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以及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了更好地履行其主体职能,正逐渐将后勤职能分离出去,依托社会办后勤。后勤保障社会化从经济学意义上讲,它是一个专业化问题和社会分工问题,因此必然存在委托代理关系,并且不同行为主体间在策略选择过程中需要进行博弈。本文依据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的基本原理构建了国有大中型企业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中委托方与代理方行为间的博弈模型。  相似文献   

2.
当前,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作为全国性热点问题,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从最近我们对山东的调查情况看,国有大中型企业经济效益恶化问题仍很严重,而且至今尚无缓解的迹象。根据调查材料,我们对当前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困境、形成困境的原因以及走出困境的可能出路做出分析,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大中型国有工业企业摆脱困境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8年上半年,国有大中型工业亏损企业的数量和亏损总额仍在不断增加。本文就如何促进国有大中型企业走出困境和怎样才算基本走出了困境进行讨论。提出了大中型国有企业基本走出困境的三个效益标志,并认为:大中型国有工业企业是否摆脱困境,关键是看企业的经济效益状况有没有根本好转;近期内,国有大中型企业摆脱困境要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减轻企业负担、加大企业破产力度和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改组等方面多管齐下;从长远看,建立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设立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委员会,实现政企分开是大中型国有企业摆脱困境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4.
提起社会管理,很多人并未把它与企业联系在一起——“企业办社会”的概念几乎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其实,在许多国有大中型企业,企业办社会的职能并没有完全弱化。  相似文献   

5.
用三年左右时间,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这是党中央在总结国有企业改革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企业面临的问题和矛盾,为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迈上新台阶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此,不乏有人皱眉和摇头,议论颇多。什么国有经济已走入死胡同,没有出路;什么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是一艘艘陷入漩涡的“巨轮”——必沉无疑;什么抓“三年脱困”无非是“死马当作活马医”……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6.
管理纵横     
国有企业走出困境的三大标志国有大中型企业怎样才算基本走出了困境?国家统计局国有大中型企业研究课题组最近提出了三条效益标志:(1)亏损企业比重降到20%以下。要求所有国有大中型企业都摆脱亏损是不现实的,如何确定“合理的亏损面”?报告提出了两个参照:一是...  相似文献   

7.
一、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办社会职能和富余人员分离分流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进行一年多的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实践看,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分流富余人员在点上有所突破,大型钢铁企业中的重钢和太钢取得重大进展。但从面上看,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分高办社会职能、分流富余人员困难重重,步履艰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某些政府部门转变职能严重滞后,影响企业分离分流进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涉及宏观经济体制和微观经济的双向改革,既要求国有大中型企业依靠自身努力,转换经营机制,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又需要各级政府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  相似文献   

8.
大事要论     
改革与发展是“一张皮”在“九五”期间,要把改革和发展作为一本帐来抓,要把经济增长建立在改革的基础之上。改革规划和经济增长计划是一张皮,不要把改革与发展变成两张皮,这是改革和发展进入新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发展要依靠改革,用改革的办法来发展;改革要为发展服务,解决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解放经济发展中的生产力。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再也不能拖了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出路就在于改革,在于提高经济效益,除此没有别的出路。国有企业是很有希望的。国有企业的改革再《不能拖了,耽误下去是不行的,总是等哪一天有利时机到…  相似文献   

9.
陈景 《冶金财会》2009,28(9):42-43
<正>国家八部委颁布的国经贸企改[2002]859号文件《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方法》(以下简称国家859号文件),将国有中小企业改革的成功实践引入到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和结构调整中,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实现主业精干化、辅业专业化和后勤服务社会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有大中型企业人员多、负担重的矛盾已成改革发展之瓶颈,而解决这一矛盾的首要任务是本着国有资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通过改组改造使主辅分离、跳出企业办社会的框框,才能精干主业,切实提高主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1.
企业办社会问题,一直是企业改革进程中欲改而难办的深层次问题。不少国有煤炭企业通过十多年来的苦苦探索,始终未解决好此问题,以致其内部改革难以深化,企业局面难以打开。随着党中央提出用三年时间解决大多数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建立现代企业的要求逐步推进,不少煤矿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煤矿企业纷纷按照中央和上级的要求,加快改制步伐,建立现代企业。近来,有的大中型国有煤矿企业的二级单位在改制过程中要建立公司  相似文献   

12.
推进两个转变加快资产重组壮大国有经济青岛市纺织行业管理办公室刘玉刚近年来,青岛纺织瞄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积极推进国有纺织企业改革,“抓好大的”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培育、造就一批企业集团和大中型骨干企业,对发展经济,稳定社会,增强国有...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我们的改革目标更为明确和具体——即市场化。对于实现市场化,小型企业、集体企业、乡镇企业及私营企业问题不是很大,关键在于国有大中型企业这一大块。改革以来,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一直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所以怎样搞活大中型企业,使之更快地向市场迈进是我们急待解决的问题。我们的观点是应允许国有大中型企业从实际出发,自由选择改革方式走向市场。 一、国有大中型企业已经不同程度地形成了向市场化迈进的内部力量 改革十六年来,国有大中型企业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已经朝市场化方向一步一步地迈进了。从改革初期的为扩权让利而实行的扩大企业自主权和实行经济责任制,到实现政企职责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各种类型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推行;从把企业推向市场为中心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到以理顺产权关系、实行政企分开为核心,深化企业产权制度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已不再是昔日模样,市  相似文献   

14.
朱基同志在辽宁视察时指出:“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走出困境”。大中型企业要在3年走出困境任务十分艰巨,而作为地理环境差,信息不灵,交通闭塞,军品任务不足,民品未形成产业化,社会负担重的三线军工企业要走出困境,则任务更加艰巨。一深化改...  相似文献   

15.
困难企业如何走出困境?余传是本文所指的困难企业是那些负债过度、亏损严重、步履维艰,但还有希望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这类企业要走出困境,必须在采取一些常规的改革、调整、加强管理措施的同时,采取一些“非常”政策措施才行。前一段,许多地方和企业在这方面进行了一...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五届一中全会提出“用三年左右时间,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力争到本世纪末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9Y是实现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脱困与改革目标的关键一年。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  相似文献   

17.
哈尔滨市国有工业企业占全部工业企业的65%,大中型国有工业企业又相对集中。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大中型企业为国家积累了大量资金;改革开放以来,又为改革付出了大量成本。由于历年积累所致,这些企业大都负债累累,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要重振昔日北方重工业基地的神威,就必须从全市实际出发,探索一条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的现实出路。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经济界人士普遍认为,21世纪初中国经济改革的主题仍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党中央也提出了到2000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到2003年使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  相似文献   

19.
<正> 企业实行兼并、破产、主辅分离、减员增效等改革措施,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重大举措,也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摆脱困境,走向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必由之路。 鞍钢从1995年实施“精干主体、分离辅助”总体改革以来,共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精干主体、分离辅助”。这个阶段从1995年到1998年6月,主要是按照“产权  相似文献   

20.
邯郸钢铁公司“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 的经验,在全国工业界引起巨大反响。本文试图就国有施工企业学习邯钢经验的重要意义作一探讨。 一、邯钢经验对于国有大中型施工企业改善管理、促进“两个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1.我国国有大中型施工企业的改革已进入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