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资源节约、节能减排。油气资源税改革是这个转变中十分重要的财税措施,油气资源税由从量计征变为从价计征目的是节约和提效,一方面会压缩石油企业的利润、降低石油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另一面也会促使石油企业提高创新能力降低成本并积极寻找替代能源。论文以2010年新疆油气资源税试点改革为例,分析油气资源税改革给石油企业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提出了石油企业应对油气资源税调整所做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学界称之为“中国的奇迹”。“中国的奇迹”所代表的经济辉煌成就背后,是能源的大量消耗及环境的破坏,致使环境和能源之问题不能忽视。虽然相关部门出台了多项财税政策和制度办法,初步建立了一套支持节能减排的财税政策体系,大大加快了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发展,但总体上来看,我国能源利用率远低于发达国家。通过分析目前我国节能财税政策存在的问题,就完善节能财税政策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国外利用财税政策支持节能的做法与经验、我国支持节能的财税政策措施出发,提出了重庆市未来中长期鼓励节能财税政策的总体思路和主要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十一五”期间,将实行有利于增长方式转变、科技进步和能源节约的财税制度,调整和完善资源税。燃油税费的改革将尽快的与国际通行的燃油税费制度接轨,有利于实现节能减排、提高效率、完善成品油定价机制、促进科技进步等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产生了深远的行业影响和广泛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5.
1984年我国开始征收资源税,30多年来,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资源税也进行了多次改革。文章从一个长期的角度,应用回归计量经济模型从资源生产环境保持效应和消费社会保持效应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资源税政策对自然资源的保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资源税与自然资源的开采和消费同方向变化,资源税政策的实施没有促进对自然资源的保持。经过实证,要保持资源税收政策在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应有效应,应当进一步合理调整税率、扩大资源税从价计征范围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资源税对自然资源的保持效应。  相似文献   

6.
作为国家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生物科技产业,其发展离不开财税政策作用的发挥。本文从分析生物科技产业的特征和发展现状以及财税政策对生物科技产业的作用机制着手,在分析和梳理了当前财税政策在促进生物科技产业方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重点讨论了市场经济主体在能源使用和节能行为中的外部效应。财税政策作为一项灵活、有效和重要的政策措施,只有科学运用才能体现政府的政策意图和战略导向。  相似文献   

8.
点击     
国家发改委:我国将实行四大节能政策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局长徐锭明表示,在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过程中,我国将采取四大能源政策:一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节能;二是通过完善价格和财税体制促进节能;三是通过提高科技水平促进节能;四是通过加强管理促进节能。教育部:120亿元服务  相似文献   

9.
《价值工程》2016,(22):162-164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宅的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暖通空调为城市居民提供舒适生活环境的同时,也造成了相当大的能源消耗。因此暖通空调的节能设计应运而生,采用改良技术与组织等形式,增加能源的利用效率,重点在暖通空调运行的过程中实现节能降耗,避免暖通空调的资源消耗过度,强调节能减排优化设计在暖通空调中的重要性。在暖通空调的节能设计中要结合具体的地区环境,运用不同的方式,推广针对性的节能技术,降低能耗,达到社会和经济的双重效益,推动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本文就对如何降低暖通空调的能源损耗着手,提高设计水平,降低能源损耗,也为同类工程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对资源税改革中现有的观点进行回顾,分别从资源税的定位,资源税费的合理性,资源税影响分析和资源税的相关税种研究等四个角度,得出资源税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明确资源税的定位,其次才是解决资源税的利益分配,并进一步完善相关税费制度.本文着重强调,资源税改革中其他配套政策的重要性,指出今后资源税改革研究应以其配套措施如何发挥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考虑能源与排放因素的基础上,测算并分解中国36个工业行业基于绿色增长的技术进步,分析了工业节能减排的转型特征。以此为基础,采用面板技术实证分析技术进步对节能减排的非对称影响。结果显示,工业能耗与排放具有明显的行业异质性,高能耗与高排放强度行业节能减排潜力巨大;技术进步对节能减排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科技进步的贡献最大,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次之;能源消费结构对减排具有重要影响,在减排政策中应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2.
浅析北方农村建筑的节能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仁君 《价值工程》2011,30(13):114-115
根据北方农村建筑的现状分析,普遍存在耗能大、舒适度低的特点,因此有必要对农村建筑进行节能设计。通过研究分析科学规划农村建筑的布局、各种节能技术措施的设计以及建筑新能源开发利用等方面问题,可以使农村建筑达到节能目的,并且提高农民的居住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3.
文章根据对北京市房山区某居民楼节能及热计量综合改造实例的剖析,介绍了改造的实施步骤及具体方法,阐明了旧建筑改造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对居民楼的综合改造,节省了社会财富,减短了工期,减少了环境污染,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同时,旧建筑综合改造符合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通过现有资源再利用使其可以重获新生。  相似文献   

14.
节能减排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如何在生活和工作中挖掘节能的题材,节能的方案是否可行、合理,这都是从事节能改造方面工作的技术人员需要考虑的。文章以锅炉节能改造方案为例,详细分析了节能改造应考虑的各种因素及控制方式的选择,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快速推进城镇化中,城市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问题不断恶化。要想有效控制和改善这些问题应该从城市生活的主要载体--房屋入手,在房屋的使用过程中加强节能减排工作。而市场化的物业管理是当前房屋管理的主要形式,所以以物业管理项目作为整合载体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同时,针对节能减排的公共服务属性,提出了政府调控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丁佳乐 《价值工程》2012,31(16):28-29
倡导节能环保,用以节约现有能源消耗量,提倡环保型新能源开发,造福社会。首先要了解我们日常生活中到底耗费在哪里,污染在哪里,针对主要问题,应提高节能环保,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全球达成的共识,节能减排成为每个国家企业发展所考虑的重要因素。能源是国家发展的动力,如何将能源做到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是能源企业的重要目标之一。油蒸汽回收就是这样一种绿色使用能源的方式。它的利用和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符合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是能源企业及其他企业发展值得借鉴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人口数量不断增长,人们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使得本就极其有限的自然资源更加稀缺,因而能源问题成为政府与人们关注的重点。为解决能源短缺问题,人们从节约能源和寻找新能源两方面寻找问题解决方法。作为能源节约方面的重中之重,建筑节能领域当中的建筑电气节能备受关注。施工单位想要在建筑电气安装过程中节约能源,就要充分考量节能设备及应用方式,强化居住人员的节能意识,让其知晓节能的重要性,进而达到电气节能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三农"问题是我国各级政府和各界人事广泛关注的领域,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2006年中央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又进一步提出:"十一五"时期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北京市率先展开了编制村庄体系规划及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规划建设活动,从经济产业、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人口、生态、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新能源利用及节能等方面进行研究,注重规划的可实施性及公众参与性,将新农村建设逐项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9.
赵绪礼 《价值工程》2010,29(17):83-83
水泥行业生产过程和产品决定了其能源和资源消耗型的特性。随着国际社会对节能减排的呼声越来越高,水泥行业的节能和环保任务也越来越被重视,本文从水泥的生产过程出发,介绍了一些我国目前普遍采用的节能技术措施,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就是节能和减排,降低单位生产量的消耗和排放。  相似文献   

20.
Households save income for various reasons, including the need to plan for the future, the intention to leave a bequest, and the desire to guard against unforeseen expenditures and income fluctuations. Although it is widely believed that prudent individuals engage in precautionary saving, the extent of such saving is not well understood. This paper develops a model of saving with an explicit role for the Leland-Kimball measure of prudence. Estimation of the model using household-level data from Italy suggests an average value of relative prudence near 4 or 5, with approximately 15 to 36 percent of total saving being precautionary. The authors are grateful to an anonymous referee for helpful com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