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积极财政政策的"淡出":必要性、条件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安体富 《当代财经》2003,(10):30-34
目前我国经济运行已进入新一轮的快速增长期,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已经形成,并正在增强。因此,积极财政政策“淡出”的条件已基本具备,但是鉴于我国经济中尚存在的问题和国内外的历史经验,应采取渐进式的“淡出”方式,可以把今明两年作为积极财政政策“淡出”的过渡年。积极财政政策的逐步“淡出”,应当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在调控目标、调控方式、调控手段和方法组合上进行适时调整。  相似文献   

2.
黄媛 《发展研究》2003,(8):13-14
自从1998年积极财政政策登台亮相以来,围绕这一政策的争论就几乎没有停止过。随着这一政策的中长期倾向越来越明显,人们开始讨论积极财政要不要淡出、何时淡出、以什么方式淡出等问题。 一、积极财政政策必须逐步淡出 1、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潜在风险正在不断积聚。以国债发行和扩大政府投资为主的积极财政政策,在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产生着潜在的财政风险。尽管  相似文献   

3.
我国1998年为应对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式变化,实行了积极财政政策,至今已达5年之久.5年来积极财政政策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应,本文对此给予充分肯定.与此同时,也对其未来趋势进行了预测,并指出和分析了积极财政政策淡出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我国1998年为应对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式变化,实行了积极财政政策,至今已达5年之久。5年来积极财政政策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应,本文对此给予充分肯定。与此同时,也对其未来趋势进行了预测,并指出和分析了积极财政政策淡出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积极财政政策淡出争论的学科分析与制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炜 《经济学家》2003,(4):37-44
积极财政政策淡出是一个现实性极强、对策性极强的问题,目前已有的各类观点都可以找到其分属于不同学科的理论依据;但是仅仅局限于一般原理的分析并不能把握真实状况。在考虑我国制度背景的特殊性后,对上述问题判断的准确性才会明显提高。在由学科分析推进到制度分析后,积极财政政策淡出还需要更进一步的对策综合和全局统筹。  相似文献   

6.
姜爱林 《经济经纬》2003,(6):120-122
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我国在特定情况下实行的一种特殊的财政政策。5年多来,这一政策对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当前形势下,积极的财政政策还不能轻易淡出,未来2-3年内仍要继续实施。要采取相应的对策,以保证新一轮的积极的财政政策能够得到继续实施。  相似文献   

7.
我国积极财政政策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它不同于西方国家反经济周期的积极财政政策。通过划分两种类型的积极财政政策,对我国几年来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之上对其进行调整,同时缩减国债规模,减少赤字,实现财政平衡。在结构调整逐步完成,各项改革趋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机制充分建立的条件下,使积极财政政策淡出,代之其他财政政策的出现。  相似文献   

8.
积极财政政策产生显著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截至 2001年底,在短短的四年时间里,我国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巳先后发行5100亿元国债,用以刺激经济发展。此举社会各界看法不一,一种意见认为积极财政政策作用很大,应继续实行;另一种意见认为积极财政政策作用已到临界点;应逐步淡出;还有一种意见认为积极财政政策风险加大,不能继续实施。 在上海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九次领导非正式会议上;各国在“迎接新世纪的新挑战”的领导人《宣言》上承诺,将竭尽全力扭转全球经济下滑趋势,以促进经济复苏。但是,绝大多数成员的领导人没有作出采取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  相似文献   

9.
徐瑞娥 《经济纵横》2003,(10):55-59
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已实施五年 ,收效卓著。随着宏观经济形势趋于好转 ,对积极财政政策淡出还是继续的争论也不时出现 ,现将各种观点综述如下。一、对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不同看法(一 )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看法。第一种观点认为 ,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有必要性和可能性。1 .扩大内需仍需加强。随着国际经济增长的继续放缓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经济“传导”作用的加强 ,我国外贸出口面临的形势及外需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容乐观。据有关资料 ,净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1 997年为 3 .6 % ,1 998年为 2 .3 % ,1 9…  相似文献   

10.
2004年展望:适度淡出积极财政政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 0 4年我国的经济增长周期将由复苏阶段逐步进入到一个可以预见的繁荣阶段。因此 ,2 0 0 4年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应该适度淡出积极的财政政策 ,同时搭配微调的货币政策 ,进一步增强经济自主增长的内在动力 ,以防止出现经济的过热端倪。  相似文献   

11.
12.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intriguing issue of whether William Thomas Thornton plagiarized Francis Longe's (1866) pamphlet denouncing the classical wage fund doctrine. In doing so, the paper comprehensively reviews all of the corroborative evidence surrounding the plagiarism allegation laid against Thornton, drawing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a little known letter to The Times written by Thornton, in an effort to clear his good name of any impropriety. It is the conclusion of this paper that Thornton has no case to answer; the evidence not only from Thornton's own early work on wages and trade unions, together with additional corroborative evidence suggests that far from having plagiarized Longe's (1866) work, Thornton apticipated many of his ideas.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managed care plans that limited access to infusion biologics via a step therapy policy.  相似文献   

17.
18.
对国际工程而言,无论在项目投标阶段,还是在项目正式实施前期,现场勘察及市场调研都是十分关键的环节。与国内工程相比较,国际工程具有地域遥远、语言环境不同、交通通讯不便、文化习俗差异、项目所采用的规程规范不同等特点,若承包商不能很好地对工程现场和项目所在区域市场进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科技进步与生产自动化的变革使得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研发成本的增加和产品生命周期德缩短,使得过去将重心放在国内市场的企业纷纷走向国际化。早在 1984 年,就有著名专家学者指出了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经济原由:发达国家选择其比较劣势产业,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技术进行生产,使之在国际市场成为优势产业,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因此,目前对企业而言,国际化经营活动的规划已经成为其不可或缺的策略之一。企业国际化通常,企业国际化的过程有如下几个阶段:一是新产品阶段。在此阶段跨国企业先在母国市场制造、销售及创新…  相似文献   

20.
We are concerned with the problem of spot volatility estim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microstructure noise. We introduce an estimator based on the technique of multi‐step regularization. A preliminary form for such an estimator was proposed in Ogawa (2008) and was shown to work in a real‐time manner. However, the main drawback of this scheme is that it needs a lot of observation data. The aim of the present paper is to introduce an improvement to this scheme, such that the modified estimator can work more efficiently and with a data set of smaller size. The technical aspects of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posed scheme and its performance on simulated data are analysed. The scheme is tested against other spot volatility estimators, namely a realized volatility type estimator, the Fourier estimator and three kernel estimat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