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0 毫秒
1.
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实现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力量。本文通过阐述生产性服务业产生和不同的发展阶段,构建专业化分工与收益增长模型,论证专业化分工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驱动效应。  相似文献   

2.
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在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日益显著.以生产性服务业为突破口来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加快发展,可以反哺第一、二产业,提升第一、二产业的竞争力.辽宁老工业基地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方面存在着自己的优势,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依托辽宁地区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实现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良性互动,有效促进辽宁经济发展的顺利转型.  相似文献   

3.
吴爱丽 《中国经贸》2012,(20):101-102
摘要:唐山市作为典型的资源型重工业城市,会受到资源开发周期性的影响,同时多年的重工业发展也给唐山带来了诸多问题,因此在“十二五”期间的转型发展是唐山城市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生产性服务业可以促进城市产业升级,增强城市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服务业专业化市场化水平的提升,推动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唐山经济转型发展的必要条件,鉴于目前唐山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还很不充分,因此有必要大力发展唐山的生产性服务业以促进唐山的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4.
生产性服务业是“服务经济”发展趋势下的主导产业.推进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区域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采用辩证方法对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的错位发展优势与梯度发展劣势进行了比较分析,揭示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面临的客观条件,并以此为基础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京津冀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5.
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推进制造业服务化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文章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服务化影响的理论分析基础上,基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固定效应、随机效应与中介效应实证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服务化影响的直接效应与具体路径,研究发现:(1)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促进制造业服务化发展;(2)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主要通过集聚的 MAR、JACOBS 与PORTER 外部性促进制造业服务化升级。因此,文章提出提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重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外部性路径,推动制造业服务化,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前宝鸡要实现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应采取综合模式:加强现代服务业创新体系建设,保障现代服务业健康发展;重点发展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耦合发展;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业,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促进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周雅 《北方经济》2011,(16):65-66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推动首都经济迈上新台阶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已经形成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格局。本文在分析北京生产性服务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建设、加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政策建议,从而促进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对促进服务业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在界定生产性服务业内涵和分类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天津市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优势条件,并借鉴国外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经验,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政策解读     
国务院促进产业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做到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重、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并举。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这是国务院首次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做出的全面部署。  相似文献   

10.
后工业化时代,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椎动作用日益凸现。本文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角度,对国际、国内相关地区从现状趋势、分化过程、区位模式、发展环境等方面进行比较.提出在辽宁新型工业化道路上,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互动融合是必然选择.而突破二者之间在市场需求方面的低效平衡是实现互动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研究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把握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关键,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基础。在选取金融业等八个行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基础上,将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因素归结为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结构、经济外向性程度、城市化水平、资本积累、人力资本积累等六个方面,采用了传统计量经济学和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截面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通过基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地级市的实证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积累、经济发展结构、城市化水平较为显著,其他因素并不显著。同时证实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此时的空间回归模型要优于传统计量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关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希  李锦飞 《改革与战略》2010,26(1):126-128
文章以《2002年江苏省42部门投入产出表》数据为基础,运用投入产出方法,研究了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结果表明: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求主要集中在传统服务业;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带动制造业发展的能力相对较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互动不足,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互动不足。  相似文献   

13.
理论推导验证生产性服务投入制造业的溢出效应,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耦合协调度的调节作用进行实证检验,并利用SIENA方法探索产业部门关联网络中节点互动的特质、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发现了网络演化的机制.在产业耦合协调方面,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对经济增长有正向调节作用,即双方的耦合协调带动生产性服务对制造业的溢出效应.在产业关联网络演化方面,产品部门之间的技术邻近性与市场邻近性促进联系的建立,开放度较高的产品部门更能够与其他部门建立联系.为了实现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促进作用,应鼓励跨领域合作,加强重点行业开放,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进一步融合.  相似文献   

14.
东亚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产业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放  成丹 《世界经济研究》2012,(7):73-79,89
本文以1990年、1995年和2000年亚洲投入产出表数据为基础,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东亚各经济体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进行产业关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经济体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越高;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制造业服务投入比重相应提高;两产业之间融合度的变动方向是:制造业需求主导→对称性均衡→生产性服务业供给主导;经济水平越高的经济体其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的推动作用越强,发展水平越低的经济体其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就越依赖于制造业。中国在各项指标的比较中,基本上都位于东亚地区最后一位,尤其是中国制造业表现出服务投入比重下降这一与演进规律相悖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于琨  张展 《特区经济》2011,(3):59-60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的加快调整,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越来越受重视。辽宁省物流、金融、信息服务、商业服务、科技等生产性服务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生态化发展问题。与此同时,由于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渐次融合趋势,生产性服务业成为辽宁工业生态产业链的必备环节。因此,应通过支持和引导绿色物流业、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优化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结构等措施进一步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在辽宁生态省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产业关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1997、2002和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数据为基础,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进行产业关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三产业已成为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服务对象;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求结构以及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中间投入结构均呈现不断升级趋势;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拉动作用大于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促进作用。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呈现出显著的互动关系,但关联效应仍处于较低水平。这一研究对于我国相关产业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Abstract:
In this paper,the relevancy of producer services and manufacturing is analyzed based on the input-output table of China collected from 1997 to 2007.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drawn.Firstly,the tertiary industries have become the main consumer for producer services.Secondly,there is an uptrend of the intermediate demand structure of manufactur-ing to producer services as well as the intermediate input structure of producer services to manufacturing.Thirdly,the influence that manufacturing pull the producer services is more efficient than the function that producer services promote the manufacturing.Finally,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roducer services and manufacturing is significant in China,but the relevancy level of the two industries is still low.The study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formulations of the related industrial policy.  相似文献   

17.
张艳 《科学决策》2021,(8):71-83
针对中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工业生产性服务外部化同处高位的现象,基于2002、2007、2012和2017年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采用HLM构建多水平发展模型,探索其动态演变趋势及行业、区域差异.实证结果显示:工业生产性服务外部化呈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动态变化趋势;外部化水平行业和区域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但其发展速度区域差异显著,行业差异不显著;市场规模、资本密集程度、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市场化等因素对外部化均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以零部件贸易快速发展为主要特征的东亚生产网络框架内,东亚生产者服务贸易也呈现出不可忽视的增长。中国链接东亚区域内外的特殊地位,使其必然在发展零部件产业的同时,在生产者服务业方面也开始出现"后发"的增长态势,而在东亚生产网络中则表现为中国承接生产者服务外包业务不断涌现。本文利用动态Shift-Share方法,以东亚区域经济体为参照组,从产业结构效应、竞争效应以及交叉效应等角度,研究中国承接生产者服务外包优势的结构性问题,即对中国生产者服务业的出口优势进行结构分解研究,具体分析在中国承接外包优势中是哪些结构性因素导致了这些优势的发展,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在进入2000年后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承接来自区域外的生产者服务外包增长速度趋于快速发展态势,但与东亚区域内的经济体相比,无论从整体还是从分行业的角度,当前中国生产者服务出口的主要问题仍表现为较快的发展速度和较低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9.
卢斌  曹娜娜 《华东经济管理》2013,27(11):171-176
文章运用动态偏离-份额法,对安徽省2005-2010年期间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和其中三大行业分别进行竞争力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整体水平低,竞争力优势较弱,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结构不合理,竞争优势不明显;金融业发展较为迅速和稳定,竞争力逐年改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有一定的竞争力,但行业结构存在劣势。随着中部崛起的契机,可以通过政府的引导、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以及对人才的吸引和培育,逐步提升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的竞争力水平。  相似文献   

20.
In the present study, five stylized facts about China "s producer services are established through international, intersectoral and intertemporal comparisons based on input --output tables. First, the overall service input ratio is the lowest in all the sample economies. Second, most producer services are supplied by the traditional labor-intensive sectors. Third, manufacturing is the biggest user of producer services, and service industry is the second, while the opposite is true for most of the other sample economies. Fourth, unlike other economies, China "s "R&D" is characterized more by consumer services than producer services. Fifth, China has fairly lower service input ratios in almost all the industries. The backward and forward linkages coefficients are both smaller for "real estate activities" and "finance and insurance. "" Policy reform should focus not only on specific producer services but also on reducing obstacles that are inhibiting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diverse producer services that will help China to optimize its economic struc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