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西部大开发以来,国债政策较好地促进了西部经济增长和结构优化,但存在国债资金使用效益低下、债转贷资金归还难、债务风险较大以及积极财政政策淡出带来的资金短缺等问题。近期内国债政策仍然是促进西部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应严格国债资金管理,发挥国债资金导向作用;改革债转贷制度,允许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发行公债;并有效防范和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2.
国债规模投资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力度的加大,国债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巨大动力,在国债投资效率不高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增长基本上是依靠国债积累率,进一步说是依靠国债规模投资的推动。本在重点分析国债规模投资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三条对策性建议:一是矫正国债资金使用方向,提高国债投资效率,使经济增长由速度型向效率型转换;二是调整国债积累率,控制国债规模,努力防范财政风险;三是改变国债资金使用方式,加强资金管理。  相似文献   

3.
流动性过剩已经成为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中亟待解决的问题。6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明确提出,要综合运用金融、财税政策等手段引导资金流动,缓解流动性过剩,可见财税政策在抑制流动性过剩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以财税政策作为基点,从贸易顺差、资本流入、外汇占款、进入房市和股市的沉淀资金等方面,分析当前流动性过剩的成因并探讨缓解流动性过剩的财税政策,包括:利用出口退税及进出口关税等税收杠杆调整贸易顺差、通过两税合一抑制外资流入、发行财政部特别国债对冲外汇占款以及取消利息税.  相似文献   

4.
中央政府实行国债转贷政策,实质上是对地方政府不能直接发债筹资政策的一种替代方式。与中央无偿拨付地方使用的国债建设资金比较,转贷资金具有明确的信用本质和直接的效益本质。因此,针对转贷政策下国债资金特质改变,对相关管理制度和办法做出适应性调整,使之与管理需要相匹配,已成为地方政府对国债转贷资金实施效益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国债作为宏观调控政策的工具之一,其重要性日益显现。我国需要在《预算法》中明确国债发行管理的法律框架。在预算编制阶段,应明确国债的发行目的与用途;扩大国债统计口径,以真实反映政府负债的情况,增强国债管理决策的广泛性和权威性。在预算审批阶段,应明确完善全国人大对政府举债规模的管理制度。在预算执行阶段,应禁止国债的定向发行,强化国债管理的信息披露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出现的经济过热和流动性过剩现象,认为在如今我国经济的各方面还受经济危机的冲击时刻,中央政府作为广义货币的发行者,为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回到正常轨道,起所发行的1.55万亿特别国债应该起到"特别"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国债规模的统计分析与政策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当前经济状况的影响,我国国债存在着财政本身的债务重负和国民经济应债能力宽松的矛盾,致使我国国债规模管理存在着严重的风险性,有可能导致债务危机,进而引发财政危机。因此发现、预见和预 防债务危机,合理确定未来几年我国的国债发行政策取向应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国债市场的运作正朝着法律化、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市场组织不断完善,市场管理逐步加强。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国债发行仍有较明显的行政性、实物性、低位性、单一性等特征;国债结构不合理、利率确定错位、市场体系缺乏统一性、国债交易缺乏流动性、交易市场不规范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国债市场的发展。因此,应当采取完善国债发行方式、培育机构投资主体、促进利率市场化、规范国债期货交易、适时发展国内外国债市场、构筑统一债券市场和监管体系等措施,以保证国债市场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金融危机后全球安全资产减少,使日本国债地位相对改善,成为世界金融市场的避险工具之一.但由于日本长期政府债务净额占GDP之比居高不下,国债信用已经受到损毁,主权信用评级被下调.从日本国内资金循环特征看,日本企业转变为储蓄大户的原因不是企业的盈利增加,而是由于资产负债表的调整压力使投资意愿降低,因此,日本政府只有不断增发国债来弥补筹资主体的缺位;日本国债期限结构的短期化和日益增长的利息负担使其面临的市场利率风险加大;同时,日本中央银行购买国债规模膨胀,不断冲击财政纪律的约束,财政赤字货币化风险隐藏其中.长期来看,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资产去泡沫化的过程也正是国债泡沫化的过程.在日本财政改革前景未见定论,企业的投资需求尚未恢复的前提下,日本国债的可持续性存在巨大风险.  相似文献   

10.
现代金融功能观理论通过对比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的风险配置机制,说明金融市场在处理系统性风险、流动性冲击和金融产品定价机制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美国次级债危机也进一步从现实角度论证了金融市场的风险分散能力是有限的,那些原本致力于创造流动性和分散风险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在特殊情况下,反而可能“创造”出更大的风险。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启示是:在金融市场取代金融中介成为金融体系主导的过程中,金融中介原有的跨期风险分散功能会受到限制,可能出现风险在机构与市场之间不断传染、放大的局面。我国目前正处在金融市场大发展的过程中,对此更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国债回购具有类似于国债风险低、收益稳定、流动性高的特点,由于我国国债以及证券市场发展的不完善,在国债现券和回购之间长期存在着大约2%~3%的利差.利用国债现券与国债回购之间的利差进行无风险套利,既规避了金融风险,又充分利用了资金的使用价值,其收益远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在目前理财手段并不丰富的背景下,非常值得向投资者推荐.  相似文献   

12.
建立我国浮息债券的基准利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浮动利率债券的避险功能主要通过基准利率的适时调整发挥出来,因此,浮动利率债券的基准利率选择对发行方和投资方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浮息债券的基准利率目前采用的是一年期存款利率和7日回购利率。一年期存款利率和7日回购利率作为浮息债券的基准利率都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缺陷。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国债市场的发展,国债利率也可作为我国浮息债券定价的基准利率。我国浮息债券的基准利率将是一种多样化的选择,发行方和投资方需要根据债券期限、发行成本、投资成本等因素进行博弈选择。这样,一个科学的浮息债券基准利率体系将有利于企业规避金融风险.使资本市场的资金得到更有效的配置,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国债是财政政策的工具之一,具有“排挤效应”、“货币效应”与“收入效应”。国债的风险主要体现在债务的规模是否国家的财力所能承担。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适度规模的国债有利于经济的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通货紧缩下的国债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货紧缩条件下,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更具有直接迅速的特点。国债政策作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结合点,对宏观调控更具有特殊的作用。在通货紧缩时,应适当扩大国债规模,使民间部门盈余向政府部门转移。为使国债的扩张效应和收入效应最大化,国债使用时应坚持增加购买支出为主,控制转移支出的份额;控制购买支出中用于消费支出的比重,增加用于投资支出的份额。同时要选择好国债的结构,以提高效益,降低成本,确保国债安全并改善投资者资产组合  相似文献   

15.
2022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与加强对融资平台公司的综合治理提升到了极为重要的高度。厘清政府隐性担保预期对城投债的影响,有利于在防范金融风险和防范地方债务风险之间取得平衡,促进金融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基于外生政策冲击的视角,文章探究了政府隐性担保预期的下降对城投债流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在2014年打破刚兑政策出台后,政府隐性担保预期的下降导致城投债流动性显著恶化,而违约风险是政府隐性担保影响城投债流动性的重要渠道。研究还显示,打破刚兑政策带来的城投债流动性下降,显著提升了城投公司的债务融资成本以及城投债的二级市场信用利差。研究结论对于防控金融市场风险、逐步推进削弱政府隐性担保相关政策以稳定市场预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多次调整公共住房政策,大力发展房地产证券化,推动了次贷市场的快速发展。次贷危机的爆发引发美国金融市场动荡,美元汇率大幅贬值,市场出现信用紧缩和流动性短缺,货币政策面临“两难困境”。美国房地产业在过度扩张之后的泡沫化、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失灵是次贷危机爆发的真正原因。规范房地产市场发展应建立衍生品风险防范和风险分担机制,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相互关系,完善住房金融体系,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  相似文献   

17.
文章系统梳理了搜寻理论的发展脉络,以及该理论与模型在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应用。简述了该理论的最新进展,评述该理论的应用方向与应用价值,以期对当前各国应对危机冲击的宏观经济政策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我国转轨时期的金融风险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金融风险相比,具有不同的形成机制和外化形式。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金融风险是一种市场风险,包括信用风险、资本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购买力风险(通货风险)、经营风险、外汇风险和政策风险等。银行出于生存压力,为了应付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不得不投向高风险业务,卷入各种风险资产的交易之中。近几年国际金融领域爆发的几起大案,均源于银行过多地追求效益和竞争地位,疏于市场风险管理。市场风险发生的外化结果是金融挤兑,引发支付危机。致使金融机构倒闭,进而发生兼并、收购的产权重组,加速金融资本的集中。  相似文献   

19.
证券化浅析     
证券化从其产生之日起,就与商业银行的命运息息相关,他们几乎同时产生、起步、发展,在金融市场上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但在今日的金融市场上,证券化正以其提供流动性和保障安全性;降低授权银行的成本;规避风险,增加收益性的优势,对商业银行乃至金融机构产生巨大冲击,并对其发展前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欧债危机后欧盟对债务国的救助分为定向性和非定向性两种。定向性救助活动中设立的EFSF采取的是公司制运行机制,扩容后救助能力接近一万亿欧元。EFSM进一步将救助覆盖范围扩大到全欧盟。ESM取代EFSF和EFSM后,除救助规模近一步扩大之外,还引入了更为严格的监督和惩罚机制。欧洲央行通过资产负债表的扩容及长期再融资计划(LTRO)操作,向债务国和欧元区银行体系输送了流动性,构成一种非定向性救助,与EFSF、EFSM和ESM相比,这项操作更为隐蔽、救助规模更高、救助面更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