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世界》2004,(10):14-15
在当初将企业由浙江省第三建筑工程公司改制成浙江省长城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时,葛相校亲自将企业集团的名称确定为“长城”。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也暗藏着葛相校太多做企业的追求与理想:那是一种历经千年而不倒的意志品质,也是一种傲视群山的精神气度,更是一种舍我其谁、天下  相似文献   

2.
为什么做关于“民居”的专题? 当本刊编辑部正准备热热闹闹地迎接“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时,却发现,与春节同样值得我们承袭并加以传扬的传统建筑民居,以及各地民居所承载的优秀文化和建筑精神,正日渐从我们的眼前消失,如旧照片一般退隐出人们的视线。  相似文献   

3.
破译西南铝“否极泰来”谜底,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企业文化”这个看不见模不着的东西恰如无边佛法,始终控制着企业的兴衰成败,拥有并运用了它,就拥有了成功,反之却走向衰败。当今西南铝人已经深谙其理其道,构筑起文化“心长城”,用强有力的文化为参与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4.
“管人做事”与“管事用人”有人将管理简单概括为“管人、理事”,所以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听到“我不能把事情做好,是因为没有合适的人选”之类的借口,我们把这种“有人就能做成事”的思维方式称之为“管人做事”。在实际工作中,“管人做事”思维颇得人心。本来嘛,  相似文献   

5.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将自我分为两种历史模式——“诚实的灵魂”与“分裂的意识”,27岁的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把悲剧精神看作是静观的阿波罗精神(日神)和狂欢的狄俄尼索斯精神(酒神)辩证统一的结果,哈姆雷特的“生存,还是毁灭?”乃是生命的永久课题,一个物业管理者的实践历程正是自我悲剧性成长的历史,在他的管理生涯中时时刻刻充满着悖论和矛盾,这些,都常常让自己和对方感觉不真实。  相似文献   

6.
时下,当招聘广告上出现”百万年薪”的字样时,再也不会有人像几年前那样激动不已和表示惊讶了。人们会把它看作是一个企业诚心招贤纳士的一种方式,或是一种已经有些过时了的炒作方式,仅此而已。  相似文献   

7.
樊融杰 《英才》2013,(4):78-79
曾经有人用“雾联网”来形容它的模糊性,在许多时刻,它也常被看作是极具忽悠的项目。  相似文献   

8.
救世梦     
有人把彼得·蒂尔看作是一个精神濒临崩溃者,但他却认为自己在拯救这个世界。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个没有厂区厂貌的企业,在办公楼里只有几十个人,但却在刚刚过去的2005年创造了50亿元产值,还先后包揽了200多个建筑质量奖,包括中国工程质量最高奖项——鲁班奖;这个企业的“领头羊”是半路出家却成为全国建筑行业优秀企业家的葛相校。  相似文献   

10.
体验澄澈     
瑜伽的渊源古老久远,它起源于古印度,是印度六大哲学体系之一,距今有7000多年历史。瑜伽“yoga”,源于印度梵语yug或yuj,意思是一致或结合。瑜伽是一种生活方式,综合了对于身体、精神和心灵的教育。古印度人相信,人作为个体或部分,是有方法与宇宙整体的能量联合起来的。他们称宇宙之整体为“梵”,而瑜伽便是达至“梵我合一”的境界。这恰如中国儒家的“天人合一”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管理两字,有人把它看作是高高在上,有人把它理解成发号施令,而在宁波三星集团有限公司,给它的定义是:管理就是服务!  对于一名管理者,如果只是习惯于发号施令,不用考虑为员工服务,则管理工作开展起来要简单得多。但是,在这种机制下培养出来的员工,只会是机械听命式的,既缺乏活力和创造力,又很难对企业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而这些与三星“以人为本,诚信立业”的企业宗旨相违背。  三星的“管理就是服务”理论,就是要求管理者站在员工的立场上,去研究如何加强以人为本的操作,研究如何去进一步尊重员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在我们进行企业文化培育的过程中,不解的情绪、不同的声音时有发生,有的来自企业的内部,有的来自于企业的外部。开始,在企业处于困境之中时,有人说“光喊口号有啥用,把东西卖出去才是真的。”后来有人说“企业是生产产品的,搞那些‘花架子’劳民伤财,没有!”现在又有人在说我们是“作秀”,是“炒作”。  相似文献   

13.
《经营者》2011,(21):88-92
这位长城掌门人接受《汽车商业评论》专访时认为,要成为一个国际化的企业还必须要“聚焦,不要大,要做好做强,把我们有限的资源更加聚焦在我们现有的产品上”  相似文献   

14.
组织尽管可以通过预警管理等措施将危机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点,但“不测风云”与“旦夕祸福”之类人们“但愿不如所料的事情却往往会恰如所料起来”。面对危机,组织的领导有人关心的是物质利益的损失;有人关心的是人员的伤亡;有人关心的是个人的前程;也有的人浑水摸鱼,大发“灾难”财……关心的内  相似文献   

15.
一提到“行销”,就有人把它当做是“销售”或“促销”,其实,“销售”只是“行销”的一部分而已。如果我们能够把“行销”做好,有时候根本不须去“销售”,照样可以把产品卖得出去。  相似文献   

16.
0618:小康杠杆数字上的黄金分割0618在音乐、建筑、美术等很多领域都得到充分应用。把它移植到我们的消费上来,同样能给人以启示。有人把我们目前的小康生活标准列了一个公式:(高档价格低档价格)×0618+低档价格。比如彩电,如你想买一台54厘...  相似文献   

17.
建国以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老黄牛”普遍受到人们的敬重:开会请“老黄牛”坐主席台,看戏请“老黄牛”坐前排……然而,曾几何时,“老黄牛”精神似乎不那么为人所重视了,“老黄牛”们在一些地方似乎被人们淡忘了.有人认为“老黄牛”只会埋头拉车,没有创新意识;有人觉得“老黄牛”默默无闻,没有时代气息.在一段时间里,有人认为现在是搞商品经济,“老黄牛”精神过时了;有人公开说;“给多少钱,干多少活”;有人甚至把等价交换的原则带到党内政治生活中来;有人把不计得失、踏实肯干、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人讥为“傻冒”.我们的时代,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时代.“老黄牛”精神不仅未过时而且需要发扬光大.在发展市场经济和深化企业改革的大潮中,我们既需要“千里马”,也需要“老黄牛”.因为这些“老黄牛”从不与别人比地位、比待遇、比享受,而是甘于牺牲,埋头苦干,甘于寂寞,乐于奉献.“老黄牛”精神,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社会之发展,是以奉献大于索取,生产大于消费为前提的.奉献与索取等量齐观,  相似文献   

18.
黄炜 《中外管理》2013,(10):76-77
企业与外交,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通常我们说到企业,会把它看作一种独立的营利性组织,在现代经济学里企业本质上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机制”。但无论对企业做何种理解,似乎也仅限于经济领域的协调与合作。  相似文献   

19.
声音     
《英才》2007,(5):18-18
“国美能够得到大中更好,得不到也无大碍,因为它能给国美带来的利益远不如当初永乐那么多。”“我就会把钱花在一些生产性的或更有战略意义的东西上,比如小麦,后者可能会在遇到困难或发生危机时用得着。我肯定会停止买入美国国债。”“诺基亚在低价手机领域拥有强势地位,我们不能在这一市场与它竞争,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选择市场时很挑剔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布洛 《政策与管理》2008,(9):116-117
在法国甚至遍及欧洲,城堡是除教堂之外,最典型也是最重要的历史建筑。有着“城堡梦”的大有人在,一旦经济条件允许,就毅然走进“梦中”。有人不得已走出去,但还是不断地有人冲进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