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林 《改革与战略》2010,26(11):36-40
我国已是一个经济大国,内需应是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外需快速增长给我国央行货币发行与管理模式的有效性带来挑战,使我国经济结构失衡加剧,不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向内需主导型模式的转变,也不利于经济发展水平与国内居民消费水平之间做到良性循环。要建立起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就必须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这是我国实现经济长期、持续、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为此,文章在分析我国经济结构失衡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通过进行出口战略性调整,"消解并转移"过度的外汇储备,把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与政府促进公共消费联系在一起,以此作为有效扩大内需的一种调控手段。  相似文献   

2.
落实科学发展观要理顺分配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国分配问题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滞后于经济发展,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后果是投资与消费失衡,有效需求不足,矛盾在发展,将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理顺分配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国际收支处于严重失衡状态,给国家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压力。文章在重点分析我国国际收支严重失衡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以"进出平衡"政策取代"出口导向"政策、废除"敞口"引进外资政策、抑制国际"热钱"流入、推进汇率改革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一系列如何扭转此种失衡状态的管理对策,这对我国尽快恢复国际收支平衡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赵敏 《理论观察》2007,(3):28-29
针对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而产生低效益、高能耗、社会失衡、环境恶化等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具有重要意义。正确认识科学发展观要避免四个误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难点在于要改变各级领导干部的"政绩观",为此应采用联合国的人文发展系数的办法来判断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和业绩,从较深层次上采取改革措施,促进我国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晶 《北方经济》2011,(19):13-16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内蒙古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全力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对内蒙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程的初步判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调整经济发展诸因素的配置方式和利用方法,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到又好又快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6.
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无不把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程和战略。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本文在分析新疆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紧迫性和现实意义的基础上,认为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新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本文分析了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刘晶 《魅力中国》2013,(11):13-13
科学发展观不仅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出了正确的发展道路,同时也为工会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应该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在工会工作中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9.
从全球生产网络看世界经济发展的失衡及中国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构建了全球电脑生产网络作为分析全球生产和贸易失衡的框架,剖析了处于高低不同层级的国家在网络中的地位和权力、从事的价值链环节、在市场上的地位和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以及利润分配和发展前景等方面存在的失衡。针对全球生产网络中透视出的世界经济发展的失衡,提出了作为发展中国家代表的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好地参与全球竞争应选择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中央党校副校长王伟光日前在解读科学发展观时指出,要从五个高度正确认识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从政治高度认识科学发展观。有的领导干部片面认为,科学发展观只是解决经济发展问题,而不是在解决经济发展的同时,全面解决政治、文化、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误解。  相似文献   

11.
张飞  孔伟 《改革与战略》2011,27(2):18-20
掌握现行经济发展方式形成机理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前提。文章从土地制度的视角分析了现行经济发展方式形成的机理,指出现行土地制度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需求结构失衡、产业结构失衡及要素结构失衡的重要制度成因。文章指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改革土地制度,增加地方政府和企业获得土地的难度,并减少它们从土地中获得的收益。  相似文献   

12.
惠红梅 《发展》2009,(12):59-60
一、当前我国民生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社会发展结构失衡与社会政策缺失。纵观我国多年的发展,其发展结构存在明显的失衡问题。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政治发展、生态发展之间是失衡的状态:经济发展快,社会发展、生态发展相对缓慢,政治发展明显滞后。这种发展结构本身的不合理或失衡,使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一些体制、制度、机制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居民消费率过低是我国经济发展缺乏协调性的突出表现,也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解决的重要环节。国民收入结构失衡,尤其是劳动报酬在GDP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太低、收入差距过大等,是导致居民消费率不断降低的主要因素。因此,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缩小贫富差距,是提高居民消费率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港口经济》2011,(12):48-48
专家认为,我国交通运输业当前存在的问题可以用四个失衡来概括:规模失衡、结构失衡、地区失衡、时序失衡。一、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城市化率以每年一个百分点的速度在提高,货运量和客运量呈“爆炸式”增长,现有运力规模总体上无法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的交通需求相适应。  相似文献   

15.
宏观经济失衡中的经济发展节奏和经济发展程度是两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以往在研究宏观经济失衡时常常把注意力集中在经济发展节奏上,而不是从制度的内在需求入手分析宏观经济失衡的原因。制度变迁具有模仿性,只有制度达到相对均衡才会使宏观经济实现均衡。文章以新制度经济学有关制度的原理为框架,以天津、北京、上海、成渝四个“新特区”为案例,来分析实现中国宏观经济均衡发展的制度内生性。  相似文献   

16.
文化经济与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经济的发展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充分肯定和尊重人的主体地位,把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价值主体,将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发展文化经济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高度一致的。文章深入分析了文化经济的属性与科学发展观四个方面内涵的密切联系,并提出了推进文化经济发展的四个层次。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广东省金融资源区域化配置状况也出现明显失衡。本文对广东省珠三角地区与非珠三角地区——东翼、西翼和北部山区金融资源配置状况、失衡原因与表现形式进行了基本分析,提出要构建三大梯度的广东金融产业战略空间体系、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地方民营金融业、提供利率倾斜政策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知识经济时代与世界经济失衡问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发展为时代背景,力图从新的视角剖析世界经济失衡的原因及其表现。本文将无形投入和无形资产的跨国流动纳入传统的统计体系,对衡量世界经济失衡的指标体系、诱发原因、失衡的可持续性以及调整方式都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研究结果表明世界经济失衡并非像官方数据显示的那么严重,失衡在一段时间内是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2010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必须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20.
吴萍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5(11):38-40,222
科学发展观向我们提出了对生产力要素再认识的要求;系统论向我们揭示了劳动产品也是生产力的要素;抓经济发展要以生产力中的劳动产品要素作为出发点和归属,才能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