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中国封建时期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绩效辉煌,其中制度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历史上农田水利设施的发展经过了三个波动的阶段,产生了集权型、自治型和混合型三种制度安排与制度变迁,这些制度分别保证了与其相适应的设施建设绩效和灌溉绩效。中国封建时期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治理的制度变迁,为今天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侯胜鹏  张富 《全国商情》2009,(12):87-88,90
农田水利设施是农业的命脉.当前农田水利设施存在问题主要是因为其投入和运行机制失灵,农田水利市场化和农村税费改革打破了农田水利设施传统的投入和运行机制,"一事一议"和"农户用水协会"的局限又无法承担农田水利设施正常的投入和运行.重构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和运行机制,外部要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创新政府支持手段;内部要加强制度建设,重构乡村组织;另外,要加强立法,稳定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中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多种原因,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今后应重点考虑采纳以下几个改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现状的政策建议: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提高投资主体积极性;创新体制机制,提高管理效率;整合(统筹)支农投入,形成规模效应;对重点地区实施财政倾斜,提高均等化程度。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存在以下问题:城乡二元发展战略使其建设严重滞后;管理体制不顺、事权划分不清造成管理责任难以落实;投入总量严重不足,筹资难度大;资金的来源和投向结构不合理影响了农民的直接利益。应从公共产品视角出发解决以上问题:改变城乡二元发展战略,树立农田水利设施先行的意识;明确农田水利设施的公共产品性质,将使农民直接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纳入公共财政的支出范围;合理划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事权和财权;建立多渠道的投入机制,加大投资投劳力度,优化投资结构。  相似文献   

5.
云南地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地方公共投资空间布局不合理是导致云南一旱就灾,城乡居民用水难以保证的根本原因。因此,如何评价农田水利建设投资空间布局效果及其对国民经济产生的影响,以便合理做出投资决策,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所构建的干旱指数,将云南划分为中旱、重旱、特旱3个区域,在假定各地之间农业技术水平相同的条件下,利用CGE模型模拟分析4种投资空间布局优化方案,定量分析农田水利投资空间布局对区域经济增长,以及各部门总产出变化的影响,由此寻找最佳的农田水利建设投资空间布局方案。  相似文献   

6.
绥中县位于辽宁省西部,与河北省接壤,素称“关外第一县”,是一个以粮食、水果、水产、蔬菜和畜牧生产为主的农业大县,2007年农业GDP实现2.39亿元,占全县GDP的32.1%。全县多年平均降雨量550毫米,水资源稀缺,十年九旱,严重制约了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为确保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近年来,在上级财政的大力支持下,绥中县以农田“大禹杯”竞赛为契机,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截至2007年底,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库33座,灌溉水源工程1683座,机电井172眼,这些水利设施已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保障。为确保这些水利工程发挥最大的抗旱效应,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农田水利建设的诸多制约因素当中,投融资管理体制不完善、政策针对性不强和建成后管护不到位这三个问题影响尤为突出。要从根本上扭转农田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必须有针对性地解决好这些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完善投融资管理体制,切实增强财政支持地方水利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成后管护,推动农田水利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业的生态环境,增强我国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都离不开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要使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设节约型农田水利工程势在必行。本文主要结合笔者自身的工作经验,探究了建设节约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几点建议,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9.
投入不足是我国农村农田水利建设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文章分析了我国农田水利供给现状,从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加强金融支持、鼓励社会投资三个方面构建多元化的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机制,促进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渐提高,农业发展的趋势也越长越好.但由于部分地区的水资源相对较少,在农田水利灌溉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能真正促进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应逐渐转变传统的水利灌溉技术,不断加强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引入力度,更好地灌溉各地区的农田,从而促进农田水利后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田水利工程是是我国农村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更对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新时期水利设施建设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2.
农田水利灌溉的方法有很多种,各种灌溉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本文对每种灌溉方法都做了简要的分析,但在实际生产中应因地制宜,根据农田的不同条件选择不同的灌溉方法。  相似文献   

13.
农田水利工程是保障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在水资源短缺问题不断加剧的当下,农田水利工程中应合理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实现对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文章对节水灌溉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农田水利工程中运用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并提出了充分发挥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作用的建议,供相关研究、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4.
农田的水利工程对于农业的发展以及农民的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否在农田水利工程中采用一些节水的措施,能否有效的利用这些水资源,是能否发挥农田水利工程效益的关键。所以我们应该掌握多种灌溉措施的技术,让水资源能够充分的得到利用,使资源合理配置,这样既可以降低农业的耕作成本,也可以保护生态环境,是一举两得的好方法。本论文介绍了一些在农田水利工程灌溉中采用的节水措施以及优势,并取得了一些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在“进口替代—出口导向—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战略转换中,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开放平台建设经历了“局部开放—全面开放—制度型开放”三个阶段,在政策和时间维度上从扩大开放向制度型开放演进,在空间格局上从东部率先开放向东西协同开放进化,在主要功能上从单一(如出口加工区)向复合(如自由贸易试验区)拓展。对外开放平台的建设历程反映了我国国际分工地位的转变和开放制度的演化,不仅形成了从沿海到内陆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还推动塑造了不同阶段国内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中国的制度型开放不同于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内制度国际化模式和以日韩为代表的对接国际经贸规则模式,具有突出的包容性特征。应以中国特色制度型开放推进对外开放平台建设转型升级:积极开展先行先试,构建高水平的制度型对外开放平台体系;推动多区叠加和东西合作,促进对外开放平台红利溢出;深化对外开放平台的跨境合作,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贸关系;加快制度创新成果的复制推广,强化对外开放平台以点带面的功能和优势。  相似文献   

16.
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财税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作为农业、农村的命脉,对粮食安全起着基础性的支撑作用。西南旱灾再次暴露了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长期存在的问题,政府的投入、管理及政策激励缺位在其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应充分运用增加财政投入和税收优惠等财税政策手段来扶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7.
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治理研究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市场化、政府、基层组织及农民等视角分别对已有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治理研究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指出不同视角下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治理研究中可进一步延伸的空间.已有研究给予的启示是:要彻底解决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问题,就要通过系统化治理,实现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治理中政府—基层组织—农民之间的有效协调、政府与市场之间的有机协同、农民相互之间的积极合作.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襄阳水利改革与发展实践,以全市农田水利建设与投入管理为重点,通过分析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并从政府财政视野出发,提出加强水利建设与投入管理的若干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田水利供给体系高质高效运行是农业发展、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随着乡村社会的变迁,我国农田水利供给体系的运行陷入困境。文章以美国、日本、韩国、以色列等发达国家为例,从投资、建造、管护及农田灌溉服务提供等四个方面分析其农田水利供给体系的运行经验,在借鉴这些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我国农田水利供给体系高质高效运行的创新路径。具体措施包括:加快我国农田水利供给体系高质高效运行的顶层政策设计;构建政府主导和引导的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多元化投资模式;构建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系统化建造模式;构建产权清晰界定、多元主体参与下的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分级分类管护模式;构建融技术支撑、政策引导、水权市场助力为一体的节约化、高效化农田灌溉服务提供模式。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特点,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经济发展、土地增值收益关系的基础上,研究了由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问题,提出了利用土地增值收益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创新城郊结合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制度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