湾是台湾,大陆是大陆。孩子,政客可以这样说,他要的是选票;但是你不能这样说,因为这是你的人生。  相似文献   

19.
晓阳 《乡镇论坛》2011,(11):20-20
在家庭教育中,有些父母总以为教育孩子就是板起面孔来说教,甚至是训斥孩子。这样会使家长和孩子之间产生很大的心理距离,所以孩子对家长的说教,也往往是这只耳朵听,那只耳朵冒,有时甚至产生逆反心理。难怪常听家长说:“这孩子怎么就这么不听话,我拿他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相似文献   

20.
关于生活     
直到我们失去拥有的东西时,方才认识到其珍贵;直到我们失去的东西再现时,方才了解它——这可能是真的。即使你把所有的爱给予某些人,也不能保证他们也会同样地爱你。不要期待爱的回报,如果事情不是这样,心甘情愿地加大你的爱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