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曲琦  郭步超 《技术经济》2013,(12):96-103
建立包含时变通胀目标的新凯恩斯DSGE模型,研究在分别使用数量型和价格型的货币政策工具的情况下通胀目标变动冲击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两种情况下,通胀目标变动冲击对通货膨胀和利率的波动均产生重要影响;当使用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时,通胀目标变动冲击是导致产出波动的主要因素;整体而言,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控效果要优于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提出:我国央行应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形成长期稳定的通胀目标,并使货币政策调控模式逐步向价格型调控模式转移。  相似文献   

2.
李宏瑾 《经济评论》2023,(2):156-170
2020年8月和2021年7月美联储和欧洲央行相继转向新的货币政策框架,这是对当前全球流行的通胀目标制实践的拓展和延伸。理论上,最优通胀率应为负或为零,但由于零利率下界等现实因素,各国都设定了大于零的通胀目标(2%标准),采用兼顾其他目标的弹性通胀目标制。尽管通胀目标制获得巨大成功,但越来越兼顾其他目标及更灵活的安排呈现出明显的相机抉择特征。基于理论溯源和早期的实践分析表明,美联储的平均通胀目标制实质上是临时价格水平目标制,欧洲央行的新框架实质上是价格水平目标制。与简单工具规则相比,将通胀目标制作为最优货币政策目标规则的政策效果并不稳健。探索能够更好解释现实的简单稳健货币规则,仍是未来理论研究和政策实践的重要方向,这对健全中国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具有重要的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前,输入性通胀已成为现阶段引发国内通胀的主导因素。人民币汇率弹性提高,升值趋势明显强劲;通胀与汇率走势趋同,市场压力日益增大;汇率波动与输入性通胀间存在一定的内在关系。通过分析输入性通胀、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及对国内通胀的影响,阐述了汇率波动与通胀趋同对市场所带来的影响,论证了输入性通胀与汇率波动之间的关系。继续实施稳健的综合国策并加快调整制造业内部结构,以适应市场竞争变化,促使国内经济长期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构建外汇储备管理汇率、利率调控通胀的双目标双工具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框架,比较分析通胀目标制与双目标双工具政策下的经济波动与政策有效性.模拟显示:(1)面对国外利率冲击时,实施通胀目标制会导致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出现大幅波动,双目标双工具政策能实现经济和金融稳定,但面对国外需求下降,结论刚好相反,此时实施通胀目标制下的经...  相似文献   

5.
货币政策的汇率目标比较:钉住汇率和汇率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汇率目标的具体表现有两种形式:钉住汇率和汇率稳定。从理论和实践看,汇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有其优点也有缺陷。结合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文章认为,中国退出钉住汇率制度是正确的选择,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央银行应该放弃汇率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的目标,而应该以更灵活的方式让汇率进入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6.
开放进程中的货币政策目标和汇率制度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后,理论研究对货币政策目标和汇率制度选择问题进行了新的诠释,国际经验为此提供了实证支持。应用于中国的现实情况,在开放和发展进程中,不完全的资本流动性、现实经济中的多重政策目标以及宏观经济内外失衡之间的传导机制,使得中国在实施货币政策的同时,应该而且能够维持汇率的相对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人民币汇率和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对国內价格的传递程度和速度,是决定国內物价水平走势的一个关键因素,利用带有结构突变的结构向量自回归分析法,本文实证结果表明:(1)美元货币供给量、大宗商品价格变动沿价格链纵向传递率呈现递减的差异化特征,人民币汇率升值对国內物价形成\"反了曲线\"冲击效应,反之亦然。(2)由于\"货币漏出效应\"的存在,人民币汇率和美元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发生结构突变时,人民币汇率升值对物价的短期上推效应变大,而对物价的长期抑制效应变小,反之亦然。(3)人民币汇率波动在不同行业的横截面上的传递率呈现出差异化特征,对食品和居住类消费价格的传递率较高,而对其他类消费价格的传递率较低。(4)可以根据CPI上行和PPI下行因素主导通胀剪刀差走势,来调高人民币升值或贬值预期,适时抑制通胀和通缩。此外,还应加强中美货币政策沟通,弱化美元货币供应投放量的\"漏出效应\",理顺流通环节,防范热钱流动放大通胀与通缩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准确识别通胀的各种动力来源是对通胀实施有效管理的基本前提。本文通过交互效应的面板结构VAR模型,考察农产品供给以及货币、预期等需求因素对通胀的影响机理。分析结果发现:农产品产出对通胀的平抑作用非常有限,供给激励并不能成为反通胀的有效手段;预期是通胀最根本的动力来源,政策的连续性是通胀管理的关键;货币调控对通胀有显著影响,但不同地区对利率等调控手段的敏感度存在明显差异;空间上,西部地区承受的通胀压力明显高于其余地区,所以,通胀管理目标的设定应以西部地区为基准,与稳态经济增长路径相适应的通胀管理目标在3%~5%之间。  相似文献   

9.
刘东华  姚驰 《经济学家》2022,(10):96-107
国际金融危机前通胀目标制备受推崇,那么这之后表现怎样?这是个颇令人感兴趣和值得研究的课题,并且现有研究相对不足。本文以新兴经济体国家为分析对象,对通胀目标制的宏观经济效应及其影响机制这一重要剖面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论显示,国际金融危机后新兴经济体通胀目标制国家的宏观经济表现总体而言好于非通胀目标制国家,而这一货币政策在其中发挥出了积极作用。关于政策效应的影响机制,本文认为,通货膨胀目标制具有“稳”通胀预期的作用,它是该良好政策效应的基石;而新兴经济体国家采用通胀目标制后内生所需的制度性建设,促使了通胀预期稳定性的提高。我国经济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本文为相关研究和探讨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素材,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台湾推行通胀目标制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台湾现行货币政策运行机制的弊端日益显露。目前,金融先进国家大多采用通胀目标制作为货币政策运行的机制,笔者根据台湾经济的发展现状,通过实证分析认为,台湾可以把通胀目标制作为货币政策运行机制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1.
预期往往是经济波动的重要推动力量。本文以中国政府“两会”报告中提到的经济增长目标作为引导社会预期的重要导向,观察这个经济计划对实际经济的影响。笔者发现,政府增长目标基于过去的实现增长,同时又显著影响本年实现增长。这个结果对全国“两会”效应和地方“两会”效应都存在。这意味着政府设定目标有可能起到了推动经济波动的结果。整体上说,近年相对稳定的经济增长目标显著降低了经济波动的可能性。本文检验发现,政府目标对实际增长的影响主要是政府的政策发挥作用,但预期效应不明显。一些政策意见在本文的结尾被提出讨论。  相似文献   

12.
王胜  田涛 《技术经济》2013,(3):105-109,117
利用包含汇率波动和通胀预期的IS-Philips模型推导考虑资产价格的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在此基础上,分别以股价和房价作为资产价格的代理变量,模拟分析了资产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考虑资产价格的货币政策在平抑产出和物价波动方面具有显著作用,但会增大利率波动幅度;考虑房价波动的货币政策比考虑股价波动的货币政策在平抑产出和物价波动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与考虑股价波动的货币政策相比,考虑房价波动的货币政策对利率的冲击更小。  相似文献   

13.
    
We examine the effects of shocks in the oil market on key macroeconomic variables in small open economies using a dynamic stochastic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with sticky prices and imperfect competition under different monetary policy rules. The numerical solutions show that the types of exchange rate regimes and monetary policies could partly explain the trends in macroeconomic volatilities considering negative shocks to oil supply (Hamilton, 1983) and positive shocks to oil demand (Kilian, 2009). These findings are confirmed in vector autoregressive responses for Chile and Israel with inflation targeting under flexible exchange regimes and Hong Kong with fixed regime.  相似文献   

14.
In this article we analyse inflation expectations in Mexico. After a review of the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literature, we apply unit root, normality and cointegration tests to the data provided by Banco de México (Banxico) in the Survey on the Expectations of the Private Sector Economics Specialists. Our results reject the null hypothesis of normality for inflation expectations over the period 2004:01–2011:12. The exchange rate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relevant variables in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monetary policy in a small open economy. In this regard, we show the existence of a long-run relationship between nominal exchange rate and interest rate where inflation expectations matter for long-term dynamics.  相似文献   

15.
货币冲击的动态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泽 《当代财经》2006,(9):36-42
基于一个发展了的允许货币冲击存在短期真实效应的货币数量论框架,以及以此为基础的结构性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来考察货币冲击对我国一般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的动态效果的理论和经验分析结果表明,货币冲击在长期内是中性的,但对短期产出水平具有真实效应。不过,与实际冲击的作用比较起来,货币冲击对于解释我国实际变量的波动并不重要;然而,货币冲击能够解释一般价格水平变化的实质性部分。数量历史分析还显示,货币冲击能够很好地解释我国一般价格水平变化的时间轨迹以及历史上发生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相似文献   

16.
韩蓉  杨文杰 《经济研究导刊》2011,(18):51-52,125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贸易顺差的逐年扩大,加之金融危机的余波尚未结束,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首先阐述了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长期因素,包括中国经济发展状况、国际收支及通货膨胀率,并分析了它们与汇率变动的关系。然后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对这些影响因素与人民币汇率的相关性加以验证分析。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人民币的升值,我国的通货膨胀率也大幅上扬,出现了不同于经济学经典理论的特征,主要原因是美元贬值、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我国外贸依存度逐年增高、对国际市场依赖性加深以及近年来我国快速增长的需求拉动了相关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央行当前货币政策将把控制物价上涨、抑制通货膨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目前的环境之下,我国应采取人民币加速升值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We consider the effect on the degree of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of the exchange rate regime in operation. We test the hypothesis that pass‐through will be lower under a float as firms may be reluctant to pass appreciations or depreciations on to their customers when there is a strong chance that they will be subsequently reversed. Taylor’s hypothesis that pass‐through will be lower in a low‐inflation environment is also considered. Both hypotheses are assessed in relation to the price of manufactured imports into New Zealand and we find that, whereas the shift to a float dramatically lowered the degree of pass‐through, the later shift to a low‐inflation regime has no significant additional effect on the pass‐through relationship.  相似文献   

19.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价格传递效应的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研究汇率波动对中国三十多个省市物价水平的影响,并分析了可能影响物价水平的诸多因素。从中国样本省市价格水平方面,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价格水平的影响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验证了人民币汇率传递的程度与经济开放度有关,并得出了应关注汇率传递差异、积极应对物价变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