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根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3年发布的微观调查数据,对中国家庭借贷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构建处理效应模型检验了信贷支持对家庭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能够获得银行贷款的家庭相对较少;在影响家庭贷款可得性的因素中,受教育程度、政治地位、资产规模等因素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而户主年龄、风险偏好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显著为负;城乡家庭之间获得贷款的可能性存在差异,但地区间的差异并不明显;信贷支持能够显著提高家庭收入水平,但是在不同收入水平家庭中的影响存在差异,贷款的收入效应在低收入水平家庭中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职场排斥对员工建言存在影响,其中组织自尊和主动性人格可能起到中介及调节作用。针对242份对上下级匹配问卷的研究表明:(1)职场排斥对员工建言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2)组织自尊在职场排斥与员工建言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主动性人格对职场排斥与员工建言之间的关系起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有利于拓展职场排斥与员工建言行为关系研究,为处理员工排斥问题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3.
易地搬迁移民已成为防止规模性返贫的重要群体。当前,搬迁移民面临着就业市场风险增大,生计资本存量减少以及家庭增收困难等现实问题,优化移民生计资本内部结构,发挥生计资本间的组合效应,提升生计资本组合对移民家庭收入的贡献作用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学界当前与易地搬迁相关的研究多聚焦分析移民生计资本对家庭总收入的作用机制,较少基于结构功能理论视角,从实证层面探讨生计资本组合对家庭不同收入来源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机制。本文以贵州省大型城镇集中安置区移民为研究对象,首先测算移民家庭生计资本,分别采用OLS和分位数回归分析生计资本与家庭收入之间的作用机理,然后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测算生计资本间的互补效应和替代效应,构建了移民家庭收入与生计资本组合之间的矩阵分析模型,分别应用tobit和logit回归进行实证检验,并剖析了不同维度下不同生计资本组合对不同类型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移民生计资本总量有助于提升家庭收入水平。在后搬迁时代,自然资本对家庭收入的边际贡献最小,而社会资本对家庭收入呈现负向影响。(2)五大资本中的人力资本与自然资本、物质资本、社会资本以及金融资本之间存在着普适性互补效应,...  相似文献   

4.
信用认知是影响农户拖欠借款的重要因素,并且认知程度越深,拖欠贷款的可能性越低.家庭外出务工人数、家庭公共费用缴纳情况、区位年平均家庭收入显著地影响农户拖欠借款的行为,而户主年龄及其受教育水平、纯收入及借贷利率对农户拖欠借款行为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是社会弱势群体,承受着来自家庭和社会等各方面的物质及精神压力。领悟社会支持对学校归属感的影响机制,为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建立良好的学校归属感提供理论依据,是理论工作者必须承担的社会课题。研究结果表明:受艾滋病影响儿童领悟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与其学校归属感呈显著正相关;受艾滋病影响儿童领悟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与其安全感呈正相关;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安全感在领悟社会支持对其学校归属感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安全感在领悟社会支持各维度对学校归属感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CHFS 2015—2019年的追踪数据,构建家庭生活消费的分层指标,研究新时期男性退休对家庭生活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男性退休对家庭生活消费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对其一级维度指标物质生存消费和精神发展消费也存在显著正向效应。同时,男性退休显著增加了家庭食物、衣着、文娱和旅游消费支出,说明男性退休对家庭生活消费及其一级维度指标的显著影响具有特定经济意义。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当家庭收入/储蓄较高、家庭所处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较高以及家庭结构表现为丁克家庭时,男性退休对家庭生活消费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7.
基于CHFS2011数据,运用条件分位数回归方法分别估计了住房及房价对家庭居住性消费和非居住性消费的影响,发现对于有房家庭,房价上涨通过财富效应刺激了家庭的居住性消费和非居住消费,而对于无房家庭,房价上涨通过替代效应减少了家庭消费。具体地讲,在整个消费分布上,房价上涨对家庭居住性消费的正向影响随分位数的不断增加呈"U"型,而房价上涨对非居住性消费的正向影响随分位数的不断增加呈逐渐递减趋势。家庭收入、家庭人口、户主受教育水平及城乡分布等变量都是家庭居住性消费和非居住性消费的显著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碳减排对我国缓解气候问题和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而数字普惠金融和能源结构调整能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支撑。本文选取我国30个省际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碳排放的影响,并进一步进行了维度和地区的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显著抑制我国整体的碳排放,且能源结构能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抑制碳排放,同时研发投入在数字普惠金融对能源结构调整的影响中能够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在能源结构促进碳排放的过程中起到负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三个子维度中覆盖深度对于碳排放强度的抑制作用最大,且数字普惠金融的碳减排效应在中部和东部地区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家庭的收入水平是家庭财富配置和增长的基础,住房财产成为家庭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居民住房财产与家庭收入的互动关系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文章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对居民住房财产对居民家庭收入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分析住房财产占有对高、低收入组家庭的不同影响。研究表明:住房财产的占有具有重要的收入分配效应,能够带来家庭收入的增长;住房财产的离散程度远远地大于家庭收入离散程度,居民住房财产占有的差距较大;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更多受制于家庭个体特征因素,高收入组家庭的收入更容易受住房财产影响,并进一步解释了住房财产占有带来的贫富差距扩大。  相似文献   

10.
学界当前对乡村文化振兴的探讨多聚焦理论分析,较少从实证层面对乡村文化振兴的驱动因素和传导机制进行研究。本文构建同时包含普惠保险、农民增收和乡村文化振兴的函数模型和理论框架,推导普惠保险通过农民增收影响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选取2013~2020年31个省份数据,构建指标体系测算乡村文化振兴指数,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普惠保险对乡村文化振兴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普惠保险能显著助推乡村文化振兴,农民增收在普惠保险助推乡村文化振兴中发挥中介效应,农业劳动效率提升是普惠保险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机制;普惠保险在西部地区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效果优于东、中部地区;普惠保险助推乡村文化振兴存在“马太效应”,乡村文化振兴程度越高,普惠保险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效果越好。本文结论为统筹普惠保险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并助推乡村文化振兴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1.
从传统社会到法治社会,隐私权随着隐私伦理的发展而得到了更为有效的保障.然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崭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使得伦理价值取舍因虚拟空间的存在而失去了有效的监督和约束.人们对待隐私的态度也因此发生了变化.隐私伦理的变异导致了隐私权保护的新问题.因此,通过对隐私伦理变异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隐私权保护的困难,对于在信息时代确立新的隐私伦理价值,并在制度和技术上完善隐私权的保护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运用了行为金融学方面的相关理论,对储户面临银行系统性风险进行了分析,认为行为主体的非理性行为能够加剧危机的扩散.因此,要从宏观及微观两方面消除存款人对银行的猜疑及不信任.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的深入,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但是城市化的发展不一定意味着对经济增长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分析我国近些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城市化对GDP增长的影响,提出一些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FDI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中国吸引境外直接投资(FDI)达到历史的高峰,但外资在中国经济的角色和作用却引起了质疑。通过对FDI经济效应的分析,可以看到FDI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中有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因此,业内人士应合理引进和利用外资。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回顾国际仲裁法发展历程,探究其成败之处.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结束了我国没有仲裁法典的时代,确立了仲裁法律制度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标志着我国仲裁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仲裁法的基本内容,反映了仲裁的本质特征,符合仲裁制度发展的客观规律.我国仲裁法所确立的若干原则和制度与国际仲裁制度相符,表明了我国仲裁制度在与国际仲裁制度接轨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16.
旅游生态环境作为一种资本,对旅游经济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从影响旅游经济的因素出发,分析了旅游开发中环境与经济、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并对旅游开发中的费用与效益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报纸的标题是文章内容的浓缩,分析标题尤其是头版头条标题的文体特征可以透视一份报纸整体的新闻报道文体特征。基于功能语言学的前蒂化与背景化及情景语境观点,以《中国日报》40务头版头条标题为范例,从语法、词汇和语义三个层面归纳了该报纸标题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18.
技术创新虽然是国际上通用的一个经济术语,但国内外对其概念、内涵的认识及内部结构层次方面还存在一些分歧。关于技术创新中的技术限定问题应以狭义的技术为主;关于对技术创新概念广义和狭义界定的认识问题应以广义的理解为主;关于技术创新的创新强度的限定问题应对创新程度不应加以限定为宜;关于技术创新在市场上成功实现的成功标准问题应适当宽泛一些,获得利润、改善市场、提高创新主体素质都属于成功实现;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是两个内涵不同、侧重点不同的概念,技术进步是与宏观相对应的,其包括多种要素,其中技术创新是核心要素;创新建立在发现、发明的基础上,但发现、发明不一定都导致创新,只有发现、发明实现了商业化应用才是创新。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影响的研究现状从产业层面推进到行业层面,将外资对不同行业就业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纳入到一个理论模型中予以测算,进而得出外资在不同行业对就业的总效应.结果显示:外商直接投资对不同行业的就业效应存在差异,其对制造业、建筑业、房地产业等七个行业的就业影响表现为促进就业增‘长,而对农林牧渔业、采掘业、社会服务业等行业的就业影响表现为抑制就业增长.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2012年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报表数据,研究了企业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对企业竞争力三大维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创新投入对市场竞争力的影响为负向,对效益竞争力、成长竞争力的影响为正向,而且对效益竞争力的影响最大;企业创新产出对企业竞争力三大维度的影响均为正向,对效益竞争力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