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英国著名翻译家纽马克认为,语义翻译集形似之优势,交际翻译集神似之优势。该文通过对《简爱》片断两译本的评析,初步探讨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张晓宇 《新西部(上)》2007,(5X):175-175,188
英国著名翻译家纽马克认为,语义翻译集形似之优势,交际翻译集神似之优势。该文通过对《简爱》片断两译本的评析,初步探讨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傅雷最主要的译论是“神似”,自其诞生以来,考其来源和探其内涵者不在少数,本文认为傅雷的“神似”译论应该源自其绘画思想,具体则可能来自“传其神而不袭其貌”与“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等言论。并且具体通过比喻句和习语的翻译,来探讨傅雷的“神似”翻译观。  相似文献   

4.
张晓梅 《发展》2009,(7):117-117
傅雷先生是一位著名的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在丰富的翻译实践与深刻的理论思考中,傅雷先生形成了自己完整科学的翻译理念。包括重神似不重形似、翻译语言的问题等两个重要层面。  相似文献   

5.
读者由诗歌的意象入手,展开丰富而生动的想象,进入到诗歌所创设的那种形神兼备的意境中,最终就能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情感。  相似文献   

6.
文学作品的翻译是一项复杂的、多层次的活动.它除了具有翻译活动的一般特征之外,还有其特殊的性质,这就是它的再创作或再创造性,亦即它的艺术性.文学翻译不仅要真实地体现和反映原著的思想和意境,还要能动、完美地再现和优化语言的表达形式,也就是我们说的传神.抛掉优美的语言形式和意境,就根本无法谈论文学翻译.文学翻译常见的弊病就是译文语言句式蹩脚生硬,缺乏文采.译者往往死抠语言本身,把字典里的解释直接用在译文里,"死译"、"硬译"、"劣译"文学作品,忽略了文学本身的模糊性,从而破坏了原著的意境和文学性.著名翻译家傅雷曾提到:"愚对译事看法甚简单:重神似不重形似."这一名论言简意赅,在学术界引起重视,并且逐渐形成一派学说.  相似文献   

7.
诗歌文体有其独特的语域和结构,欣赏和解读诗歌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文章从诗歌翻译的文化转向入手,旨在探讨诗歌翻译过程中文化因素处理的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翻译既是文化的传承者,又是反映本族文化的镜子,也是帮助异国读者了解本国文化的一种途径.在对诗歌进行翻译时,需要一定的翻译策略加以指导,旨在实现顺畅的文化交流.翻译目的论有三个基本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忠实原则,本文以韩竹林的《岩石之歌》译本为例,探究了翻译目的论对诗歌翻译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汪榕培的“传神达意”翻译理论主张诗歌翻译先要表达原诗的基本意义,在达意的基础上继而传达原诗的精神品格。“达意”就是表达思想的意思,字、词、句、章各个层次都存在达意的问题。原诗中作者所选词语、所用意象等,一定是对原诗意境最准确的表达,那么译者在进行汉译的过程中,要严格把控选词等相关问题。“传神”是在上一原则“达意”的基础上,对译文的二次升华,“传神”在诗歌翻译过程中尤为重要。“传神”有两个关键点:一是要“神似”,译文不能脱离原作的形式,要在原作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发挥;二是要“传情”,蕴含于文字间的精神情感是诗歌的精髓所在,若不能成功将精髓凝结于译文之中,那么便成为没有灵魂的译文。  相似文献   

10.
侯立  解炜 《新西部(上)》2013,(7):117-117,144
本文阐述了电视选秀节目出现同质化的原因,分析了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的利与弊,提出了改变电视节目同质化的对策。要注重原创,做到形似更要神似;加强受众研究,注重品牌塑造;完善节目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横跨太平洋,海归们发现自己的祖国有一个同样适于创新创业的区域,与美国西海岸的硅谷遥相呼应。一种超越“形似“的“神似“就是文化——价值观和制度两大方面体现出来的创新文化。  相似文献   

12.
“北京离世界城市有多远”?从城市外貌上来说。中国已经与世界性城市差别不大,但是,如果不能对都市功能定位、城市布局、城市管理进行更新。北京之于世界性大城市,只能是形似而非神似。  相似文献   

13.
“北京离世界城市有多远”?从城市外貌上来说。中国已经与世界性城市差别不大,但是,如果不能对都市功能定位、城市布局、城市管理进行更新。北京之于世界性大城市,只能是形似而非神似。  相似文献   

14.
有着几千年历史传承的中国画,根据制作技巧、笔法,国画可以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且每一种技法都各具特色,能表现出不同的韵味。其中,工笔画突出的特点是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尤其是中国工笔花鸟画,犹如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精神内涵上,以形传神,形神兼备,崇尚意境和情趣,追求主观精神的表达和体现,是天人合一的形象的诗歌,视觉的音乐,心灵的篇章。  相似文献   

15.
徐志摩诗歌是诗歌美中的精品,珠玑般的词句、精灵般的意象、春湖般的激情、余音绕梁般的回味,体现出构思浪漫,表达轻盈,语言隽美,想象丰富,音韵纤柔,冷艳和执着兼备等特点,具有唯美如画的艺术感染力.徐志摩诗歌中品味不尽的美妙特色让无数读者倾倒.  相似文献   

16.
谢逸是临川籍江西诗派的重要作家,在其笔下出现了众多性格各异、形神兼备的真人、奇人形象,他们既是特定时代的缩影,亦是谢逸自我独特个性的折射。通过分析这些人物群像,将对进一步理解谢逸及其生活时代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是北宋词人李之仪的代表作。许渊冲先生对这首词的翻译使得词的译文与原文达到了形神兼似的效果,许先生的翻译理念深刻体现了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本文以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从词汇、词法、句法和语用等角度来探析《卜算子我住长江头》的译本,从音韵、注释和改译等翻译技巧的应用来进一步解析译本,结合许氏翻译思想,探讨功能对等理论对中国古代词翻译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诗歌翻译是将原诗的内容与形式通过另一种语言呈现出来,使读者感受到与原诗同样的深远意境。异化翻译策略的主旨是将原著的面貌重现,保留原文的异国特色。将异化策略应用于诗歌翻译,传达诗歌原诗的文化内涵和意象,使诗歌译文具有与原诗同样的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19.
索启 《新西部(上)》2009,(12):174-175
中国传统文化的哲理思想对后世中国画的创作影响深远。所以,中国画的思维方式重感悟与体验,历来注重“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具有浓厚的经验特征和会意性。在中国画的创作中,要正确把握、深刻理解中国文化的底蕴,真正认识中国画的艺术本质和价值,使作品达到至善至美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20.
阿不都克里木·霍加在中国作家队伍中享有很高声誉的维吾尔族双语诗人和著名的文学翻译家.他是把汉语文学作品翻译成维吾尔文的奠基人之一;同时,他也是把维吾尔文诗歌译成汉文的鼻祖.他对当代维吾尔文学的发展、特别是对维吾尔文学翻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本文与著名维吾尔族双语诗人阿不都克里木·霍加诗歌内容相结合,主要论及阿不都克里木·霍加新时期诗歌创作中所呈现的各种维吾尔古典诗歌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