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2013年度河南上市公司发布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为基础,对当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日渐规范,定量和定性的认定标准得以广泛使用,能够提供一定内容的信息,但还面临着提供的信息不可比、某些方面的信息供给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价值工程》2018,(3):44-45
近年来,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及其披露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缺陷信息披露的积极性不高,实质性内容的欠缺等。[1]本文采用对比分析法分析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详细程度、披露情况等数据,通过探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及其披露的现状,得出目前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及其披露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完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及其披露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多次发生,让人们更加关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尤其是在当今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问题已成为上市公司健康发展的关键.当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依然面临着披露内容质量不佳,评价和缺陷认定缺乏统一标准,审计报告质量较低和内外部监管不力的问题.对当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15年山东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评报告为依据,分析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现状。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逐步规范,定量和定性的缺陷认定标准被广泛应用,但内部控制缺陷的界定不明确,一般、重要及重大缺陷的程度区分模糊等,使得上市公司整体上面临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信息含量低、可比性差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2011年是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的第一年,本文分析了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披露的2011年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针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低的现实提出了监管层加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监管、探索制定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合理的认定标准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对于规范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及其披露均具有关键性作用。本文从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本质着手,研究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内涵、归属权以及披露等问题,以期为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相关规范的制定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就是缺陷等级分级,其本质是对缺陷风险暴露造成的内部控制目标偏离程度的等级划分,如何分级的依据就是缺陷认定标准。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有定性标准和定量标准,前者主要考虑缺陷的性质所形成的风险暴露,一般难以量化,后者主要考虑缺陷影响内部控制目标的可能性和后果所形成的风险暴露,可以量化,二者都根据风险暴露影响目标的程度来认定缺陷等级。由于不同因素对不同内部控制目标的影响程度不同,不同内部控制目标具有不同的可容忍偏离,所以,缺陷认定标准是一个体系,主要包括:行为目标相关缺陷认定标准,资产目标相关缺陷认定标准,信息目标相关缺陷认定标准,经营目标相关缺陷认定标准,战略目标相关缺陷认定标准。  相似文献   

8.
以2012—2015年沪深两市存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在重大缺陷存在的前提下,采用局部可观察双变量Probit模型,从已存在缺陷的识别和披露两个方面,考察管理层过度自信和短视等认知偏差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行为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层过度自信程度越高,公司越可能降低对缺陷严重程度的认定,从而导致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中的行为选择问题;管理层短视程度越高,公司越可能隐瞒所识别的重大缺陷,从而导致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中的行为选择问题。进一步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行为选择的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即从隐瞒重大缺陷逐渐转变为降低重大缺陷的严重程度进行披露。在该情形下,管理层过度自信和短视等认知偏差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行为选择的影响仍然显著。研究结论对于有效治理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行为选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杨婧  郑石桥 《财会通讯》2021,(14):121-124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的目标是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效性做出评价.文章通过建立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形成机理,论证了缺陷认定标准与企业管理层的策略选择、外部审计师的行为决策和政府监管部门的处罚力度相关,还得出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形成是企业管理层、外部审计师和政府监管层之间进行博弈所达成的一种均衡状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企业经济》2017,(11):89-95
以2010-2015年深圳主板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构建管理层认知偏差概念模型,对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决策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样本数据,结果表明: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具有认知偏差,普遍存在降低内部控制缺陷的倾向;管理层认知对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决策受内部与外部因素的影响,管理层过度自信和社会舆论导向认知都与管理层认知呈正相关关系,管理层越自信,主观性对企业预期未来发展就越乐观,社会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内部控制缺陷也越关注,管理层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就越倾向于降低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程度。研究结果为防范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缺陷机会主义行为提供了着力点,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监管政策的技术创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内部控制和绩效评价密切相关,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与提升绩效水平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企业绩效公开化的重要举措,而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又是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焦点。研究绩效公开导向下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披露,运用锚定效应理论,结合区位商指标,验证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透明程度在特定维度内的集聚性。研究发现,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透明程度在地区、行业、规模和企业性质等四个维度中未形成明显的集聚,锚定效应在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披露中发挥了作用,但多数情形下不呈现显著性。由此看来,内部控制信息的选择性披露是绩效公开驱动下企业的个体行为,而非自发的从众现象。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10年深沪主板上市公司公布的内部控制自评报告和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数据分析,本文指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存在着目标认定、严重性程度认定、财务与非财务内控缺陷认定、内控局限性与内控缺陷认定等难点,并提出了模糊控制与精确控制并重、保持认定标准相对稳定性、加强监管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将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和评估报告定义为内部控制强制披露规定,将存在"因财务违规被监管机构处罚"和"发生财务重述"但未在违规年度或财务重述事项发生年度披露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认定为未如实披露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研究了强制披露规定下A股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披露情况.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未如实披露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超过一半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公司未如实披露其存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文章还研究了披露或未如实披露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并提出由监管机构对公司和审计师检查进行治理,促使公司如实披露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相似文献   

14.
万晨晨 《财会月刊》2012,(23):65-68
近年来,我国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做出了持续努力,相关部门通过修订法规,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建设及其信息披露提出了越来越明确的要求。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搜集我国上市公司年报数据、构建多元统计回归模型等方法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与会计师事务所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拟为改进我国审计市场的结构与效率提供一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5.
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是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的核心问题,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存在认定标准、等级界限模糊不清等问题.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分析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完善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08年度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内部控制缺陷和内控部门定期提交监督报告作为内部控制效率的替代变量,验证了内部控制效率对经营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经营业绩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显著正相关;与内部控制缺陷显著负相关;与内控部门是否定期提交监督报告之间,不具有统计显著性。研究结论表明:在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效率显著影响经营业绩,内部控制效率的高低是影响经营业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上市公司所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质量,不仅反映了自身内部控制系统执行情况,同时也影响了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的科学决策。因此,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经济后果研究极具现实意义。本文对国内外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经济后果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评价,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和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2012—2016年沪深A股单独披露内部控制审计费用的公司为研究对象,从董事会监督和咨询职能以及董事会对内部控制缺陷定量认定标准的自由裁量角度分析内部控制审计费用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董事会监督职能、内部控制缺陷定量认定标准与内部控制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董事会咨询职能与内部控制审计费用显著负相关;内部控制缺陷定量认定标准在董事会监督职能对内部控制审计费用的影响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在董事会咨询职能对内部控制审计费用的影响中具有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9.
内部控制鉴证的核心内容就是寻找内部控制缺陷并对缺陷进行等级划分,寻找内部控制缺陷的过程称为内部控制缺陷识别,而对内部控制缺陷划分等级的过程称为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无论是内部控制缺陷识别,还是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外部审计师和管理层都可能产生差异。差异产生的原因包括个人特质及缺陷与判断者的利益关联程度,差异产生的路径包括标准差异和认知差异。在上述原因驱动下,通过上述路径,同样的内部控制偏差,管理层可能判断为内部控制局限性或偶然性例外事项,而外部审计师可能判断为内部控制缺陷;对于同样的内部控制缺陷,管理层认定的缺陷严重程度可能低于外部审计师。  相似文献   

20.
李红 《会计之友》2012,(2):28-30
内部控制的完善程度对外部审计意见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以我国2009年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我国强制性披露内部控制信息对审计意见的影响,研究发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与非标审计意见显著负相关,内部控制风险与缺陷和非标审计意见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强制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是有必要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