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新兴金融业态,有利于改善农村居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文章旨在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以2011-2020年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作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在促进农村居民消费过程中产生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看,提高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可以拓宽农村居民的交易范围和消费空间,缓解消费信贷约束,从而能够极大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分维度看,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均不同。分区域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有效带动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但并未对东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产生显著影响。分不同消费类型看,发展享受型消费容易受数字普惠金融的影响,而基础生活需求型消费则不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十二五期间加快农村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对于消解这些矛盾、实现我国发展方式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大作用。一是加快城乡一体化、促进发展农村是扩大消费的重要推动力。在我国的居民消费总额中,农村居民消费所占比  相似文献   

3.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农民消费观念和政府消费政策等因素影响并决定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全国31个省市区农村居民的生活消费支出结构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本文综合运用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对全国各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状况进行实证研究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东西部地区综合生活消费支出水平极端不平衡;东西部消费支出结构存在很大差异;南北地区消费支出结构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4.
针对西部民族地区城乡一体化的现状和发展民族地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制约因素,提出了要实现西部民族地区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需要构建城乡网络,包括统一的交通网络、市场网络、信息网络,在此基础上,要注重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制度的创新,加快推进农村居民的城市化进程,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长三角物流一体化是对区域现有物流资源的整合,它既是物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同时,有助于增强长三角地区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然而,当前长三角物流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阻碍区域物流一体化的实现。 本文以现有的研究成果和理论为基础,采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规范和实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围绕长三角物流一体化的实现途径这一主题展开研究。基于以上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从长三角的实际出发,提出优化区域物流网络、制定相关政策和行业规范、鼓励支持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发展及开展各种形式的跨区域整合等对策建议,以促进长三角物流一体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段涛 《改革与战略》2011,27(10):83-85
农民消费支出与财政支农支出存在着相关性,并且具有明显的区域效应。根据1990—2008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以面板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与财政支农支出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行检验,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构建模型,结果表明,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在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区存在差异。因此,在不同的区域应当采取差异性政策以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支出。  相似文献   

7.
何传新  刘洋 《改革与战略》2015,(3):117-119,143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当前,我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还存在许多差距,城乡协调发展不平衡,生活消费、教育、卫生、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存在很大差距。城乡差别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缩小城乡差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亟待解决的任务。山东省统筹区域发展,创造性地提出了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国家战略,已经成为山东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要加强城乡一体化规划建设,充分发挥龙头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发展小城镇,增强示范带动能力;发展县域经济,提升县城区位品牌;实施纵向、横向联合,按功能定位城市规模;实施外向型战略,搭建经济全球化平台。  相似文献   

8.
优化完善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全面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对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和畅通国内大循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ELES模型,采用2005—2019年无锡农村居民8项消费支出及可支配收入数据,对无锡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无锡农村居民8项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稍偏低,农村居民消费潜力仍存在可挖掘空间,农村居民消费主要受可支配收入制约;居住、交通通信、医疗保健的需求收入弹性居于前3位,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居民的消费结构持续改善;衣着、居住、交通通信及医疗保健的需求自价格弹性大于1,说明这些商品或服务对无锡农村居民而言属于较高层次消费;从需求互价格弹性角度分析,食品烟酒类商品价格变动对无锡农村居民其他类商品的需求量的影响较大,稳定食品类商品物价对促进无锡农村居民其他消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我国西部11个省2000~2009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凯恩斯消费函数模型,分析不同来源的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的消费效应最大,工资收入对消费的影响在逐渐提高;转移性收入对消费的影响并不显著;财产性收入则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最后本文提出了有利于提高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纵观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我国的经济运行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但是,其中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所起到的拉动作用却表现地较为有限. 在长期内,政府总体支出对全国及城乡不同利益群体消费都具有挤出效应,目对于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挤出效应大于农村居民.政府的投资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对全国和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都具有挤出效应,但是对农村居民而言,投资性支出表现为正向影响;在短期内,政府投资性支出对全国和城乡居民消费都具有挤出效应,消费性支出对于全国和城镇居民消费都有挤入效应,但是对于农村居民却是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11.
城乡经济的发展取决于许多因素,由于城乡经济的巨大差距,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差异,进而影响了居民消费行为。文章从影响城乡经济发展的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异和收入差距扩大对居民消费水平和行为影响的视角,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提出政府应通过加大反贫困的再分配力度、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社会福利费用等消费和收入分配政策的调整,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电子商务的日益常态化正在改变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而物流配送效率对电子商务良好发展与居民最终消费体验又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采用面板数据联立方程模型,分别从全国层面与区域层面研究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效率与城乡消费差距三者之间的联动效应.研究发现,电子商务的发展与物流配送效率之间呈现双向促进的关系,且电子商务通过提高物流配送效率能够间接缩小城乡消费差距,同时三者之间的关系存在显著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3.
消费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对于经济增长具有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威海市消费需求受收入相对较低、城乡收入差距大、社会保障不完善、居民消费倾向下降等问题影响,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偏弱。拓宽就业渠道,稳步提高居民收入;推进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积极引导消费;组织大型购物活动,促进居民消费。这是促进经济增长的良策。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动力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登国 《乡镇经济》2009,25(11):91-94
城乡一体化是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是城乡一体化研究的核心,通过城乡一体化动力机制的研究,明确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各项动因,有助于制定推动城乡一体化的政策,为各地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主要包括产业发展、城乡利益差别、政府利益驱动、政府制度、信息化等,它们共同推动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陈文  吴赢 《南方经济》2021,40(11):1-17
在借鉴测度数字经济的国际权威体系的基础上,文章从六个维度构建了数字经济发展指标,形成2012-2018年省级平衡面板数据,探讨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存在U型关系,即数字经济发展初期会降低城乡收入差距,但数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会拉大城乡收入差距,产生数字鸿沟问题。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发展通过影响城镇化和城乡居民相对创业水平来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数字经济发展早期,数字经济发展能够促进城镇化以及更多提升乡村的创业水平,但数字经济发展后期,其会导致"逆城镇化"以及更多提升城市的创业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和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都可以显著地调节数字经济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U型关系,加强数字经济初始发展阶段对于缓解城乡收入差距的积极作用,抑制数字经济发展后期拉大城乡收入差距的消极作用。文章的研究结果表明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和加快农村金融发展是确保数字经济发展惠及农村居民的重要保障,由此形成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的政策建言。  相似文献   

16.
龚锋  卢洪友  卢盛峰 《南方经济》2010,28(10):35-48
本文基于“投入-产出-受益”的三维视角,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城乡义务教育服务投入差距、产出差距和受益非均衡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城乡地区普通初中和小学师资力量的差距以及义务教育服务的生产效率差距,是导致城乡义务教育服务产出差距的重要原因;而城乡义务教育服务的产出差距以及城乡居民义务教育服务的偏好差异,又是导致城乡义务教育服务受益非均衡的重要原因。据此,本文认为,应着力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吸引人才充实农村地区的师资队伍;同时,进一步提高农村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并增强农村居民对义务教育服务的偏好强度,最终实现从多维的角度推进城乡义务教育服务的统筹和均等化。  相似文献   

17.
在乡村居民主导下进行内生式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为应对传统外生式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乡村产业凋敝、人口外流等问题,日本乡村地区以内生式发展的方法开展了乡村振兴实践。岛根县邑南町正是其中的典型案例。在当地居民的主导下,邑南町通过创新性地开发地区内部资源建立了乡村产业体系,依靠对区域内外生产要素的统筹运用弥补了本地发展的短板,实现了城乡互补的协调发展。邑南町的内生式发展实践促进了乡村产业振兴、人口回流和居民生活质量提升,满足了本地居民的发展需求。在推动乡村振兴由外生驱动转向内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可以借鉴邑南町的经验,重视培育和提升乡村居民参与乡村发展的能力,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导者和建设者;完善城市生产要素下乡机制,弥补乡村发展短板,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有效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打造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18.
国内城乡一体化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协调城乡发展关系的角度,城乡一体化被引入我国,并日益成为政府和学者们关注的热点。文章将国内的理论探索成果加以梳理、分析,将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对推进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加快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坚实基础。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框架下,基于区域发展理论分析和全球区域政策实践演进的研究,本文探讨了现代化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建设的意义和内涵特征:现代化城乡区域发展体系是区域发展的三个客观基础和三个基本现象相互作用、相互关系形成和决定的有机系统,包括建立发挥比较优势的区域协调机制、建立有利于区域增长和创新的区域治理机制、建立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和乡村振兴机制以及建立区域统筹发展支持体系的四大机制和体系。现代化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建设是中国区域政策实践的转型探索与创新。研究指出:要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事实,以“人民”的发展权利为中心而不是以“地区”发展绩效为中心,重视和基于中国区域发展最新形成的三个基本空间:即传统地理划分的宏观空间、城市群空间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乡二元空间,构建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的现代化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彰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制度优势和显著特色。  相似文献   

20.
江苏城乡经济一体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处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已居全国前列,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的中后期,已经具备了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的条件。本文主要采用城市化水平、二元对比系数、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系数和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差异系数四个基本指标对江苏省及各地市的城乡经济一体化的现状进行了测量与计算与分析,判断其城乡一体化实现程度,并根据这种现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