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河南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协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密切,运用计量经济工具建立模型的实证分析证明,河南省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存在着长期协整和短期误差修正关系,河南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应大力发展和调整第二产业,利用地区优势积极发展商业、旅游业;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郑汴一体化”和“中原城市群”建设。  相似文献   

2.
唐玉娟  高家颂 《商业时代》2012,(21):114-115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现代经济中,产业结构演变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有必要从产业结构演变的角度去分析经济增长。本文采用协整分析法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对我国经济转型期的产业结构演变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分析认为,我国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很强的正相关关系,其中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产业结构在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演变,由此带来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从产业结构变化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方面,对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波动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证明我国经济波动和产业结构演变之间互为因果、互相依赖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陈晋玲 《中国市场》2013,(47):78-83
1980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和出口额增长的同时,出口贸易商品结构在不断优化,作为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最重要外部因素之一,它与国内产业结构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根据1980-2012年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构建VAR模型,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与脉冲响应分析,构建方差分解和协整检验模型,实证分析出口商品结构变化与产业结构优化的相互影响机制,得出以经济增长为中间传导,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国经济的一个重大的问题是对产业结构进行的新一轮的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对经济增长具有重大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产业结构的演变所产生的结构效应以及相应的要素重置,不仅提高了效率而且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在产业结构合理化进一步提高的同时,产业中要素重置效率在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比例中逐渐呈递减趋势。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主要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以及提高创新驱动能力等方面,探讨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未来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将对中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经济的一个重大的问题是对产业结构进行的新一轮的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对经济增长具有重大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产业结构的演变所产生的结构效应以及相应的要素重置,不仅提高了效率而且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在产业结构合理化进一步提高的同时,产业中要素重置效率在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比例中逐渐呈递减趋势。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主要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以及提高创新驱动能力等方面,探讨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未来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将对中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利用我国1999-2019年31个省域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产业结构升级、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从全国来看,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U”型的曲线关系,我国现阶段产业结构升级处于抑制经济增长的阶段;分区域来看,不同地区的情况略有差异,其中东部、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正“U”型经济效应结果显著,东部地区现阶段产业结构升级处于其对应经济效应正“U”型曲线的右侧,有利于经济增长,中部地区现阶段产业结构升级处于其对应经济效应正“U”型曲线的左侧,正抑制经济增长,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正“U”型经济效应,但结果并不显著。(2)城镇化水平的直接经济效应尚未显现,但通过建立以城镇化水平为门槛变量的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得出,当城镇化水平处于不同阶段时,产业结构升级的经济效应会发生显著变化,即城镇化通过产业结构升级间接促进经济增长,具体表现为:当产业结构升级处于其经济效应正“U”型曲线左侧时,城镇化水平的发展会减弱产业结构升级所产生的负经济效应,当产业结构升级处于其经济效应正“U”型曲线右侧时,城镇化水平的发展会增加产业结构升级所产生的正经济效应。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相应...  相似文献   

8.
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具有内在联系,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是经济增长永恒的主题。本文借鉴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模型以及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模型,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分析了云南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云南省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滞后,并据此提出了云南省产业结构调整应该"深化第一产业、加强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常丽  罗明新 《商业科技》2009,(19):88-90
“保增长”更要保发展,目前中国经济已进入结构大调整阶段,辽宁老工业基地在“保增长”中,应以装备制造业为切入点,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实现“保增长”,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实现“保增长”与结构优化升级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0.
湖北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湖北省1985-2008年三次产业演变过程描述基础上,比较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偏离度,对湖北省产业结构现状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湖北省产业结构存在不合理特征,但变化显著、二元经济特征明显;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产业结构由"二一三"模式已经转变为"二三一"模式;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稳定的协同关系,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之间呈互为因果关系。湖北省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应继续坚持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拓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渠道;积极调整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发展现代制造业,提高其吸纳劳动力的比例,从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1.
付爱玉 《商》2014,(14):165-165,157
唐山市长期以来一直以钢铁煤炭等重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已经严重阻碍了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本文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唐山市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互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唐山市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2.
李连根 《商业研究》2003,(22):54-56
我国经济高增长没有带来就业高增长,高增长与低就业并存,就业弹性不断下降,政府必须协调经 济发展与就业的关系,采取“两条腿”走路的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企业结构,建立就业 预警机制。提高就业密度和提高就业弹性。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西藏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其过去传统以农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根据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将西藏产业结构变迁过程分为4个阶段,并对各阶段产业结构调整的经济增长贡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西藏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大。  相似文献   

14.
经济发展不同阶段产业结构演变理论研究表明,经济结构的合理演化会对经济增长具有推动作用,而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动力.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苏南地区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但同时也面临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结构性问题与矛盾:产业结构不合理,原有要素驱动模式难以维系;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研发投入低水平徘徊;相比于GDP的高速增长,民众收入的增长滞后.因此苏南要走创新型经济的发展道路,必须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稳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5.
郑春梅  方超  邝雄 《中国市场》2009,(40):49-51
本文运用计量分析方法,从北京市产业结构的实际出发,基于统计角度的GDP产业结构贡献度测算方法,利用北京市1987—2007年各年三大产业产值以及从业人员结构的相关数据,建立了北京市产业结构的经济计量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进一步细分,研究了北京市二十几年间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测算了各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结果表明,北京市的产业结构变动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产业结构变动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推动作用,符合产业结构理论。  相似文献   

16.
综合运用Moran指数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了环渤海经济圈大气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产业结构对大气污染影响的空间差异性和演变特征。研究表明:大气污染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对大气污染的作用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通过动态比较发现,同一省份产业结构对大气污染的影响比经济增长的影响更显著,但经济增长加剧大气污染的作用逐渐变大,而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大气污染的减排效果日益减小。因此,针对区域差异制定合理的联防联控措施,进一步优化各产业内部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是缓解大气污染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7.
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是解决目前中国经济转型期难题的关键.本文通过建立二元结构、消费支出、产业结构升级三者之间的理论框架,认为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在于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路径依赖,打破资源禀赋型、劳动力依赖型等模式对经济增长路径的锁定效应。通过建立VAR模型对三者进行实证分析.将产业结构升级对消费的影响、二元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相互影响进行量化,认为内需的增长对产业结构升级在多年的经济发展中并没有促进作用。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通过顶层设计使产业结构升级逐步依靠内需来带动.实现经济由投资、外贸驱动型向需求驱动型的转化。  相似文献   

18.
曹诗雨  唐亚 《商》2014,(9):213-213
产业结构是影响地区经济增长及其发展的重要因素。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其本身具有独特的产业结构模式,一方面,重庆经济水平在直辖后迅猛发展,地区生产总值以及人均生产总值高度增长;另一方面,存在着想当严重的产业发展不平衡。本文通过三个部分对重庆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第一部分是产业发展分析,主要是论述重庆产业结构的演变、三次产业劳动力就业结构演变;第二部分是提出重庆产业结构出现的问题,即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区域内部发展不平衡、第三产业质量不高;第三部分是提出产业结构调整策略。  相似文献   

19.
河南产业结构演进的特点与调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产业结构反映着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总水平,制约着经济的兴衰和经济发展的后劲。现代经济发展史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不仅仅表明为经济总量的增长,还必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演变。从一定程度上讲,合理的产业结构能够使各类产业按一定比例协调发展,能够促进技术经济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还决定着经济增长的质量,因而需要对产业结构加以认真研究。现以河南省1990年至1999年统计资料为基础,对河南省90年代产业结构的演变进行分析,并与同期全国产业结构演变进行比较,以期从中寻找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利于推动河南产业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河北省为例,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演变、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平衡、产业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等方面对河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进行分析.提出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