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在分析猪肉产品供应链中养猪户和屠宰加工企业行为机理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博弈模型,分析得出养猪户和屠宰加工企业二者各自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临界点。通过对风险喜好者和风险规避者的分析,得出风险喜好的屠宰加工企业和养猪户更倾向与监督和违约,而风险规避者则相反。  相似文献   

2.
3.
超市与供应链上游主体农产品质量控制行为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超市在与农贸市场的竞争中必须立足于“以质取胜”。超市要即时、高效地获得质量可靠的农产品供应,选择最合适的供应链方式并对其实施有效管理是根本的前提和基础。本文通过完全信息条件下重复博弈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超市和供应链上游主体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可以减少各主体的“以次充好”等质量投机行为,有利于超市获得高质量的农产品供给;进一步使用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委托-代理模型分析,其结果则表明:在与上游主体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后。超市还应设计包含有效的激励和约束等内容的供应链契约,以确保供应链上游主体的行为不偏离于超市的农产品质量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4.
王静静  曹洪华 《山西农经》2022,(6):26-29+37
为了探究政府干预对订单农业供应链金融运作层级优化的关键性,运用演化博弈方法,在有限理性和信息不对称假设条件下,对比分析纯市场情境和政府介入情境下订单农业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的策略演变轨迹。结果表明,政府以农业补贴为抓手,在供应链主体合作博弈中充当策略扰动者,通过加强参与主体间的契约信任,可提升订单农业供应链金融的信用评级,推进订单农业供应链金融运作层级优化。  相似文献   

5.
畜产品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在其中的主要职责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畜产品安全风险。本文通过对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加大制度创新的力度,完善食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测体系,完善畜产品安全信息能力的建设和食品安全信用体系,深入实施市场准入制度等以保障我国的畜产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6.
消费者需求在整条绿色食品供应链结构中将起到重要引擎的作用,本文分析了不同情形下消费者与供应者的演化稳定的策略。研究表明,基于环保责任与政府的补贴激励,消费者会促进绿色消费,结合政府传导至供应链企业有效的激励与惩罚机制,可以实现国内绿色食品供应链整体供给需求与整体需求市场之间稳定与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7.
探索如何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农产品供应链的重点问题.以农业合作组织为中心构建农产品供应链,已经是农产品供应链的重要运作模式之一.本文以农业合作组织为研究主体,运用博弈方法从是否存在农民专业组织两个层面构建静态博弈模型,探讨农业合作组织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作用.结果表明,农民合作组织作为信息平台和监管中心可以减少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以及交易成本,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科技提升我国畜产品质量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对制约我国畜产品质量提高的技术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科技提升我国畜产品质量的建议,以期通过技术的推广应用带动我国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9.
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研究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畜牧业快速增长,到2002年,肉类总产量达到6526万吨,禽蛋总产量达到2462万吨,奶类总产量达到1400万吨。其中,猪肉、羊肉和禽蛋生产均居世界首位,家禽生产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牛肉生产居美国、巴西之后的第三位(不包括欧盟)。在国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类、禽蛋和奶类的需求量也不断加大,到2002年人均拥有猪牛羊肉40.8公斤,牛奶10.2公斤,全国平均每天大约要消费掉16-17万吨肉类,市场需求巨大。同时,我国还是一个畜产品出口大国,2002年,中国畜产品出口总额达到25.82亿美元。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文章对农产品供应链协同管理在我国以往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出当前研究中可能存在的不足,探讨该领域未来可能的研究发展方向,以期丰富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协同领域的研究。[方法]该文应用比较分析法和归纳分析法,从农产品供应链协同与食品质量安全、协同的影响因素、协同中的收益分配问题和协同中信息技术的应用4个方面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综述与讨论。[结果]农产品供应链协同管理研究初期主要为理论探讨和定性的分析,现阶段以定量研究方法为主,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中存在研究方法运用单一化、研究主体简单化和信息技术应用研究不足等问题。[结论]该文研究认为未来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协同管理可能的研究方向为:(1)绿色可持续农产品供应链协同研究;(2)农产品供应链协同中信息技术应用研究:(3)农产品供应链协同研究主体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国外畜产品质量控制的措施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比如瘦肉精、三聚氰胺、苏丹红等不断发生,不仅为畜产品消费者的健康和利益带来巨大隐患和损害,也严重阻碍了我国畜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方法]文章利用文献调查法了解国际上畜产品质量控制得比较好的国家和地区比如美国、欧盟及其成员国、澳大利亚等,在多年的发展中积累的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可从多个角度为我国提供借鉴。[结果]该文首先论述和分析了美国、欧盟及其成员国(英、法、德)和澳大利亚等关于畜产品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这些措施主要包括其完善的法律体系、合理有效的监管体系、科学的风险分析制度、认证制度和先进的质量可追溯体系等方面。[结论]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出我国今后应该建立起完善的法律体系、合理的监管体系、科学的可追溯体系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来进一步强化和提升我国畜产品质量控制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农产品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必需品,在"互联网+"背景下,国家大力提倡农业信息化建设,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新一轮契机。但由于我国小农经济、农地分散、农民素质普遍不高、农业技术化程度总体较低等多方原因,造成长久以来我国农产品供给与需求不对称情况,频繁出现"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现象,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善农产品供需信息不对称现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方法]文章在文献研究基础上,主要运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及冷酷战略模型对农产品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结果]博弈分析结果显示,供应链上下游组织间共享信息次数只要有足够多,就可以在供应链中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通过信息共享可以有助于供应链条上企业合作,实现共赢。[结论]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可以有效提升农产品信息沟通效率,有效解决农产品供需信息不对称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耕地质量状况与提升对策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耕地是最宝贵的农业资源和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耕地质量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提升耕地质量是促进粮食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我国耕地质量整体偏低、退化和污染严重、占优补劣现象普遍。根据耕地质量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我国耕地质量提升的目标是:(1)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提高;(2)土壤养分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土壤障碍因子得到消减或控制;(3)高标准农田布局和比例合理化;(4)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化。建议我国耕地质量提升采取如下措施与对策:(1)开展全国耕地质量调查;(2)构建全国农田土壤质量监测网络和研究野外台站两大平台;(3)开展便捷施用技术,高效、循环利用的"有机肥资源利用"工程;(4)实施中低产田改良与污染土壤修复的"土壤障碍因子消减"工程。研究对进一步强化耕地质量建设、推动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棉花目标价格改革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中国棉花生产从供给端提高棉花品质,增强市场对高品质棉花需求的适应性。为了分析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执行后,中国各产棉地区棉花品质变化情况,通过对比不同政策背景下的棉花品质,评估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对棉花品质改善的影响程度。方法 文章使用主成分分析对2011/2012年度以来中国各产棉地区棉花质量情况数据进行分析,并对比其供给侧改革前后中国各产棉地区棉花质量的变化情况,以深入分析供给侧改革对棉花质量和棉花生产的具体影响。结果 (1)临时收储政策期间,长江流域棉区和西北内陆棉区多数棉花主产区的棉花综合质量得分排名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产量和检验量占比较小的黄河流域棉区则呈现出上升趋势,中国棉花整体质量呈现下降趋势。(2)棉花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伴随着2014年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的执行,2014/2015年度以后,西北内陆棉区和黄河流域棉花质量综合得分排名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长江流域棉区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中国棉花整体质量呈现上升趋势。结论 棉花供给侧改革对中国棉花品质的影响体现在多个层面,对于生产环节来说,植棉农户更加注重“特性因子”相关指标的提升,棉花加工企业更加注重“加工因子”相关指标的提升,但随着“产量因子”中新疆棉花产量占比的增加,中国棉花综合质量中低于标准级棉花的数量将会增加,在新疆优势棉区饱和的情况下,新疆棉花产量的进一步增加,将会对中国棉花综合质量形成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