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将绩效预算引入高校对我国高校预算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在分析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绩效预算管理意识淡薄、预算编制程序不科学和缺少预算管理评价体系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树立绩效预算管理新理念,设立绩效目标,重视制度建设,建立绩效预算组织管理和执行体系;建立正确的部门绩效预算,将预算管理工作与各部门的考核和奖惩相结合等完善高校绩效预算管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实施业财融合下的预算绩效精细化管理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预算绩效精细化管理作为高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高校的管理水平和发展前景。推进高校预算绩效精细化管理对于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健全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及风险防范机制意义重大。因此,只有在业财融合背景下优化和完善预算绩效精细化管理工作,才能更有效地提升高校“四位一体”的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项目实现成果。  相似文献   

3.
公民友好型绩效预算改革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价值定位是决定公共预算改革路径的重要取向。脱离公民需求的绩效预算改革,因缺乏公众施压这一外部制度环境,难以形成公共部门自我绩效改进的激励机制,致使预算资金的配置使用缺少公民需求偏好的有效表达,影响了我国预算改革的实施效果。公民友好型绩效预算应成为我国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正确价值取向。因此,应从完善预算审批制度、建立声音表达和救济制度、实施预算信息公开和获取制度、推行结果导向的绩效管理制度和施行反技术主义的预算报表信息形式等方面来设计我国预算改革的路径,以期能从预算的法制化层面保障预算改革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资金是否被充分利用、高校预算是否发挥着资源配置的作用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本文从对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的意义、在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构建的基本思路以及高校绩效预算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相关的组织机构、建立和完善各项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从而全面构建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进而提出完善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预算绩效是大学预算改革的动力源泉,民主理财是大学的制度保障,本文首先探究了大学预算绩效形成机制,然后深入剖析了预算民主在大学预算绩效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路径。  相似文献   

6.
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以支出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或称为目标——效果导向管理,是指高等学校根据公共财政效率原则及其方法论,以绩效目标的设立、实施、评价反馈为基本环节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本文探索了基于"效果导向"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建构和监督机制的完善。本研究希望通过合理引导预算执行与高校各项目标的有效对接,促进高校建立以预算为龙头、以绩效管理为手段、以经济杠杆为抓手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学校事业朝着内涵提升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对高校的办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应从学校发展的全局来考虑资金使用效益并全面实施绩效预算管理。预算管理应以学校发展的战略目标为导向,充分考虑绩效因素、科学分配预算资金,通过科学构建管理组织、完善制度等方式有效保障预算的执行,并且注重对预算绩效评价考核,切实反映预算资金的效益和使用状况。一、高校实行绩效预算的意义绩效预算与普通预算管理相比,是一种更重视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界定高校绩效预算的概念基础上,选用SWOT法对广东省S大学的预算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以S大学为例从绩效预算改革的重要性、改革途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评价方法的选择、机构改革及奖惩制度建设六方面探讨了高校绩效预算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9.
高校预算改革方向是借鉴以产出和结果为导向的绩效预算制度。通过再造预算制度系统,整合预算过程、政策过程、高等教育服务过程,优化高校内部权力关系与制度组合,增强高等教育服务能力,促进高校持续快速发展。一、高校预算制度创新目的高校预算制度创新的根本目的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一)收入汲取绩效收入汲取绩效的高低,不仅是上轮生产  相似文献   

10.
绩效预算不仅是预算方法的一种创新,而且是预算管理理念的一次革命。高校实行绩效预算是将预算建立在可衡量的绩效基础上,强调的是责任和效率。本文针对高校预算管理的特点,就高校进行绩效预算管理的必要性及改革思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高等学校都试图构建绩效评价体系,增强本校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本文以绩效评价、平衡计分卡等理论为指导.借鉴国内外高校绩效评价的经验,建立了高等学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综合考虑高等学校的财务绩效、办学效果、内部管理、学习与成长等4个方面。并且通过建立的指标体系,应用聚类挖掘方法,分别横向和纵向分析了教育部直属的72所高校2002—2006年的绩效评价指标数据,指出高等学校绩效评价分析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评价结果的信息主要用于帮助各级管理人员迅速获得高校运行的准确信息,在没有限定类别的情况下,运用数据挖掘的聚类方法把评价指标相似的学校划分到一个类中。对高等学校进行聚类评价,为分析使用提供依据,以期构建一个有利于高等学校绩效评价的决策支持环境。  相似文献   

12.
大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影响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也影响着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目前比较有效的专业发展是大学教师的专业团队建设。如果能把团队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有效结合,不但会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也会对学校的未来规划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团队建设如火如荼的开展,对建设的成果考核是不容忽视的课题,需要考虑在考核时纳入专业发展的绩效考核体系。文章以关键绩效指标为依据,考虑从未来教师专业发展视角来分析团队建设的优势和不足,为后续政策制定、建设规划提供支持。研究结果设计了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对团队评估的关键绩效考核指标。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高校绩效预算管理研究中存在的考评责任主体不明确问题,论文试以高校组织结构为平台,以构建一个闭环的高校预算绩效考评体系为目标,分别从建立高校绩效预算评价体系,构建高校绩效预算考评指标,制定与考评结果相配套的促进机制三个方面对基于组织结构的高校绩效预算考评体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为了以绩效为导向合理分配高等教育资源,必须进行高校绩效的综合评价。首先,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建立由4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组成的高校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应用层次分析法构造两两判断矩阵,在层次单排序和总排序基础上计算各指标权重;最后,基于教育部直属财经类高校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并对结果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5.

The purpose of the paper is to explore how an individualized incentive system could increase professors’ motivation to contribute to the university’s mission to become entrepreneurial in transition countries. The paper proposes a conceptual analysis that draws on the principal-agent problem to examine incentives that may stimulate institutional change. It considers the framework of a university becoming entrepreneurial and assumes that the principal is dean while the agent is a professor. It contributes to the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literature by providing new insights about the institutional change in transition countries. The contribution is threefold: it distinguishes between an ordinary and an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it explains relationship between micro and meso levels in the process of institutional change towards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it refines knowledge on individualized incentive system acting as a motivation for professors to contribute to university becoming entrepreneurial. The paper challenges studies that dismiss the micro level role of human agency in institutional change. The conceptual arguments have important managerial implications for all public and private institutions.

  相似文献   

16.
新公共管理与政府绩效审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公共管理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是公共行政模式由权力至上发展到责任至上的进化历程,其核心特征是对政府绩效及其责任的高度关注。新公共管理导致政府绩效审计从政治意义上的权力制约机制转变为权力制约和绩效评估并重的政府治理工具,为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提供了方向性指引。本文认为,为推动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需要科学界定政府绩效审计的内容和审计信息的种类,建立审计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和完善以绩效为导向的预算评价体系和绩效审计系统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7.
朱佳雯 《价值工程》2012,31(25):254-255
高校学生管理是高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利于高校学生的培养与塑造。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可以使得高校管理工作事半功倍,可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完善提供良好的环境。文章介绍了当前高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针对此问题给予了相关措施办法,并肯定了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对高校工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校信贷资金形势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严重短缺,办学条件急需改善等实际情况,决定了学校向银行贷款的紧迫性;高校是特殊的法人主体,没有破产之忧,金融风险低下等各种优势,决定了银行主动向高校提供贷款的必然性;高校信贷资金规模扩大,效益潜伏期较长,缺乏责任人制度和还贷机制,同时又具有很大的债务风险性。为了保持高校适度的信贷规模,建议政府加大对高校发展的支持,高校要进一步完善信贷资金管理制度,高校要利用自身优势争先创优,保证高校信贷政策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9.
王英全  高荣发  任倩 《价值工程》2014,(30):274-276
依托省级电大建设区域开放大学对构建中国开放大学体系、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整合与共享地方教育资源等具有深远意义;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有因思想观念因素的束缚而对开放大学的认识不足,因制度供给不足使开放大学建设的保障机制不健全,电大现行系统办学模式和体制及存在的其他因素的制约;提出要进一步营造有利于开放大学发展的社会氛围,加大投入依托省级电大整合省级区域成人教育资源,加强质量保障体系和监控体系建设,亮化自身优势彰显省级区域开放大学特色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Technovation》2014,34(1):31-43
The start-up of business ventures (university spin-offs—USOs) is an important channel that universities can use to transfer the results of public research to the economic system.Several empirical investigations however show that the majority of public-research spin-offs perform rather poorly (see for example Mustar et al., 2008. Science and Public Policy 35(2), 67–80). Therefore, identifying and analysing the obstacles that limit the success of this type of high-tech start-ups appears extremely important to better understand and, where possible, leverage their potential contributions in terms of innovation and growth.The existing literature on the performance of USOs studies these companies as any other high-tech start up, overlooking the peculiarities related to the presence of academic personnel in the entrepreneurial/management team.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fill this gap by analys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unding teams and USO performance through a multi-level approach to the team demography. In particular, we try to account for some of the peculiar features which may shape the functioning of USO founding teams and arise mostly from the need to properly balance the scientific and commercial orientation with one another. The empirical analysis, carried out on a sample of 103 Italian USOs, shows that founding teams with a composition that promotes simultaneously differenti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academic and non-academic profiles, exhibit superior levels of performance in terms of grow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