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促进居住融和的保障性住房混合建设方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我国城市普遍出现了居住空间分异的现象,在此过程中,保障性住房所采取的集中建设方式,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趋势.为避免低收入群体过度集聚和与其他社会群体隔离所引发的社会问题,本文提出保障性住房应以促进低收入群体和中等收入群体的居住融和为目标,采用与普通商品住房混合建设的方式,并从土地供给、住宅设计和社区建设方面提出了保障性住房混合建设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保障性住房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中低收入群体规模化居住的群体利益诉求和矛盾的循坏积累,部分保障房社区就已经出现周边犯罪事件频发,与周边商品房社区修建"柏林墙"等不和谐现象[1]。现将保障性住房项目的社会风险分为经济、环境、社会、文化四类,通过专家打分,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社会风险进行评估。最后通过重庆市保障房案例进行实证分析,以此展开对保障房社会风险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3.
王芳 《当代会计》2020,(5):103-104
住房是普通百姓基本的生活需求,随着国家住房制度的不断改革完善,成为关乎国计民生的一个社会热点。为了尽快满足百姓的住房需求,国家通过保障房的方式加大了住房供给的力度,在根本上解决了住房困难的问题。保障房建设项目可以有效解决由于经济能力不足无法购买商品房群体的难处。无论从国家的政策还是在财务管理的角度来说,保障房项目与一般类型的房屋建设均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合理地进行项目建设成本的控制,就要对保障房建设项目会计核算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基于此,主要对保障房建设项目的会计核算进行简单的分析,探究其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足,提出解决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保障房建设面临的突出困难是资金不足:地方政府财力不济,社会资金介入不够……而其他一些国家在保障房建设融资方面采取了不少效果很好的做法,比如发挥政府补贴的基础作用、引导私人资本介入和辅以不断创新的金融产品来撬动资本市场的力量等等,为我国解决保障房建设资金困难带来诸多启示.美国:融资主体向市场化转变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开始发展保障性住房体系.经过80余年的摸索,美国已建立起一套多元化的保障房融资体系,融资主体也经历了由政府为主向市场为主的转变.目前,美国保障房建设与投资的70%是私营开发商,整个融资体系已呈现出高度市场化、金融化的特征.其中,美国首创的低收入住宅返税政策(LIHTC)以及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模式,通过以市场化的方式吸引社会资金介入保障性住房项目,使保障房建设找到了可持续的融资之道.  相似文献   

5.
一、租赁型保障房与产权型保障房的区别当前,在我国的住房保障体系中,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是典型的租赁型保障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人才房等则属于产权型保障房。两类保障性住房主要有以下区别。  相似文献   

6.
荷兰是欧洲人口居住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解决住房问题最成功的国家之一。在国家债务急剧上升,社会住房(类似于我国公共租赁住房)资金短缺的背景下,荷兰政府并没有采取美国REITs的做法,而是创新社会住房融资来源,发展社会住房担保基金,通过提高贷款人的信用来增加住房融资额度,有效地解决了中低收入家庭购买能力有限和社会住房资金短缺的问题。这为我国全力推进保障房建设时解决政府用于此类建设的财政资金短缺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我国保障性住房从1998年开始,经历了试点、推广、类别增加等几个阶段。本文在总结我国保障房发展特点和保障房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保障房建设中开发商面临的投资风险,并分别从政府和开发商的角度提出应对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保障性住房项目进入大规模建设与竣工阶段,但总体上我国住房保障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保障房建设管理实践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亟需评价、总结与改进,但受配套制度建设滞后、评价标准复杂、评价主体选择困境等因素制约,未能有效开展。保障房项目后评价应该着眼于过程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从保障公平过程与建设过程两个方面入手,对制度效率、公平目标、建设管理过程、后续管理等方面进行全过程动态评价。  相似文献   

9.
现在,中国政府已经启动了大规模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但我国的保障性住房在空间布局方面普遍存在选址偏远、集群式建设的问题。因此科学进行保障性住房的空间选址,以更好地实现住房保障目标并促进社会融合是很有必要的。我们依据低收入住房空间布局的理论,在目前我国城市保障性住房空间选址所存在的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对南京市四大保障房片区的选址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与分析。分析得出,南京四片区保障房选址基本合理,但仍有较大差异,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周建亮  练婧 《价值工程》2014,(32):10-12
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大幅提升保障性住房供给,可以解决由住房供给结构严重失衡引发的高房价等一系列社会和经济问题。但是由于融资渠道狭窄,我国保障房的建设推广遭遇资金瓶颈。本文在剖析PPP模式的内涵及优势的基础上,探讨了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保障性住房PPP模式的具体运作流程,并提出通过引入公众参与机制,构建政-企-民三方合作框架,改进PPP模式下保障房供给的构想,以期实现PPP融资模式在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