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青岛市借款企业资信评级市场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款企业资信评级成为当下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切入点。本文试图通过对青岛市借款企业资信评级市场的分析,探索出一条促进借款企业资信评级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内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国际金融自由化的进一步发展,市场的信用关系日渐复杂,信用风险日益加大,为我国的资信评估工作增加了新的难度。本拟从一个完善的资信评级制度应具备的条件出发,分析我国资信评级业的现状和问题,寻找建立我国资信评级制度模式的道路,并为培育我国的资信评级市场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资信评级业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程,资信评级机构在评级理念、评级方法、指标体系等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但就其总体而言,目前我国资信评级体系尚未形成,需求市场有限,经营规模受融资模式制约及业务单一等一系列问题。公信力及资信评级自身建设难以适应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需要。我国资信评级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资信评级是揭示企业信用风险,有利于投资者快速、方便地得到客观、公正的信用信息,为投资者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因此,我们应由政府牵头发展资信评级体系的建设,建立权威的资信评级机构,与国际评级机构合作,完善资信评级制度、相关法律制及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介绍国际国内资信评级行业的发展状况 ,详细阐述资信评级行业在我国金融市场中的作用 ,并指出我国资信评级行业存在的弊端与未来如何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中小企业资信评级的模糊评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娜  巢来春 《技术经济》2005,24(6):59-60
中小企业的资信评级刚刚起步,无论从理论体系还是实际操作,都存在着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空间。资信评级是一个模糊性的问题,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构建适合我国中小企业的资信评级模型,对中小企业资信评级的软件开发提出一定的专业需求,发展了评级理论,并指导评级的实践。  相似文献   

6.
我国资信评级行业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而孕育与发展,其发展程度可以视为中国市场力量发展的一个晴雨表,但目前关于资信评级行业的研究停留在市场表象的浅层次探讨,不能和它在市场上的重要性相配比.本文通过对中外资信评级行业研究文献的归纳和分析,试图厘清两个问题,一是金融危机给资信评级行业带来的反思、影响及改变,二是国内资信评级市场的现状、特点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中债资信对债券发行主体进行主动评级的数据,考察了投资者付费模式的引入对我国债券市场上发行人付费评级机构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投资者付费模式评级具有标杆效应,相对于没有被中债资信评级覆盖的样本,被中债资信进行主动评级的样本其发行人付费评级与之前相比有显著降低,评级质量有所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投资人付费模式主要通过声誉约束机制发挥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肯定了投资者付费模式评级在我国信用评级市场发挥的积极作用,并提出监管机构可在合适情况下推出双评级制度。  相似文献   

8.
文章研究了债券发行人的产权性质如何影响信用评级机构付费模式与债券评级质量之间的关系.与发行人付费机构相比,投资者付费机构的独立性强,但缺乏获取企业内部信息的渠道.文章认为,发行人产权性质同时影响投资者付费机构的独立性优势和信息劣势.文章基于我国第一家投资者付费机构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下文简称"中债资信")的研究显示:与发行人是国有企业的情况相比,当发行人是民营企业时,中债资信评级相对于发行人付费机构评级的信息含量更少,但调整及时性更强,发行人收买评级机构的能力和公开信息量与中债资信评级信息含量的正向关系也更强.文章研究表明,发行人产权性质是决定投资者付费机构评级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袁象  余思勤  卞玥杰 《经济师》2007,(12):103-105
随着金融的全球化趋势及金融市场波动性的加剧,各国商业银行和投资者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信用风险的挑战,国际金融界对信用风险的关注日益加强。信用风险评估方法不断推陈出新,管理技术正日臻完善,许多定量技术、支持工具和软件已付诸商业应用。由于我国评级机构和金融市场尚处转轨和新兴发展阶段,资信评级技术较为落后。文章在介绍国际比较成熟的评级技术的基础上,对国内外资信评级技术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存在差距的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期尽快提高我国的资信评级技术。  相似文献   

10.
董旭升  丁祥华 《经济论坛》2005,(14):132-135
信用评级也称资信评估或资信评级,是对企业、个人等市场参与主体在市场经济的交往过程中,就其履行与资本项目、融资、合同、契约取得某种服务有关的能力及其可信程度的综合评定,以确定信用等级。而信用评级机构则是做出信用评级的社会中介机构。  相似文献   

11.
1引言 资信评估,也称资信评级或信用评级,是指专业评估机构利用一套完整的技术方法,对评估对象的信用风险加以衡量,并标以特定符号的活动.我国资信评估业务起步较晚,资信评估行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郭瑞云 《经济研究导刊》2014,(12):97+142-97,142
中国信用评级机构的市场地位具有"非独立性"。商业银行对借款企业信用评级的有效需求不足、对外部信用评级结果不重视、银行内部的操作风险和借款企业对高信用等级的偏好影响了信用评级机构的独立性和公正性,降低了信用评级结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对国外知名资信评级机构以及国内几家资信评级的保险公司评级方法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国内评级机构的保险公司评级方法相对于国外评价方法的差距和不足。  相似文献   

14.
谈志琦 《经济师》2011,(12):81-81
我国知名的资信评价机构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在2010年7月11日发布了对50个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报告,成为国际上为数不多的涉足国家主权信用评级资信评级机构,并率先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评定为AA级,并两次降低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与国际上许多经济人士的看法一致,大公国际的知名度也随之提高。大公国际在国家主权信用评级制度中关于一国的主权信用外币信用级别可能高于高于其本币信用级别,这一做法的合理性值得商榷;大公国际在接受铁道部委托对其发行债券进行信用评级时,将铁道部综合信用评级评定为AAA级,超过了大公国际给予中国主权本币信用AA+的信用等级,这一评级结果让人难以接受。希望大公国际在评级实践中,通过反复摸索,形成科学合理的评级理念和方法,评级结果被广泛认可,使中国的评级机构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发挥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戴先良 《经济师》2007,(6):204-204
文章分析企业评级失真现象,提出规范和发展资信评估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内外部评级结合: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有效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间接融资在我国企业融资中占绝对优势,而来自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各类因素不断诱发着诸多形态的银行信贷资金风险,而作为当前商业银行控制信贷风险手段之一的内部评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外部评级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监管助力。文章通过对我国借款企业信用评级的内涵、种类及内外部评级优势比较的分析,简述外部评级在信贷风险防范中的作用,并提出建立“内外结合”的信用评级体系,有效防范银行信用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经济导刊》2002,(11):92-95
近一年来,伴随着诸如安然、世通、中科、广厦等一系列国际、国内公司丑闻的曝光,“诚信”成为世入关注的焦点。信用评级在现代经济中活中的作用也得以凸显。 信用评级最早产生于美国。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随着各类债券的大量发行,投资人而临着极大的投资风险,在这种背景下,信用评级公司应运而生。目前、具有国际权威性的资信评级公司主要有3家: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Moody's)擅长主权国家评级;标准普尔公司(S&P)擅长企业评级;惠誉国际(Fitch)擅长金融机构与资产证券化评级。 目前我国还没有大规模开展信用评级工作,人们对信用评级的理解和内容相应较为陌生,由此,本刊新开辟此栏目,逐步介绍一些著名的评级机构、评级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各种形式的评级活动及结果,为推动我国信用评级业务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8.
VMI模式下仓单质信的企业资信评级体系建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仓单质信能够有效控制VMI运作中的信用风险,但随着实践深入,仓单质信的风险逐渐显露。基于客户资信风险、仓单风险、银行风险都与信用有着密切的联系,提出建立仓单质信的供应链企业资信评级体系。研究表明:通过构造指标要素,分析评级指数设定、信用等级平均累计违约率统计以及评级结果的准确性,可以实现信贷决策的科学化、精细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基于Z值模型的我国上市公司信用评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张玲  曾维火 《财经研究》2004,30(6):5-13
文章证实了我国上市公司信用级别与以Z值多元判别模型算出的公司Z值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用Z值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进行信用评级,并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资信品质的一些特点:整体资信品质良好,但波动性很大;资信品质在公司上市最初2年较稳定,此后将会大幅度下降;信用品质变化与公司行业风险联系紧密.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证券评级制度的整个取向夏冰,蒋阳,刘明辉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阶段相适应,开展证券资信评级(qualityratings)工作已刻不容缓。深圳"8·10"事件深刻说明,证券市场在走向"统一、高效、公开和公正"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政府监督,而且还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