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界定绿色农田定义,明确绿色农田内涵,探讨绿色农田监测评价指标体系,为开展绿色农田监测评价、促进绿色农田建设提供支撑。[方法]文章基于绿色农田建设示范实践,以及文献分析和专家研讨方法,界定绿色农田定义与内涵和指标体系要素构成。[结果]全国多地先后启动了绿色农田建设示范,部分学术文献论述了绿色农田建设的必要性、建设任务与工程措施,但绿色农田定义与内涵和绿色农田指标体系要素构成目前尚未论及。[结论]绿色农田是指土壤肥沃、健康安全、资源高效、宜机耕作、生态良好、景观优美和高产稳产的农田,是高标准农田的“升级版”;绿色农田指标体系由农田土壤环境、农田资源利用高效性、农田宜耕性、生态景观性、高产稳产性5类指标构成。  相似文献   

2.
目前,江西省整合资金建设高标准农田工作开局良好,全省共整合项目资金40.45亿元,开工建设高标准农田160万亩,打造高标准农田示范区6个。“十二五”期间,全省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800万亩,使全省高标准农田超过1000万亩。  相似文献   

3.
农田生态系统作为一个自然力和人类共同作用的复合系统,其自身存在着巨大的生态服务价值。以德州市2012—2016年农田开发利用数据为基础,对其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进行探讨,结果表明,2012—2016年,农田面积增长速度的减缓以及农药、化肥、地膜的大量使用,使得德州市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长速度缓慢。其中,农田生态系统基本服务价值年均增长1.176×108元,环境污染和水资源消耗产生的服务负价值虽然有所减缓但仍占据较大比重。  相似文献   

4.
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提高了土地要素质量,成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在运用有向无环图框架讨论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基础上,本文基于280个地级市的数据,采用变系数随机前沿模型测算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探讨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要素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着时变效应;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要素投入具有替代效应,即高标准农田建设会减少农业劳动要素和化肥要素的投入,但会增加土地要素和农业机械要素的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会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和农业要素替代弹性;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存在区域非均衡特征,即与农业欠发达地区相比,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发达地区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基本农田应根据地区经济发展及人们需求,并结合国家实际情况而确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应包括,重要农田和特殊农田(名优特产产地)。农田保护区的确定要建立在科学的方法之上.并同农田保护区的立法及经济手段(如税收)等方面相结合,方能加强农田保护。  相似文献   

6.
为及时准确掌握山丹县等级耕地地理质量、土壤地力肥力资源状况等,合理充分利用山丹县域等级耕地土壤资源,通过分析研究山丹县的农田品质级别分类以及农田土质肥力现状,进而及时了解山丹县农田地力现状并为其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山丹县农田进行质量改善提供对策,在根据《耕地质量等级》国家标准(GB/T33469-2016)的相关要求基础上,充分利用GIS技术,运用空间结构分析、层次结构分析、综合指数等方法对山丹县耕地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其农田评价检测成果,比较准确地反应了山丹县农田的品质等级状况,并对农田品质提出了检测与保护的重要参照依据。  相似文献   

7.
农田耕语     
生物进化创造人类,农田牧野孕育文明,农田恰如一本万年史记,开启了农耕文明的始点,承载了华夏民族的变迁。中华民族自古以农立国,农民垦荒拓土,耕耘稼穑,农田春绿秋黄,奉献食粮。耕桑树畜绵延数千年,春种夏耘秋收冬藏中,“顺天时,量地利,用力少而成功多”,孕育出“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人类赖以延续的土地,农民赖以生存的农田,宛如慈爱的母亲,用甘甜的乳汁哺育着农民,人们从此不再茹毛饮血、衣不蔽体;农民感念慈母的厚爱、珍惜农田的馈赠,聚族而居、精耕细作,与农田相依相伴、生生不息。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探究高标准农田建设对稻农农药投入的影响机理,为协调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药减量政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倾向得分匹配法、分位数回归、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高标准农田建设能够使稻农的亩均农药投入降低22.12%;(2)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药投入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对农药投入位于低分位点的农户和规模户产生的影响效应更加显著;(3)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参与农业生产进而促进农药投入减量化;(4)不同类型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产生的农药投入减量效应存在差异性。研究结论:通过继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针对不同资源禀赋农户采取差异化的农田建设力度,加大土地流转、扩张土地规模实现农业服务规模经营,以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农药投入减量效果。  相似文献   

9.
基本农田应根据地区经济发展及人科需求,并结合国家实际情况而确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应包括;重要农田和特殊农田。农田保护区的确定要建立在科学的方法之上。并同农田保护区的立法及经济手段等方面相结合,方能加强农田保护。  相似文献   

10.
<正>同样是农田,配套设施、土壤肥力不同,可能导致收成天差地别。山东省在已将大部分永久基本农田建设成高标准农田后,面对新目标,如何实现高标准农田“全覆盖”?农民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哪些期待?近期,记者在临沂市蹲点采访,从高标准农田的建设、管护、使用账本中寻找答案。水!水!水!还是水!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已经三年,  相似文献   

11.
论农田质量预警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阐述农田质量预警的必要性、农田质量预警的特点、农田质量预警指标的选拔、农田质量预警的判别与预警类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农田质量预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城市扩展与农田保护政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扩展与农田保护政策朱德举,俞文华,孙宪海(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系)在大陆向城市化迈进的过程中,城市外围农田的利用面临着两难选择:一是由于大,陆人口众多,人均占有农田量少,宜农后备土地资源和单位面积农田的产量增长有限;大陆在未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重要措施,在粮食安全问题重要性凸显的背景下,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意义非凡。通过分析机构改革后农田建设管理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措施,将为政策完善提供方向和依据。方法 文章选取4个粮食主产省的8个粮食大县进行调研,组织省、市、县各级农田建设管理部门人员、新型经营主体等,采用半结构性方式进行访谈,研究分析农田建设政策落实及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结果 农田建设在提高粮食产能、促进农业机械化、增加农民收入、新增耕地指标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成效,但机构改革后的农田政策执行中还存在机制不全、体制不顺的问题,在组织协调、资金管理、项目内容管理和制度标准方面都有体现。问题根源主要来自政府部门及相关主体存在的“路径依赖”“重管理、轻服务”“一刀切”等倾向。结论 需从体制机制上完善农田建设管理政策,让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更高效,为保障粮食安全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上海农村经济》2008,(11):46-46
广东省农业厅种植业管理处介绍,从2007年起四年内全省基本农田保护区将实施基本农田整治项目,每年安排20个亿建设现代标准农田125万亩,四年建成现代标准农田5500万亩。通过现代标准农田建设后的高产示范水稻田,  相似文献   

15.
<正>山东省兰陵县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战略,“十二五”以来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98.29万亩。兰陵县以提高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坚持创新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扎牢织密农田管护网,提升耕地质量,长效利用农田基础设施,“建管并重”蹚出了一条粮食稳产增产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6.
以坡改梯为主要内容的农田基本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题中应有之义。下面本人就农田基本建设 (坡改梯 )与西部大开发的关系,怎样抓好以坡改梯为主要内容的农田基本建设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农田基本建设 (坡改梯 )与西部大开发的关系  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之一是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需要坡改梯等农田基本建设的参与,因而搞好以坡改梯为主要内容的农田基本建设,可以为西部大开发作出贡献。  (一 )实施坡改梯工程可以直接防止水土流失。实践证明,将 25度以下的坡耕地全部建成高质量的梯土、梯田,就可以大…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提出土地开发整理中农田平整精度评价特别是坡式田块平整精度评价的解决方案。研究方法:理论研究与野外实验相结合,方法研究与技术研究相结合。研究结果:设计了农田平整精度评价技术路线和田面平整度、田面坡度的算法,并开发了软件模块。研究结论:试验表明,运用农田平整精度评价系统,可在野外方便、快捷地对农田平整精度进行出量化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日本和韩国试图通过海外“圈地”,促进本国粮食安全。日本目前已拥有超过国内农田3倍的海外农田,韩国3/4的粮食依赖进口。而如今柬埔寨的大片农田也将成为沙特、科威特以及卡塔尔等海湾国家的粮食基地。  相似文献   

19.
《农村工作通讯》2011,(5):64-64
今年,重庆市农业综合开发计划投入财政资金4.5亿元,重点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将改造中低产田22.34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7.97万亩。  相似文献   

20.
农田杂草利用途径之历史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怀斌 《中国农史》1992,(1):59-62,83
防除农田杂草是人类农业生产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化害为利、通过不同途径利用农田杂草,使之服务于人类生活的尝试也相当广泛。本文较为系统地分析了人类利用农田杂草的途径,指出:作为一类植物,农田杂草也有其可资利用的方面,历史上以草肥田、以草救荒、以草为药、以草饲畜、以草改土等经验,对正确认识这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有重要的启示作用。随着现代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手段的日益进步,农田杂草这类植物有可能通过更为广泛的途径为人类造福。从现在起,在制订农田杂草防除对策及研制新的除草剂时,都应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对这类植物的延续留有余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